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如繼續道“具體是哪種原因奴家卻是不知,隻知道朱熹連上了六本紮子彈劾唐仲友。”趙旋問道“朱熹彈劾唐仲友可以,可那嚴蕊並非官身,朱熹拿她應該是沒有辦法吧,難不成這嚴蕊跑去官府為唐仲友鳴冤了?”
沈三如冷笑道“這將軍可就說錯了,正因為唐仲友有官身,朱熹對他沒有辦法;而嚴蕊隻是一個歌伎,卻是好欺負的,於是被朱熹找了個借口,抓進大牢,嚴刑拷打,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去她衣物,進行鞭打!”
“啪”的一聲,趙旋的茶杯落地,起身怒道“這朱熹也太過分了!為何要如此羞辱一個女人!”賈欣笑見狀連忙拉了拉趙旋的衣襟,趙旋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失態了,低下身子,俯身收拾起了茶杯的碎片。沈三如和賈欣笑連忙上前幫忙,趙旋卻是不許,說道“這些碎片甚是鋒利,我自己來就好。”
趙旋收拾完了大片的碎渣,沈三如也幫忙把剩下的掃入撮箕。等i收拾完了,趙旋才靜下心來,入座後問道“那朱熹為何要如此對待嚴蕊?”沈三如道“那朱熹認為嚴蕊就是一個弱女子,想逼她承認與唐仲友有不法之事,卻沒想到他折磨了嚴蕊一個多月,直至她奄奄一息,卻是說什麼也不肯自汙。”
趙旋問道“那後來呢,朱熹這麼做,要如何收場?!”沈三如道“哪有什麼收場,朱熹本是官身,繼續把嚴蕊關押在大牢之中折磨就是了。好在幾個月後嶽忠武的兒子嶽霖任接任浙東提舉,巡視台州,得知了此事,於是重審此案。”
“在公堂之上,嶽霖看著眼前的嚴蕊蓬頭垢麵,遍體鱗傷,雖然奄奄一息,卻麵露倔強不屈之色,心下也有些敬佩,多次問詢之後,才知道果然是冤案。嶽霖也想到外界都盛傳嚴蕊是才女,於是便讓她作詞一首來說明此事,於是嚴蕊就做了這首《卜算子》。嶽霖聽後當即就宣布嚴蕊無罪,並幫她脫離了妓籍。”
趙旋忍不住吟道“不是愛風塵,似被前身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趙旋思索片刻道“這上闕表明了嚴蕊的身不由己,下闕卻是表明她對自由的渴望。原本我不理解,隻有知曉了這詞的由來,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啊”。
趙旋又問沈三如道“看樣子那唐仲友的確是被朱熹冤枉了,卻不知那他的官聲如何?”沈三如搖頭道“這個奴家就不知道了。”“嗯”身後的賈欣笑咳嗦了一聲,向前搬了搬椅子,和趙旋並排。原來那丫鬟在時,真的把賈欣笑當做趙旋的書童,把她的座位放在了趙旋的後麵。
賈欣笑和趙旋並排後,這才說道“唐仲友的事情我知道啊。準確的說嚴蕊是在台州天台做的歌姬,我就是台州天台人,唐知州還曾當過我的父母官呢。”
趙旋笑道“對啊,怎麼忘了你是台州人了,那你快來說說,那唐仲友在台州的官聲如何?”賈欣笑道“彆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是在台州上過官學的,知道唐知州在任時曾修繕過官學,他還修繕過白鶴山的靈康廟。還有,他在任時還修了兩座橋,一座叫中津橋,另一座叫桐山橋。這些地方我都是去過的。”
趙旋點頭道“這唐知州能夠修學建橋,總體來看卻也算是好官了,隻是不知他會不會從中牟利。”賈欣笑聞言臉色變了,怒道“趙將軍這話可不得亂說,唐知州在我台州官聲甚好!”
