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帶著方時來到翰林院,由於原先的翰林學士宋濂被流放四川,現在的翰林學士劉仲質還是剛剛任命不久。
此時的劉仲質頭疼不已,朱元璋的詔書他不得不聽,可編修曆代經典一事,著實讓他不知從何入手。
[曆代經典啊,陛下雖說是儒家經典,可暗地裡的意思是諸子百家也要攘括進去。]
[這事弄好了就是青史留名,弄不好可就遺臭萬年了。]
“劉學士,太子殿下過來了!”
聽見朱標到來,劉仲質趕忙起身出門迎接。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標一如既往露出溫和的笑容“劉學士,我們進去談。”
說著,朱標率先邁進房間,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父皇的旨意你收到了吧!方司柬也是翰林典籍,他會過來參與編修。
有什麼事,你直接找方司柬做,他會幫你解決。”
劉仲質打量了方時一番,他知道這是過來參與決策的,不是來打雜。
“有方司柬幫忙,微臣也不用擔心。”
“劉學士客氣,下官年輕氣盛,以後有什麼得罪之處,還望劉學士莫要怪罪。”
“都坐下說吧!”
隨著朱標聲音落下,方時和劉仲質也不客氣,各自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孤這次過來,就是看看你有什麼需要。”
劉仲質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微臣不知如何開頭,是所有學說都包含進去,還是隻需要儒家學說。”
“諸子百家全部包含!”
“恕微臣直言,各家學說相互攻擊,各有各的道理,根本無法完成融合。
單單宋儒就是理、氣、心三派,更彆說還有道墨等等學說。”
朱標微微頷首,算是同意劉仲質的說法
“此話沒錯,不過我們的目的不是融合,而是編修出一本適合大明的治國理念。
方司柬,你和劉學士解釋解釋。”
“是!”
方時應了一聲,隨後看向劉仲質
“劉學士,我們需要將各家學說的治國之道找出來,將他們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適合目前大明的治國理念。
例如孔聖人所言的使民以時,墨子的節葬節用、老子的萬物本根、荀子的禮法治國、晦庵先生的格物等等。
隻要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能讓百姓過得好,我們都要一一找出來。
而後,為其注釋讓天下學子都看得懂,不能有一字兩意。”
劉仲質聽到這話,忍不住勸說
“每個人經曆不同,所看經典的意思也不同,這才有了百家爭鳴。
若是如此,往後這些學子將沒有自己的想法。”
方時也明白這點,這其實與八股沒什麼區彆,都是為了統一思想。
區彆在於八股文會耗費學子大量時間,而這些東西不會。
“我們並不會阻止他們去觀看經典原本,隻是進入朝廷的官員,必須要有一顆為民之心,治國理念也必須統一。
隨時間的推移,這些治國理念若根不上時事變化,吾等也該重新編修。”
“敢問方司柬,吾等該從哪本經典開始?”
“除了易學,哪本都可以。”
方時眼神一凝,斬釘截鐵說道“易學要人人都學,不能動,其他哪本都可以。”
“何以?”
“易學乃群經之首,每家學說都有易學的影子,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每家學說的道,才會知道道與術的差彆。
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窮則變、變則通,後世才不會抱殘守缺。”
劉仲質微微點頭“我大概明白,以天心即民心為底,用易學為導向,融合諸子百家,創造出一個新的學說。”
話剛說完,劉仲質看向朱標,吞吞吐吐說道
“太子殿下,民貴君輕算不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