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聽到劉協敕封的話,沒有任何遲疑,站出來行禮道“臣劉琦領旨。”
劉協看著意氣風發的劉琦,看著滿朝喜色的百官,忽然就頹然坐下,精氣神都仿佛被抽乾了,眼神落寞,再也提不起力量,很隨意的擺手道“退朝!”
他撐著站起身,踉蹌離開。
劉協離開,大殿中頓時就變得熱鬨了起來。
朝中的文武官員紛紛來道賀,恭喜劉琦成為攝政王。劉琦一一回應,不卑不亢,既沒有因為成了攝政王就驕狂,也沒有瞧不起誰。
劉琦清楚今天的朝會,是他正式踏出取代劉協的一步,劉協已經退居二線。
幾乎是替身皇帝。
攝政王和大將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當滿朝官員都擁戴劉琦成了攝政王,意味著忠於劉協的人沒了,劉琦朝皇帝的方向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劉琦交談了一番後,主動說道“諸公,現在的大漢朝四分五裂,叛賊無數。雖然有危機,但是在我看來,也蘊藏著更多的機遇。”
“隻要重整山河,大漢的旗幟就能重新飄揚在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過程,隻要文官不貪財武將敢拚命,我們眾誌成城,就一定能穩步的達到我們的目標。大漢重塑的過程,也是諸公重塑的過程,必然立下豐功偉業。”
“昔日光武再造大漢,有雲台二十八功臣,各個封侯,名垂青史。”
“今人更勝古人,我相信在座的諸公也能。”
劉琦直接畫餅,言語也有些露骨。可是在某些程度上,提出了目標,描繪了藍圖,才讓這些人知道跟隨劉琦能封妻蔭子,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荀爽捋著胡須,笑吟吟道“攝政王睿智通達,一定能重整山河。”
楊彪接過話,說道“攝政王深謀遠慮,必然能掃蕩亂臣。犬子楊修,雖然沒什麼能力,卻也勤勉,可否讓他跟著攝政王曆練一番?”
劉琦笑道“楊公太謙虛了,楊修年少聰穎,孤早有耳聞。如果他願意來王府做事,孤求之不得。”
楊彪老臉上露出笑容,拱手道“能追隨攝政王,是犬子的福氣。”
他心中鬆了口氣,頗為振奮。
楊彪所在的弘農楊家,也是累世三公,名望很大,絲毫不比袁紹所在的汝南袁氏差。可以說,兩家幾乎是並駕齊驅的,至少在楊彪這一輩,楊家絲毫不弱袁家。
可惜,楊彪子嗣不旺盛。
楊彪三十三歲的時候,才有兒子楊修,就楊修這麼一個兒子。
在楊修出世時,袁紹已經二十多歲,同期的曹操也二十來歲,早就是風華正茂。黃巾之亂的時候,袁紹和曹操都開始嶄露頭角。等到董卓禍亂洛陽,袁紹和曹操已經大放異彩。
可惜,楊修卻還在讀書。
今年的楊修,才十六七歲,沒有足夠的機會。就算楊家名望大,可是沒了時代的機遇,楊修隻能按部就班出仕。
恰是如此,楊彪對楊修的要求,就跟上劉琦的步伐建功立業,未來延續楊家的名聲。
楊彪達到目的後,黃琬和士孫瑞這些老臣頓時明悟,紛紛希望讓各自的子嗣進入劉琦的王府。劉琦來者不拒,把這些人收下。
統戰是很必要的一步棋。
劉琦如果清高自傲,瞧不起這些老人,把這些老臣的子嗣排斥在外,等於拒絕了這些人的影響力。人家才擁護你當攝政王,轉眼你就翻臉不認人,誰願意和你一起搞呢?
關鍵是老臣的家族子弟都不差,劉琦可以從裡麵挑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