趙旋見賈欣笑生氣了,連忙解釋道“我的確不了解唐知州,還忘賈姑娘詳細說來。”賈欣笑道“就說唐知州修建銅山橋的事情吧。在修銅山橋時,因為唐知州被朱熹彈劾,被調離了台州,橋修到一半就被迫中止了。但是橋修不起來周邊的老百姓不方便,新任的知州又不理前任的工程,於是當地的老百姓有人就去找了唐知州。是唐知州拿出了他自己的積蓄,才幫助大家修好了銅山橋。以致三年後唐知州去世時,連買棺木的錢都沒有,是百姓們湊錢買的。”
趙旋聞言愕然,賈欣笑又道“我大宋俸祿甚高,那唐知州為官多年,如果是貪官,怎會落得如此下場?!我父親都說他好官。”趙旋聞言心道“完了,這唐仲友看樣子是個為民的好官了,但是你父親賈似道不讚揚他倒是還好,他這一讚揚,恐怕對唐仲友的名聲卻沒有好處。”
不過見賈欣笑真的生氣了,趙旋連忙對賈欣笑道“如此說來,這唐知州還真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呢。”說完又對沈三如道“我小時候也聽說過一個故事,故事裡朱熹就做的不地道。”沈三如好奇的問道“哦,是什麼事情呢,趙將軍也說說吧。”趙旋道“過去有個叫胡麗娘的姑娘,剛剛定親還沒有出嫁男人就死了,於是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這樣下去總是不妥,於是那胡麗娘就想要改嫁。”
沈三如點頭道“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還沒有出嫁,人生還長著呢。”趙旋點頭,繼續說道“但是朱熹聽說了此事,卻是極力的阻止,說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胡姑娘如果再嫁就會壞了貞潔。可那胡麗娘畢竟還是年輕氣盛,於是就去找朱熹理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賈欣笑也點頭道“那朱熹又不是胡麗娘的親人,怎麼能管著她呢,確實應該罵他一頓!”趙旋笑道“誰料朱熹見著了胡麗娘,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於是也不管什麼失節事大了,使出種種手段引誘於她,胡麗娘畢竟是年輕,最終和朱熹成了好事。”
“啊!”賈欣笑和沈三如同時吃驚的叫出了聲來。賈欣笑更是怒道“沒想到這朱熹這般的無恥!”趙旋道“你們且聽我說,更無恥的還在後邊呢。”於是兩人不再言語,聽趙旋繼續往下講。趙旋道“紙包終究是不住火的,此事還是被人發覺了。於是朱熹為了自保,就汙蔑胡麗娘是狐狸精所化,勾引自己,最終導致胡麗娘跳崖而死。”
趙旋的這個故事可不是亂說的。前世之時,趙旋的母親就喜歡聽黃梅戲,趙旋也沒有彆的選擇,無奈也跟著聽過。黃梅戲裡是真的有這麼一個故事,後來還被拍成了電視劇,叫做《朱熹與麗娘》,還得過“飛天獎”、“金鷹獎”等全國性的獎項呢。
賈欣笑果然被故事吸引的轉移了注意力,怒道“那朱熹可真的做過此等無恥之事?!”趙旋笑道“反正我是聽說過的,真假我哪裡知道。”
那沈三如卻是堅信不疑,說道“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監察禦史沈繼祖就曾彈劾朱熹六大罪和其他的罪行呢。”
沈繼祖彈劾朱熹這事趙旋還真是知道。《宋史寧宗本紀》和《宋史朱熹傳》中都記載了此事,卻是沒有寫明彈劾的具體內容。
但是南宋有一個叫葉紹翁的人,就寫“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作者。寫了一本記錄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事跡的《四朝聞見錄》。葉紹翁的這本書在史學界認可度很高,因為這個葉紹翁不是官員,傾向性比較小。
可不巧的是這個葉紹翁雖然不是官員,但是特彆推崇理學,更加崇拜朱熹。所以就把沈繼祖彈劾朱熹的罪狀一條條給羅列了出來,然後逐一進行反駁。這反而給了後人了解到朱熹被彈劾的具體內容。
更巧的是這還不是孤證。南宋時期的史學家李心傳在他的《道命錄》中也完整的記錄了《沈繼祖劾晦庵先生疏》。朱熹號晦庵,所以這裡的晦庵先生就是朱熹了。
朱熹死了27年後,才被崇尚理學的宋理宗捧上神壇。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正月,贈太師,追封信國公;紹定三年1230九月,改封徽國公;淳佑元年1241正月,詔恩從祀孔廟。
