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府書房,檀香嫋嫋。
一道身影恭敬地站在躺椅旁邊。
椅子晃動,老者緩緩起身。
那老者身著青衣長袍,長須飄飄,顯得格外精神矍鑠。
他長髯一甩,踱步走到書桌前,小心翼翼地抖落開一幅地圖。
“秉兒。”
關羽一捋美髯,麵帶笑意地開口道,“且來看看這隴右地圖。”
“是!”
馬秉微微躬身,快步上前一觀,道
“師父,這地圖實在是有些簡陋,日後我為您做一‘沙盤’,讓您看得清楚!”
“回神,不要分心。”
關羽語氣稍帶嚴肅地道,“且先看圖,日後再談改進之法。”
馬秉看著那被師父已經做好批注的地圖,口中輕聲喃喃道
“祁山、天水關、木門道、陳倉、斜穀、箕穀、子午穀、街亭……”
一個個熟悉的地名在他口中蹦出。
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這條路,丞相走了六年;
這條路,薑維走了二十四年。
短短658公裡的距離,看似不遠,但對於蜀漢來說,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蜀漢舉全國之力都未能走完的路。
馬秉凝視著這份地圖,思緒漸漸飄遠。
他仿佛看到了諸葛亮在戰場上指揮若定,看到了薑維在困境中堅守信念。
片刻過後,馬秉回過神來,淚水盈眶,他悄悄用衣袖微微沾了沾眼角,試圖平複內心的激動。
隨後,他抬起頭輕聲問道
“師父,這圖上的批注,就是您近日在書房中久久不出所著的嗎?”
關羽沒有回答他的疑問,隻是將目光從地圖上移開,看向馬秉,反問道
“你看出什麼了嗎?”
“徒兒愚鈍。”
馬秉遲疑片刻後,微微搖頭,如實道“師父,這圖上所標注的出兵路線,徒兒看不懂。”
“嗬嗬!”
關羽見狀,並未責怪,眼中閃過滿意之色,道
“你呀,對大勢的判斷甚至要優於我等,就是這帶兵打仗的本事稍差了些,不過也無妨,待你再長大些,就去軍中曆練一段時日吧。”
“是!”
隨後,關羽開口為其解釋道
“這出兵路線,無非就那幾條,斜穀道、箕穀道、子午道……”
說著,關羽伸手指向地圖,繼續說道
“斜穀道!”
“出祁山,取眉縣,占街亭,阻敵千裡,然後收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再經營幾載,兵發長安,攻占潼關,如此一來隴右即定!”
馬秉仔細聆聽著關羽的話,心中暗自驚歎。這些策略和戰術似乎都似曾相識。
片刻過後,他恍然大悟,心道
這不就是諸葛亮的初次北伐戰略方針嗎!
所說的每步,幾乎是一字不差,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