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魏王增在猶豫什麼,直到次年,魏王增才遣使入秦,希望秦國能夠出兵助魏伐楚。
嬴政答應了,並立即吩咐下去,命河東四郡的郡尉組織征發兵力。
魏國使者歡天喜地的走了。
大秦的效率真的沒得說,很快,河東四郡就完成兵力征調,並陳兵於大秦邊境。
魏國發兵伐楚。
楚國一麵迎敵一麵遣使入秦,楚國不懼魏國,前提是秦國不插手戰事。
楚使入秦麵見嬴政。
“楚使見過秦王。”楚使揖禮道。
嬴政明知故問,“楚使入秦,所謂何事?”
“王上,如今天下的強國,沒有再比秦國楚國更強的了,今臣聽聞王上欲伐楚,此猶如兩虎相鬥。”
“秦國與楚國交戰,其他國家也會受影響,不如與楚國交好。”
“今秦國之地半天下……”
楚使洋洋灑灑細數了一大堆曆代秦王以及嬴政的功績,努力的拍馬屁……
嬴政認真聽著,心裡想著,大秦如此強大,理應由大秦結束這戰亂不休的時代,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楚使又跟嬴政舉例子。
“昔日智氏與韓魏攻趙,隻預見攻趙之利,卻未曾預見榆次之禍,智氏信任韓魏,攻打晉陽城,即將勝利之時,韓魏卻倒戈相向,在鑿台殺死了智伯瑤。”
“吳國與越國結盟,吳國信任越國,所以出兵伐齊,在艾陵戰勝了齊國,卻在班師途中,被越王於三江之浦生擒。”
“如今王上怨恨楚國不滅,但是卻忘記若是楚國亡了,就會加強韓國和魏國的國力,臣替王上考慮,私以為這是不可取。”
“楚國是王上的助力,而韓國與魏國才是王上的敵人啊。”
“王上如今信任韓國和魏國,就如同吳國信任越國。”
“王上對韓國和魏國並沒有施以恩德,卻是有著累世的仇怨。”
“所以,如果韓國和魏國不滅亡,那就是秦國的憂患,如今王上卻借助韓國和魏國來攻打楚國,難道不是錯了嗎?”
“況且,王上從哪裡出兵呢?難道借助韓國與魏國的道路嗎?”
“那出兵之日,王上就該擔憂軍隊不會回來了,若是軍隊不歸,王上的軍隊就會成為韓國與魏國的。”
“若是王上不向韓國與魏國借路,那王上隻能從隨水右側發起進攻,可這一片的土地都是河水與山林溪穀,是不能生長莊稼的。”
“王上既是占領了他,卻也不算得到了土地,如此,王上得了伐楚的虛名,卻沒有得到土地的實利。”
“王上攻楚之日,韓國魏國與齊國都會響應王上的號令,可當秦國與楚國交戰時,魏國就會趁機占領故宋之地,齊國則可占領淮泗之地。”
“這兩個地方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王上卻讓他們獨自占領。”
“那韓國與魏國強大起來,就會與秦國抗衡,而齊國也沒有後顧之憂,那天下就沒有比魏國齊國更強大的國家了。”
“齊國和魏國得到土地實利,再經過幾年的發展,即使他們沒有能力稱帝,卻也有餘力來阻止王上稱帝了。”
“王上不如與楚國交好,韓國就會成為秦國的屬國,王上將大軍陳於新鄭,那魏國也會屈服於秦國。”
“韓國與魏國還會向東侵吞齊國的土地,燕國趙國與齊國楚國失去彼此的依托,不需要著急進攻卻也可以慢慢圖謀了。”
嬴政頷首笑著看向楚使,“那大秦亦可謀奪楚國了。”
楚使一哽,算了,先解決眼前的麻煩再說以後,不然連以後都沒有,“楚國與秦國世代聯姻,自當與秦國交好。”
嬴政笑起來,肯示弱就好,讓小內侍將一份絹帛交給楚使,“勞楚使交給楚王,楚使請回吧,秦軍自當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