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郡國可以鑄幣。
由於中央集權的衰弱和地方勢力的崛起,郡國鑄幣的現象再次出現。當然,郡國鑄幣,也是由於經濟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貿易的頻繁,各地對貨幣的需求增加,這也促使了地方必須自行鑄幣。
但此時貨幣製度混亂,各地諸侯和地方勢力紛紛自行鑄幣,導致貨幣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
此時流通的主流貨幣是五銖錢。
五銖錢由銅,鉛,錫組成。
東牟縣鑄幣廠中,無數五銖錢被倒入熔爐,液體銅合金被倒入泥範,鑄造成長方形銅塊。
銅塊被工人喂入一個方形洞口,前方一個巨大鋼材轉輪緩緩轉動,銅塊經過轉輪,便被壓成了一張銅製板材。
板材厚約一毫米多一點,被一層層疊在一起。
工人將板材拿走,放到隔壁的衝壓機下,通過水力抬起的衝壓頭重重砸下,一個圓形銅幣就直接被砸出。
銅塊邊緣料又會被回爐重造。
檢測合格的銅幣,便是可以用於流通的銅元。
銅元正麵寫著一元字樣,正麵下方為建安七年字樣,背麵為“東牟號”船頭,駛向汪洋大海。
一塊銅元等於四枚五銖錢,一百枚銅元價值一枚銀元,十枚銀元價值一枚金元。
這就是王垕推出的全新貨幣係統。
最小單位是五銖錢,然後是銅幣,銀幣,金幣。
“侯爺!鄴城鑄幣與許都鑄幣,其五銖錢成分有異,導致鑄幣廠所產銅元重量略有差彆,是否會導致流通得不到認可?”
歐陽純將不同批次銅元進行稱量,發現同一台衝壓機壓製的銅元,有零點一克左右偏差,有的甚至達到零點二克。
“無妨!銅元乃本侯以東牟縣體量為擔保,且如此精細圖案,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模仿出來,所以,隻需要東牟縣民流通,則各地行商皆會認可。就算外地無法使用,那也可以於我東牟縣流通,如此,則無後顧之憂。”
地方貨幣的流通,無強製性,所以接受需要一定時間。
但銀幣和金幣,卻直接可以對接,就算不認可,也能通過重量計算,久而久之,便隻需認準商標。
東牟侯出品,彆人使用時根本無需稱量。
“歐陽純!手動折彎機與彈簧機抓緊設計研發,若能成,本侯當有重賞!”
“侯爺放心,最遲明年二月,定然完成任務。”
折彎機和彈簧機都是最簡單的機床工具,手動即可,有了這個,王垕就可以製造出擺鐘,手動叉車。
手動叉車不用說,利用杠杆定理,一人可以插起一噸重物,且平穩移動,這將極大提升工業生產中的效率。
至於鐘表,此物重要性也可想而知。
到現在為止,王垕還是用最原始的漏刻計時,作為一個工業文明,沒有精確的時間,絕對是不合格的。
現在有了高碳鋼,發條已經沒有問題,唯一差的,就是標準統一的彈簧。
其實王垕也根本不知道擺鐘的內部結構,他隻知道擺鐘是以擺錘和擺杆擺動,來給震蕩子能量,以發條為動力。
至於其他,他到時候同樣可以把理念給研發人員,讓他們去一步步試驗。
西方能在十六世紀發明擺鐘,王垕不相信以華夏民族的聰明大腦就做不到。
離開鑄幣廠,來到縣民中心,縣長趙義和數十幾名各署管理,醫院院長華佗還有各工廠高層十幾人已然在等。
明日便是建安六年最後一日,該彙報本年度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