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完奶,張大媽把孩子抱出來,葉海波也已經緩過勁來了。
“海波啊,你打算收養這個孩子嗎?”
葉海波沉默了一會,問道“有彆人想養她嗎?”
他多少還有點自知之明,他養活自己都困難,怕是養不好孩子。
大家聽他這麼問,也都沉默了。雖然日子好過了,但是誰家也不缺孩子啊。他們村孩子最多的一家,有9個呢,排在一起那叫一個壯觀。
最後,大家七嘴八舌的說道“要不就還是海波養著吧,大家能搭把手的就搭把手,誰家剛生了孩子有奶的,給這孩子喂兩口。”
就這樣,大齡單身漢葉海波,多了一個女兒,取名叫葉初。本來叫葉初八的,因為撿到她的那天,是十一月初八。
後來,葉海波覺得葉初八不好聽,上戶口的時候就直接寫了葉初。但給她起了個小名,叫小八。
葉海波這個人,真乾啥啥不行。55年到58年,地還歸農民自己。他自己種地一塌糊塗,多虧了村民們看在小八的份上給他幫忙,收成還不錯,爺倆的日子還過得下去。
但是59年到61日,所有人的日子都很難過,大家自顧不暇,也就很難再主動伸手幫他們了。
接下來,就是葉海波的“高光”時刻。
他要飯養孩子。
怎麼要呢?就是在飯點,拿著一個葫蘆瓢,從村頭走到村尾,這家給一口,那家給一口,湊個瓢底,爺倆吃不飽,餓不死。
她還好一點,吃個半飽,她爹那真的就是餓不死而已,除了乾活掙點工分,再加上出去要飯的時候走一圈,其他時間都在床上躺著節省體力。
和葉海波一樣乾的,還有村裡另一戶人家,有九個孩子那家,九個男孩。他家女主人每天飯點也拿個瓢在村裡走一圈。
他們家比葉家父女倆還慘,九個孩子,冬天的時候都沒法出門,因為沒有衣服穿,一件破棉襖,一條破棉褲,一雙腳趾頭全露在外麵的破棉鞋,哪個出門哪個穿,不出門的全都在炕上窩著。
葉家父女倆,至少還有衣服穿。
度過了最艱難的幾年,人家九個孩子都能出來乾活掙工分了,一下子就成了村裡最好過的人家。但是等到9個孩子都要娶妻的時候,又一下子窮了起來。
生活如此跌宕起伏,可是讓村裡人看夠了熱鬨。
葉家父女倆倒是非常穩定,一直是墊底的存在。
三年困難時期,他們村沒有餓死人,是不幸中的萬幸。
62年開始,日子才逐漸好過了起來。
這個京郊的小村子,政策一直是比較寬鬆的。
比如,對於養家畜家禽,沒有限製。很多人家裡都是養兩頭豬,十幾隻雞,還有養兔子的。
但是葉家就養了兩隻雞,彆的都沒養。看著彆人家到了年底賣了豬喜氣洋洋,原主曾經問過她爹“咱家為什麼不養豬呢?”
葉海波看傻子一樣看著她“咱爺倆都吃不飽,拿什麼來喂豬?這要是糧食充足,你以為彆人家會隻養兩頭豬嗎?他們肯定得養個好幾頭啊。”
說的有理。有時候不養,可能不是村裡不讓養,而是你養不起。
除了日常乾活掙工分,還可以自己割草曬乾了賣給大隊。
他們村有一戶人家,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帶著兩個妹妹,大的十四五,小的也就剛10歲,夏日午後趁著休息的時候去割草,男孩割,兩個女孩負責打捆和往家裡抱,一個夏天能曬出3000斤乾草,賣給大隊,能賺80多塊錢。這還不耽誤男孩每天拿滿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