除了宋理宗之外,以後曆朝曆代都沒有對朱熹再有過追封。朱熹之所以在後世影響那麼大,宋理宗把他抬進孔廟,隻是第一步,明太祖朱元璋則對朱熹地位的鞏固,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元朝隻有極少的科舉,主要沿襲了宋製,也就沒有必要多說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得了天下,要舉行科考了,但是怎麼看四書中的《孟子》不順眼,因為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朱元璋剛剛立朝,正在加強中央集權,為了收回權力,他甚至連宰相製度都廢除了。如果人家拿孟子的話攻擊他,那不是授人口實。氣得朱元璋罵道“如此荒謬之言,哪裡像臣子說的話?”、“倘此老在今日,豈可免我一刀”。馬上就命令將孟子逐出文廟,不得配享。並發狠地說,諸大臣“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
但是孟子自從被王安石捧上了聖壇,是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的,可不是朱元璋說不行就不行的。第二年朱元璋看到反對自己此事的聲音太大,無奈下了一道諭旨說“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極不情願地把孟子的牌位又給請了回去了。
為了對抗孟子言論,朱元璋發現了朱熹的《四書集注》,對其中的三綱五常十分欣賞,畢竟朱熹說了“君為臣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且也朱熹也姓朱,甚至朱元璋還差點認朱熹為先祖。
朱元璋最終沒有把《孟子》從“四書五經”中拿掉,隻是下令將書中涉及到的令他不愉快的80多條全部刪掉,讓天下讀書人讀新版的《孟子》,這本書就是當時科舉考試學習的《孟子節文》。
關鍵來了,朱元璋一邊閹割《孟子》,一邊又下令以朱熹批注的《四書集注》為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這也就逐漸開始了禁錮了後世思想的八股取士。至於後來的清朝,因為是少數民族入關,也認識到朱熹的言論方便統治,於是也延續了這個標準。
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朱熹的《四書集注》成了高考的指揮棒,誰敢不認真學,誰敢不尊崇?潛移默化之下,三綱五常也就烙印在了百姓和士子的觀念中了。於是朱熹在神壇上開始爍爍放光了。
但是在宋朝沈繼祖彈劾朱熹之時,朱熹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官員,並沒有被神化。所以彈劾朱熹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朱熹被彈劾了六大罪狀和許多小罪,其中六條大罪是“熹之不孝其親,大罪一也。”、“熹之不敬於君,大罪二也。”、“熹之不忠於國,大罪三也。”、“玩侮朝廷,莫此為甚!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熹之大罪四也。”、“其言意何止怨望而已?熹之大罪五也。”、“其為害於風教大矣!熹之大罪六也”。
至於其他的罪行,還有十幾條,這裡就就列舉幾條。其中就有“又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謂其能修身,可乎?塚婦不夫而自孕,諸子盜牛而宰殺,謂其能齊家,可乎?”、“發掘崇安弓手父母之墳以葬其母,而不恤其暴露,謂之恕以及人,可乎?”、“開門授徒,必引富室子弟,以責其束修之厚。四方饋賂,鼎來踵至,一歲之間,動以萬計,謂之廉以律己,可乎?”
無巧不成書,朱熹被趕出臨安前的《落職罷宮祠謝表》也流存於後世。趙旋還認真的拜讀過。朱熹在這篇謝表中寫道“有母而嘗小人之食,可驗恩衰;為臣而高不事之心,足明禮闕。以至私故人之財而納其尼女,規學宮之地而改為僧坊。諒皆考覆以非誣,政使竄投而奚憾。”
在謝表的最後,朱熹寫道“臣敢不深省昨非、細尋今是”。
喜歡春到江南花自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到江南花自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