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多,就地開始煉製鐵器工具。
在光芒閃爍之間,一件件嶄新的鐵器工具出現在眾人眼前。
他將這些工具一一分發給在場的人們,眼神中透著堅定與鼓勵,讓他們即刻開始工作。
眾人望著這些憑空出現的鐵器工具,眼中滿是驚奇與讚歎,對李多多的信任又增添了幾分。
他們深信,在李多多的指引下,即使前方困難重重,也一定能夠完成那看似遙不可及的百裡長渠的挖掘工程。
當然,李多多並非是那種讓眾人盲目做事的領導者。
他深知這些村民們參與工程的不易,所以每當遇到阻礙或者困難時,他總是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
他就像一麵堅固的盾牌,為眾人遮風擋雨;又像是一把萬能的鑰匙,能夠打開每一道阻擋在工程麵前的難題之門。
這挖渠之事與愚公移山有所不同,開挖河渠需要得到官府的許可。
在挖掘的過程中,路線上涉及到眾多的農田、道路、房屋、池塘、河流等等,每一處都需要與相關的人或部門進行談判協商。李多多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他不辭辛勞地承擔起獲取官方支持的重任,同時精心規劃錢財的使用,讓每一文錢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對於那些願意加入進來的村民們,他們隻需要負責專心開挖河渠即可,無需為其他複雜的事務操心。
工程伊始,隻有幾十人參與開挖,張家村的其他村民們看到這一幕,紛紛投來了質疑的目光,嘲笑之聲也此起彼伏。
除了農忙時節,這些無所事事的村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站在河渠岸邊,像看稀奇一般看著那些勞作的人們。
他們看著這些人在烈日下勞苦地揮動工具,一掀一鏟地撬動著地上堅硬的泥土,然後又有其他人將泥土抬到岸邊,用力壓實,一點點壘高河岸。
那辛勤勞作的場景在他們眼中,似乎隻是一場滑稽的表演。
第一個月,那些在岸邊看熱鬨的人,嘴裡滿是冷嘲熱諷的話語,他們肆意地嘲笑著這些挖渠者的“愚蠢”,認為他們是在做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時間悄然流逝,到了第二個月,河渠已經挖出去五裡地。那些原本嘲笑的人,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但嘴上卻仍舊不肯承認,仿佛承認了就會失去他們那所謂的“優越感”。
隨著工程的推進,第三個月的時候,有一些村民開始悄悄地加入到挖渠的隊伍中。
他們或許是被這份堅持所打動,又或許是看到了工程的希望。
到了第四個月,張家村隻剩下少數固執己見的村民,他們依舊堅持在村裡,既不出工,也不出力,宛如一群被時代浪潮遺忘的礁石。
親眼目睹張家村在這幾個月裡發生的變化,金淩羽心中若有所思。
他慢慢開始明白李多多所說的核心究竟是什麼,也對人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隨著河渠挖掘的速度越來越快,更多的村子被吸引過來,紛紛加入其中。
甚至官府也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專門征調民夫前來一起上工。
對於官府來說,轄區內整田疏河可是一件妥妥的功績,他們自然樂於成全張家村的這一義舉。
如果是官府作為發起方來進行挖河掘渠工程,那需要準備大量的銀子、糧食,還要安排眾多的人手,這其中的困難和麻煩可想而知。
每一任的縣太爺、知府等官員,不到河渠的修建迫在眉睫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情願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的。
現在,縣民們主動承擔起這個任務,官府自然是求之不得,巴不得所有村子的人都能出人幫忙,讓工程順利進行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人心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轉變。
在李多多的巧妙運作下,那些最開始跟著挖渠的張家村村民,在工程中成為了每一段的負責人,指揮著其他人的工作。
金淩羽原本以為,這次挖渠工程如此浩大,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眾人齊心的情況下,僅僅隻用了兩年的時間,那條長達百裡的河渠竟然成功挖通了。
這兩年裡的辛苦與艱難,金淩羽全都看在眼裡。
自己也親身參與到了許多實際的事務當中,在這個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間的辛苦,也真正明白了“人間值得”這四個字的深刻意義。
到了第二年的時候,李多多和金淩羽開始慢慢減少露麵的次數,隻讓那些他們精心培養起來的人手出麵去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當工程快要挖通的時候,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李多多和金淩羽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