食用菌栽培技術有了,原種有了,下一步就是進入試種階段。
按照徐教授囑咐,武林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書。
第一步請木工師傅,製作了一個無菌接種箱;用廢棄的油桶,製作一個常壓滅菌器。
第二步在當地軋花廠購買了棉籽殼,作為培養基主料,用常壓滅菌器,給培養基進行消毒。
第三步一切準備就緒,在無菌箱內,嫁接培育栽培種。
第四步準備大棚菌床。
武林本想著,在自家自留地裡做菌棚,可父親堅決反對,不管母親如何勸說,父親就是不鬆口。
這天正當父子倆爭論不休時,本自然村張村長經過這裡。
問清楚情況後,對武林說道“武林啊,你需要多少平米的地方?我給你解決,不過你如果成功了,記得一定得感謝我啊!”
張村長說著,哈哈大笑走出門去。
母親緊跟其後,連聲道謝“謝謝張村長!村長慢走,我們一定有情後感。”
食用菌栽培菌床用地,終於給解決了,武林興奮不已。
接下來幾天,武林按照徐教授教的,在無菌箱內進行栽培種的製作。
用薄膜拱出一個保溫室,然後把接種好菌包放入其中,進行恒溫培育。
每天武林都按時做好,各種數據的收集和記錄。
一切正常,第三天就看到菌絲生長了,但到第五天,就發現有幾個菌包有綠色斑點,怎麼回事呢?
武林立刻找出教材,認真閱讀和回憶老師所教內容。
自言自語道“一切都是按照老師所教操作的啊,怎麼會有綠色斑點?綠色斑點是其它雜菌引起的嗎?消毒程序沒有問題啊?”
又過了兩天,沒有發現新的雜菌包,好的菌包菌絲粗壯、密集長勢良好。
有雜菌的菌包,菌絲也在生長,但長勢緩慢,雜菌也在生長。
武林把所有的雜菌包,收集在一起,認真觀察終於發現,是因為菌包袋破裂,才導致了雜菌汙染。
原因找到了,應該是菌包袋,在操作過程中被刺破了。
武林清理了所有的雜菌包,每天定時定點,查看菌絲生長情況並記錄,總結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轉眼就到了金秋十月,是食用菌栽培的黃金季節。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菌絲長勢喜人。
栽培種數量雖然少了一些,但終究還是成功了,下一步就是正式進入栽培。
武林把張村長安排的地方,進行平整做坡梗,四周挖出排水溝利於排水。
菌床內及四周,用生石灰消毒了幾遍,再安裝毛竹片骨架,蓋上薄膜,菌床就完成了,等待下一步播種。
因為是第一次,武林格外小心謹慎,所有的事其他人也幫不上忙,隻能是自己親力親為。
雖然累點,但心中充滿著希望,武林每天都是苦中有樂。
菌種播種後,一個星期左右,武林翻開保溫薄膜查看菌床情況。
菌床裡的菌絲長勢不錯,一切都很正常。
經過一個月生長期,到了該出食用菌子實體時候,卻遲遲不見菌床上有子實體出現,這可急壞了武林。
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後,生氣埋怨著母親道“你看看,讓他不要搞他非要搞,這個東西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長不出來那個什麼菌,白忙活了吧!”
母親不知啥原因,看著發呆的武林,輕聲細語安慰道“武林,要不你去一趟農學院,再問問你的老師,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武林聞言抬頭看著母親,好似夢中驚醒,一下子跳起來興奮道“對啊,現在就去晚上就能回來。”
武林急急忙忙乘當日火車,來到農學院,找到了徐教授。
當武林把自己的育種、栽培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徐教授後,徐教授高興地誇獎道
“在沒有人幫助下就能獨立育種、栽培,非常了不起啊,在我教過的學生中,你還是第一人呢。”
隨後,徐教授了解情況後,細致入微的分析了導致的原因。
菌絲生長過程中,無菌箱、菌棚的消毒,菌棚內的通風、保濕和保溫等情況。
最後徐教授總結道“原種培育不要用菌種袋,改為罐頭瓶,用牛皮紙、橡皮筋封口即可。”
隨後徐教授囑咐武林,回去應該注意有關事項
一要注意工作環境消毒;
二把學過的知識再溫習一下;
三每天觀察菌床裡的溫度、濕度並記錄;
四菌棚通風時間不要過長;
五還要注意光照強度不能太強。
得到了解決方案,武林立刻趕往合肥長途汽車站,乘當天最後一趟班車,晚上十點左右回到了家。
家人都睡了,武林一人提著馬燈,來到菌棚,打開菌棚門,查看乾濕溫度計,並記錄菌棚內溫度和濕度。
隨後查看菌床上,發現菌絲粗壯密集,還有細細的裂縫,就是沒有菌菇子實體,對照著濕度數據。
武林知道為啥沒有出菌菇子實體了,菌床濕度太小了,也就是說缺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武林立刻取水,給菌床噴水增加濕度,隨後覆蓋好菌棚,回家休息。
第二天一早,武林迫不及待地打開菌棚門,查看菌棚內掛著的乾濕溫度計。
還沒有看清度數,就被菌床上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實體,吸引了眼球。
“哇,出菇了!出菇了!”
武林興奮得像“範進中舉”中的範進似的,邊跑邊喊“媽,你們快來看啊,出菇了,真的出菇了!”
聽到兒子的叫聲,父母及弟弟們都驚喜地跑到菌棚。
當看到菌床上從頭到尾,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實體,探出小腦袋時,全家人都開懷笑了。
尤其是父親,那滿臉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還風趣幽默的問道“怎麼去了一趟農學院,老師給你了啥靈丹妙藥,回來就出菇了?”
母親也開心的問道“是啊,老師給你了啥藥方?”
武林習慣的撓撓頭,憨笑地回答道“菌床裡缺水太乾了,影響了菌菇子實體生長,昨晚回來我給菌床噴水了,所以今天早上就出菇了。”
父親得知原因,煞有其事地說道“隔行如隔山啊,不過食用菌的學問深著呢。”
這時母親突然問到“下雨後,經常在枯死的樹枝上,發現有各種菇子,二天就長得很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你種植的食用菌,是不是和樹上的一樣啊?”
武林興奮地回答道“就是一樣的,我們的菌菇母種,就是徐教授從大山裡枯死樹上菌菇上,采集菌菇孢子製作的。”
“哦,原來是把樹上野生的,現在變成人工栽培了啊。”母親驚歎不已。
連續幾天,全家人沒有一人缺席,每天最少要去菌棚查看二次。
菌菇子實體一天天長大,從小小的菌菇小頭,慢慢變成了像鳳凰尾巴一樣,顏色由小時的暗黑色,一點點變成淡灰色,子實體也越來越厚實。
十二月底終於到了采收的時候了,武林左手輕輕按住菌菇根部,右手輕輕旋轉,菇體就和菌床分離開了,采收完畢。
第一茬,武林分四天采收,每次可采收五十多斤。
母親非常有銷售經驗,第一天母親隻帶了十斤左右菌菇,來到菜市場看看行情。
剛放好菌菇,就有幾個購買者圍著,一個飯店采購員詢問道“這菇子怎麼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