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成立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一九五一年,中央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位科技工作者將手頭研發工作緩一緩,集中力量支援核武器建設。
在淩亮自己的世界裡,這一劃時代的決定是於五五年提上日程的。
但在這個平行世界中,計劃開始的時間竟大大提前。
或許是他的到來引發了蝴蝶效應,又或許曆史進程本就如此,原因究竟是什麼,淩亮其實也不大關心。
他已於昨日收到出發命令,今天簡單收拾了些行李,隻等接應人員到來,就要立刻動身前往戈壁灘。
走的時候是個豔陽高照的天氣。
大家坐在卡車後麵的兩排長凳上,熱烈討論著往後的工作要如何進行,言語間充滿了雄心壯誌和對未來的無限展望。
這些人裡近一半都是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大學生。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因為自身的優秀而從千萬人裡脫穎而出,被集結到一起,向著一個崇高目標共同邁進。
戈壁灘有多苦,在座大多數人都聽聞過,但沒有具體概念。
不過那又怎樣?
漫天黃沙遮掩不了朝氣蓬勃的希望,一顆顆赤誠的心從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
他們肩負著國家的殷切期望,暗暗發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隻要能將那些大家夥弄出來,便是死在荒漠,也覺得此生值得。
因為整個項目實在是龐大複雜,還涉及到很多體力活,研究環境又惡劣,綜合種種因素考慮,招收的女性其實很少。
放眼望去,這輛車裡總共就坐著兩個女孩。
賀書蘭便是其中之一。
她於一九四五年從原西南聯大機械工程係畢業,次年這所臨時組建的學校就完成了曆史賦予它的使命,原地解散了。
為響應組織號召,賀書蘭跟隨老師北上,此後一直從事地下研究工作。
這次上麵來挑人,本來沒有考慮過她,是她的老師據理力爭,積極爭取,硬是把她送進了團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賀書蘭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她看上去很瘦弱,在體能方麵首先就過不了關。
但事實與猜想往往相去甚遠,有時候親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
賀書蘭確實瘦,但這也不能說明她就沒力氣。
老師把她拉到操場上完成規定的體能測驗後,那些人立刻就啞火了,又是道歉又是賠笑的。
賀書蘭的名字因此順利報了上去。
由於車上僅有兩位女同誌,大家都很照顧她們,時常有人問她們餓不餓渴不渴,還拿出了自己的乾糧和水壺。
賀書蘭趕緊拒絕了,婁素萍也搖頭把東西推了回去。
左右張望了下,見沒人注意她們這邊了,婁素萍就湊到賀書蘭身邊,壓低聲音打趣道:“我發現你一直在看那人,快說,是不是對人家有意思?”
她不露痕跡指了指最裡麵穿中山裝低頭在看資料的青年。
賀書蘭臉一紅,“沒有的事,你彆亂說……”
婁素萍看她著急否認的樣子,“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你害羞啦?這有什麼,有好感就想法子認識認識唄。”
賀書蘭臉更紅了,小聲讓她不要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