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看著高呼‘大乾’年號的文武百官,棱角分明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時至今日,一切走向正軌。
好半晌,大殿中山呼海嘯般的喊聲才停止,瞬間又恢複安靜,仿佛一根針掉落都聽得見。
荀彧站出來道“陛下登基繼位,天下穩定。可是國家的長盛不衰,在於傳承有序,請陛下冊立太子。”
劉琦眼神幽深,問道“荀卿認為,該冊立誰最合適?”
荀彧毫不猶豫的道“皇長子劉乾,天資聰穎,適合擔任太子。”
賈詡道“臣附議。”
李儒、荀爽和楊彪等所有文官,以及其他的主要武將,也紛紛表態請求冊立太子。
劉琦心中也有想法,毫不猶豫道“皇長子劉乾,仁孝純深,早聞睿哲,立為皇太子。”
“陛下聖明!”
大殿中文武百官齊齊呐喊。
一個個想著現在的年號是大乾,太子的名字又是劉乾,兩者聯合在一起,顯露出很多的訊息。
尤其蔡邕更是歡喜。
他的外孫成為太子,這也是蔡家的榮耀。
劉琦冊立了劉乾為大漢朝的太子,又進一步尊劉表為太上皇,冊封蔡琰為皇後,朝廷文武百官暫時沒有什麼調整。畢竟荀彧一直主持朝政,且朝廷官員都是劉琦的人。
登基大典順利舉行,大朝會也順利結束。
朝會解散,劉琦把荀彧喊到宮殿中,開口道“文若,朕登基繼位了。接下來,父皇要調離荊州刺史的位置,你認為誰適合接任?”
荀彧思考了許久,分析道“陛下,荊州和揚州接壤,未來荊州的精銳要和孫堅大戰。除此外,荊州和豫州也接壤,也涉及未來和逃竄到汝南的劉備交戰。”
“恰是如此,臣認為必須用武將為刺史,再輔以謀士協助。”
“等未來天下一統,主要精力是治理地方的時候,再調任武將即可。”
“徐晃將軍資曆足夠,且性情沉穩,治軍嚴謹,做事情一絲不苟。之前曾在益州坐鎮,協助張鬆穩定局麵。後來張鬆穩定局勢,又調回朝中任職。”
“徐晃調任荊州刺史,必然能勝任。”
荀彧侃侃而談道“隻是涉及太上皇,請陛下三思。”
劉琦擺手道“無妨,父皇早有卸任的打算,就依照你的建議,調徐晃去荊州主持大局,另外,以蒯越為荊州長史,協助徐晃處理政務。”
“喏!”
荀彧鄭重回答。
劉琦話鋒一轉,詢問道“荊州的調整結束,朕還有一件事要安排。按照太子的虛歲,都已經快五歲。這個年紀不僅要讀書,還要進一步教導,文若認為誰合適呢?”
荀彧回答道“太子是東宮之主,是大漢朝的儲君,的確要多多教導。臣認為荊州書院的龐德公和司馬徽,都是能教導士子的人才,是否抽調他們入洛陽,進入東宮教導太子呢?”
“不合適!”
劉琦直接給否了。
龐德公和司馬徽毫無疑問很懂得教導士子的方式,也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可是教導士子和教導太子,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
教導士子,不僅是培養才能,還要塑造性情,讓士子始終保持一腔熱血,就是要頭鐵的為國獻身。
這是讓讀書人忠於朝廷的教育路子。
教導太子卻不行。
比如,教導了一個頭鐵的太子,不撞南牆不回頭。或者,教導了一味崇尚儒家教化的太子,性子軟弱,手段全無,那也還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