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夥人來到了拒馬河邊,停了下來。
拒馬河,發源自南部的秦山,向北流入一個大湖,全程五百多裡。途中流經多座大山,其間有多條支流彙入,水流湍急,是這附近很著名的一個河流。
在三河寨一分為三,也把寨子分為東西兩島,河這邊是東島,對岸是西島。
河邊修有簡易的碼頭,兩岸的人要想到對岸,必須坐船。
並不是村裡缺少修橋的資金,如果願意,當地人早把橋建起來了。
之所以沒完成這項惠民工程,主要是從安全方麵考慮的。
前麵說過,這兒緊臨前線。
前去,是富饒的拒馬河盆地,後去,是長城。過了關隘,便是草原民族的土地。曆史上,草原民族多次順著河穀,進入中原,給華夏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直到後來人們才發現拒馬河穀地對中原人民帶來的弊端,才集資堵住了這個缺口。在三河口這個天選之地,建了一座軍事要塞,這種屢被侵憂的現象才得以改變。
因為要塞正好堵在河穀上,兩邊都是大山,如果再想去中原撈一把,必須取下此關。
而此關,承載了後方所有人對安全的期盼。保住了此寨,就等於保住了家產,家人們的性命。所以後方人在對這個要塞的投資上,從不惜血本。
這個寨,是戰爭推動下的產物,它的每一處存在,都是為戰爭準備的。
在防禦上,東島是第一線,隻有拿下東島,才能攻入西島。
但兩島之間沒有橋梁。
僅有的兩條船,還泊在西岸。所以,即使敵人拿下東島,如果西島有足夠的兵力,沿河布防,仍可保證自己的安全。
並且西島是曆年來寨主的棲身之地,所有的戰略物資,都藏於此。為了防止不法村民或敵方奸細進入,一直嚴防死守,不修橋,主要是安全上的考慮。
押解麻五等工人的這支隊伍,停在了河邊,他們在等拖船過河。從這種情況分析,他們要到河西岸己確定無疑了。
河對岸有兩條船,錨在石索上。有幾個士兵,站在一杆木柱下,正在站崗,守護著碼頭。
木杆上是一盞氣死風燈,散發出的光芒,給碼頭周圍帶來了一片光明。
不知是沒有提前做好溝通,還是彆的原因,船一直停在那兒,並未向這兒啟動。
船老大也遲遲沒出現。
“我有個想法,”張信說道。
“嗯,”馬武回應了一聲,仍目不轉睛地盯著河邊。
大概是等的不耐煩了了,這邊的人開始向對岸呼喊:“喂,對岸的夥計,快讓船老大撐船過來,我們要過河。”
“他們等不急了,”張信說道,“我的想法是,我先與他們之前過河,在河對岸等他們。否則,等他們踱河之後,我們再渡口,怕追不上他們,我們就白辛苦了。”
“有道理,可現在渡口到處是人,行不通啊。”
“渡口這兒是指望不上了,”張信說道,“你看對岸,有守碼頭的士兵,估計是全天候的。我們選擇在這兒過河,很不現實。因此我決定,由你在這兒繼續監視他們,我先過河。”
“這個方法不錯,但據村民說,這條河不光河水湍急,並且水底複雜,放置了許多障礙物。除了碼頭這兒因為乘船的需要,對河底進行了清理,其餘的地方很容易出事。”
“不怕,你知道,我水性非常地好,水底那點障礙,對我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