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寶麗來相機拍攝出第一張即時照片,是人類第一次以逼真的二維圖像快速捕捉三維世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今天,我們需要做一件相反的事情,用儘可能少的相片重新構築三維世界。”孟繁岐上台後,首先複讀了一遍當初跟黃仁勳展示時的說辭。
這個例子和對比實在妙極,話還沒說完,底下就已經有幾位大佬開始了竊竊私語。
“這就是那個誰是吧。”周誌華教授思索了一下,對著旁邊的人詢問道“聽說鄂院士的關門弟子就是跟他跑了?”
百聞不如一見,周教授還是第一次見到孟繁岐真人。
一旁,鄂維南聽了這話表情微妙,跟彆人跑了這話怎麼聽著怪怪的。
不過都說是關門弟子,這門的確沒關上“你們彆光顧著笑,想跟著人家跑也不是誰都有機會的,換了你們的徒弟,就是想跟他跑,人家也未必肯要呢!”
鄂院士起初對這件事情感覺有些不好接受,畢竟關門弟子是有些特殊的學生,跑到彆的地方交換,總有點顯得自己做得不夠到位。
但這都是自己心裡的事情,對外當然得硬氣一點。很快,他就調整了策略,轉而采用了如今的這套策略,【你們的學生想去還去不了呢】!
你彆說,心裡一下就好受多了。
周誌華聽完大笑,也不爭辯什麼。
此時此刻,四個視界公司的員工突然迅速跑上台去,每個人均對著孟繁岐拍攝了兩張照片,獲取了孟繁岐演講狀態下的八個不同的視角的相片。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八張圖片本身的效果。”孟繁岐想要在演講的時候,現場直接演示神經輻射場的重建效果,而非是拿已經準備好的素材來進行展示。
這樣的效果顯然會震撼許多。
而這項操作私下裡也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排練,幾人相對於孟繁岐的距離和角度,都是經過了一番計算和設計的。
他們的設備也經過了對齊,拍攝完成之後,很快就上傳到了服務器上。
孟繁岐將這八張圖片進行了逐一的展示,這些照片本身平平無奇。
隨後開始了訓練和渲染的過程。
“他想乾什麼?直接通過這幾張圖片就重現三維世界的真實情景嗎?啊?直接現拍嗎?不用進行任何分析,調整參數什麼的?”此時,已經有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孟繁岐剛剛已經說了,要從儘量少的照片中取重建三維世界但大家所想的少量圖片可不是個位數的幾張圖片啊!
你是不是對少量圖片有什麼誤解??現場馬上拍幾張,直接就能夠開始重建嗎??
這也太離譜了吧。
眾人此時還不知道的是,八張,已經是孟繁岐相當保守的策略了,如果追求極限的話,四五張圖片,甚至三張也未嘗不可。
“這是應該算是人工智能範疇的事情嗎?怎麼感覺更像是屬於圖形學的內容?”一旁的邱教授覺得這個過程聽起來似乎ai的含量比較小,主要還是圖形學的經典任務。
他還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
“神經輻射場是一種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3d重建方法。它可以通過圖像數據來重建高維度的物體場景,更加真實的感知和環境理解能力。”孟繁岐的下一句話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此次為了展示的效果更加震撼,孟繁岐采用了非常大量的計算設備對這個單一場景進行並行運算。
因此就在說話的同時,不足一分鐘的時間,三維世界就已經重建完成,並實時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出來。
在算法結果的彈窗當中,孟繁岐非常隨意地將算法重構出的自己三百六十度地轉著圈,各個角度看上去,都與真實無異。
真的實現了,從平麵到立體的直接轉換。
隨著結果的展示,場中躁動了起來,人群中驚呼的聲音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