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閱江樓之行,什麼也沒查出來,但魏忠賢並沒有因此死心,他讓客氏繼續從朱由校那兒打聽有關閱江樓的消息。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客氏的努力下,終於從朱由校那兒打聽到一條與閱江樓有關的線索。
說朱棣當年是從一個古老的傳說中得到啟發後,才在花園大興土木,修建閱江樓的。
為了表示閱江樓的重要性,後來他把這個傳說,複製到聖訓裡,以便在他之後的子孫中流傳。當然,這些子孫隻能是帝王級彆的,可見這個故事意義重大。
客氏費了好大的勁,才從天啟皇帝那兒得到這件事,可見她得多受朱由校信任。
這也從側麵也反映了天啟帝的昏庸,良莠不分。這麼重要的事,竟然講給一個多舌的婦人,大明朝不亡國,老天都不容。
這個傳說的大體情節是這樣的。
說在遠古的時候,神州大地上,版圖並不是統一的,而是並立著許多諸侯國。
由於曆史的原因,各諸侯國之間國力有強有弱,實力並不對等。
說有這麼一個國家,名字叫瑞,是分封最早的諸侯國之一。但由於多方麵的原因,發展並不好,國土一再萎縮,反而不及剛分封時的水平。
造成這方麵的原因,主要是他有兩個強大的鄰國。
這兩個國家分彆位於它的東西兩側,也和瑞國一樣古老。隻是它們原先並不與瑞國接壤,中間地帶存在著許多小國。
但這兩個國家,從立國起,國君都有好鬥的傳統。在幾百的歲月中,他們屢次向周邊國家發動侵略戰爭,許多小國慘遭滅國。比起最初的國土,兩個國不知擴大了多少倍。由原先的不接壤,都變成了瑞國的鄰居。
瑞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並沒有被消滅兼並,主要是兩大國的政治精英們,有自己的考量。
兩個大國都國土遼闊,人口眾多,都是當時一流的強國,都曾做過當世的霸主。
那為什麼還允許瑞國的存在呢?
這主要是兩國都很強大,他們因此並不想直接發生對抗,那樣的後果兩個國家都承受不起。為了避免發生衝突,兩個國之間需要一個中立國,作為緩衝地帶。
瑞國在兩國之間,正好符合這個條件,因此國家才保留了下來。
但日子並不好過,因為它必須在兩個大國之間,保持平衡,才能保證不被兩個大國兼並。
並且,雖然是中立國,但瑞國卻常常感受到東鄰的威脅。
相比西鄰,東鄰的國君更好鬥。而且它的國土,已經三麵把瑞國包圍了。需要時,隻需一個衝鋒,便可把瑞國滅國。
在這種情況下,瑞國君主決定改變延續了數百年的中立國國策,向西鄰靠攏,並成為它的附庸國,以求得西鄰的保護,抗衡強大的東鄰。
西鄰接受了請求,答應做瑞國的保護國。
按照規則,瑞國國君必須把自己孩子中的一個,送到宗主國的首都,作為人質。
國王有許多嬪妃,給他生了許多個孩子。但除了長子外,其它孩子都未成年。去做人質顯然不合適,隻能大兒子去。
大兒子長相英俊,博學多才,是未來國君的不二人選,深受老國君器重。由於他肩負著未來國家的希望,老國君自然不舍得他去。
但其它孩子還小,實在沒辦法,國君便去征求長子的意見。
以為大兒子不會同意去做人質,國王己做好了說服的準備。
誰都知道,做人質不但意味著失有自由,還雙腳踩在刀刃上,十分地危險。
不料,大兒子爽快地答應了。
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知道這很危險,出於對弟弟們的疼愛,願意深入虎穴,換取弟弟們的平安。
此舉令老國君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