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寺僧大開殺戒,不是衝廣元寺去的,而是利劍另有所指,這個地方就是藏寶洞。
如果是行軍途中,李自成隊伍實在是太壯觀了,拖家帶口,據稱有百萬之眾。每天的損耗,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廣元寺雖然富有,但畢竟是一個寺院,值不得他組織一個幾百人的隊伍,把全寺僧人趕儘殺絕。
他雖然冷血,但還沒殘忍血腥到這地步。
但要是為了知道藏寶洞的秘密,他做這一切就再正常不過了。
因為這筆財富的數量太龐大了,一個擁有政治野心的人得到它,很容易改變曆史的進程。
但為什麼藏寶洞躲過了那場劫難,廣元寺卻被滅寺了呢?
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自成從民間知道廣元寺附近有一個藏寶洞,但具體位置,他不知道。
在萬忠未盜寶之前,藏寶洞的外洞口是不公開的,隱蔽的。洞口被掩埋封堵,與周邊環境完全融為了一體。
如果沒有藏寶圖的指引,萬忠也不會找到這筆財寶。
顯然,李自成知道這兒有一個寶物窖藏,卻不知具體位置。找到藏寶圖或知情人,就成了他得到這筆財寶的關鍵。
而他之所以對寺內僧人下手,可能知道埋寶的知情人,就在廣元寺裡。
襲擊寺院,就是要找到那個埋寶人,或藏寶圖。
看來他的情報工作做的還是很出色的。
假如魏忠賢真是這筆寶藏的主人,他把財寶埋入大山後,極大可能在廣元寺留下了可靠的人,為他看守寶藏。
為了寶藏的安全,可謂用心良苦。
那這個藏在寺裡的人,肯定也是藏寶人,至於這個人是誰,當然隻能是魏良了。
魏良完成了藏寶任務後,就在廣元寺潛伏了下來,充當起了秘密守寶人。
而李自成雖知道魏良在寺裡,卻不認識他。
魏良在寺裡隱藏的很深,並且有自己的法號。
這些兵匪挨個審問,也沒找到魏良,一怒之下,把全寺的僧人都殺了。
最後把寺院搜了個底朝天,隻為找到那張藏寶圖。
顯然最後什麼也沒找到,最後灰溜溜撤走了。
去參加攻城大戰去了。
至於哪個傳說中見首不見尾的魏良,肯定沒死。
也可能是李自成情報有誤,魏良根本就沒在廣元寺裡出家。或者他當時在寺裡,但他寑室內有暗道,聽到動靜不對,從暗道裡逃跑了。
成功逃過一劫。
作為藏寶的知情人,魏忠賢已死,如果魏良再死了,這些藏寶就可能成為永久的秘密,而永久藏在大山。
但其後不久這筆財寶就被轉移走,說明有知情人向萬忠了藏寶的信息。
這樣的頂級秘密,萬忠又是怎麼知道的?為此,康熙和下屬專門的研討會上,有人提出了自己一個獨到的觀點,很新穎:那就是這個萬忠,會不會就是魏良呢?
這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至始至終,這個魏忠賢的寶貝侄子,都沒有在公眾的視線裡出現過,這有些違背常理。
事情會不會是這樣呢:魏良接受了叔父交代的任務,把財寶藏好之後,便按照預先的計劃,在寺裡隱居了下來。一段時間之後,魏忠賢又把他調到了京城,想給他安排官職,但是這個孩子對做官不感興趣,反而心裡發生了扭曲,希望淨身,做一個公公。
魏忠賢也無法阻止他,最後隻好成全了他。
他化名張信,瞞過了除魏王之外的所有人,成功淨身。
魏忠賢當然要幫侄兒一把,就把他弄到了崇禎身邊。雖然叔叔壞得腳底流膿,但這個孩子人品卻沒啥問題。為人正直,忠於職守,深得崇禎寵信。
不久,他又成為東廠的掌門人。
魏忠賢案發後,牽聯的人很多,但魏良卻不在這些人群中。
這可能是他未暴露身份的緣故。
也可能崇禎對他的身份所覺察,但由於他對朝廷的忠誠,才沒被追究責任,反而變得對他信任有加,把東廠這一關鍵部門交給他便是證明。
這使得魏良分外感動,決定以實際行動報答皇上對他的知遇之恩。
其實他己被崇禎鎖定為魏忠賢財寶的監護人,之所以沒對他下手,是因為張信在東廠,做出很大成績,有很大利用價值,其作用無人可替代。
同時他也了解魏良性恪,倔強,寧折不彎,如果逮捕他,他可能把秘密帶到墳墓。
而用真情感化他,他到了一定時候,會主動吐出秘密。
崇禎耐心地等著這一天的到來,儘管他缺錢到了幾乎發瘋的地步。
魏忠賢死去後,按照約定,魏良應當把他轉移到他生前建好的豪華大墓裡,然後把財寶埋放在他墓裡。
可是這時候的魏良,忽然有了改變這個主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