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栗子。
之前國內有個知名導演,想要拍一部科幻片。
但是他從來沒接觸過這方麵的題材,也對具體怎麼拍攝科幻片不太了解。
他隻是覺得這個題材當下比較火熱,自己也許可以從中蹭一波流量。
於是他大膽拉來了投資,又找來了自己的老搭檔們,憑借著所謂的“經驗”就開工了。
他以為拍科幻片和其他的類型片一樣,隻要先把片子拍出來,然後再拿給特效公司做好特效,隨後就可以聯係發行公司,開始送到電影院裡去拍片了。
可惜他不清楚,科幻片和其他的電影有著巨大的不同。
那就是科幻片需要很多的“留白”。
這個“留白”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科幻片當中,有很多後期特效是靠電腦添加上去的,但是你要添加這些東西,就必須先在你的電影畫麵裡留下相應的空間!
比如我們要拍一隻恐龍,現實世界中肯定是沒有恐龍給你真拍的,而且你要突出你的恐龍體型巨大,那麼你就必須在電影的畫麵中給它先預留一個巨大的“空間”,然後讓後期把恐龍添加到這個空間裡麵。
如果你的畫麵早已經被人物或者其他的景色給填滿了,那麼後期怎麼把你的恐龍給添加到畫麵裡呢?
又或者你按照正常的拍攝構圖,在畫麵中用人物的形象占據了一半的空間,那麼你要想突出恐龍的體型巨大,就必須用更多的空間來容納恐龍,可是這個時候,你的畫麵已經不夠了,你該怎麼辦呢?
沒辦法,你就隻能在人物對麵畫一隻恐龍腳,來體現人物和恐龍的巨大體型差異了。
所以如果是有經驗的導演,就會在拍攝科幻片時,提前給需要增加特效的地方“留白”,讓後期人員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但那位知名導演並不懂得這一切,他還是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來拍攝和構圖,等到電影拍完之後,直接丟給特效公司讓他們做後期。
結果特效公司一看他拍出來的東西,腦殼都大了!
這畫麵和構圖早就已經被鎖死了,基本上完全沒有地方給他們添加特效,你要是硬要添加,那做出來的東西就隻能像是貼圖一樣,一眼就看出是假的!
可是這活兒都已經接下了,人家錢也給了,你總不能不給他做吧?
於是沒辦法,特效公司就隻好按照導演的要求強行在畫麵中添加特效,結果做出來的東西,簡直不忍直視,那位導演看了,也是大大的不滿。
但是沒辦法,你都已經拍成這樣了,人家特效公司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最後實在拖不起了,那部電影的上映日期都已經到了,於是導演也隻好拿著這個稀爛的半成品去電影院上映,最終不出所料,這部電影的特效被批的一文不值,很多觀眾更是破口大罵,認為這部戲簡直是爛到家了!
那個導演實在頂不住,於是隻好把鍋全都甩給了特效公司,聲稱他們花了好幾千萬,可是特效公司就隻給做出了這麼個玩意兒,早知道就不該把特效交給這家公司來做,國內的特效公司,就是不如國外的公司好之類的逼逼叨叨……
然而這一切真的都全都要怪罪到國內的那家特效公司頭上嗎?
如果當初這位導演在拍攝之前,能夠先做好分鏡頭,並且把這些分鏡頭拿給特效公司看看,讓他們提前明白自己想拍的是什麼畫麵,那說不定特效公司就會預先提醒他,在哪些地方應該“留白”,這樣才能避免將來在做特效的時候出問題。
也許這樣做了,這部戲就不會在特效方麵遭到這麼批評。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科幻片總是拍的很爛的原因,有時候不一定是國內的特效公司不行,而純粹是因為那些導演,根本還沒有拍攝科幻片的意識。
他們把科幻片當成了普通的電影去拍攝,按照以前的習慣來構圖或者布景,導致最終特效公司根本沒辦法在畫麵上進行製作,於是隻能用100塊錢的預算,做出五毛錢的特效。
我們國內常常都有導演在喊“電影工業化”、“電影工業化”,可到底什麼是“電影工業化”呢?
諾,這就是最好的電影工業化的案例。
從一部電影最開頭,對於劇本的創作和分解開始,就完全按照嚴密的步驟去完成,這樣在所有人參與後續創作的時候,都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職責,能夠很清晰地領悟到導演的意圖,這就是電影被工業化的標誌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