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慶想了想,又說道“我有一個預感,那就是蒙古人很快就要進攻克烈部、粘八葛部了,屆時就會有大量的牧戶從金山東端的豁口逃到我部轄地來”
“你派人去大海子一趟,通知律忽裡,讓其趁著冬季空閒之時出動三千青壯在阿勒坦豁口修建大寨,要很大,嗯,就用夾土城寨樣式,讓工務司派出人手協助建造”
阿勒坦豁口,後世阿爾泰山東端通往蒙古的阿爾泰縣附近,那裡是蒙古大軍進入西域的必經之地。
“要建多大?”
“按照一次性能接納三千牧戶來規製,儲備好食水、糧草、帳篷、鐵皮爐子等物資,建成後該寨就命名為阿勒坦寨,讓逃難的牧戶稍事休整後便往欽察大草原送,沿途建設多個儲備了各種物資的驛站,保證牧戶們順利抵達欽察大草原”
“時下大海子、玄池、阿亞古茲附近牧戶不多,正好可以大量引入”
“律忽裡的三千契丹青壯所需糧草、物資等都從汗府裡支取”
“大汗,大海子也有倉庫,從那裡支取就是了,無非是糧食、草料以及一應日常食用物資而已”
“我說的是記在汗府的賬上,同樣,若是有西夏屯田兵來了,就從臨潢府城支取,從西邊來的庫曼牧戶所需從阿特勞支取,從南邊來的烏古斯人則從巴米揚支取,全部記在汗府總賬上”
“編製明年預算時,就可單獨列一項移民的開支”
“大汗,若是這樣,估計最少需要百萬金幣”
“怕什麼,錢財就是用來花的,我部的鐵器、帳篷等不是已經開始大量銷售了嘛,錢財會有的,物資也會有的”
“是”
十日後,駐紮在阿特勞的石敢當傳來了消息。
“大汗,與其招攬牧戶,不如將如今已經日薄西山的玉裡畢月烏部落整體遷徙到亞伊克河東岸來”
來的正是在阿特勞協助石敢當的前哥薩克托卡耶夫。
“哦?該部出了什麼事?”
托卡耶夫能講一口流利的突厥語。
“大汗,時下該部名義上是亞伊克河西岸庫曼欽察部落聯盟的盟主,實際上形同虛設,他們西麵有保加爾人,東麵有巴什基爾人,南麵更是人數眾多的欽察人、庫曼人,雖然還有大約萬帳,但顯然是朝不保夕”
“以前大遼強盛時,周圍各部隻得推他為盟主,時下大遼帝國江河日下,這些部落顯然不這麼看了,但也沒有徹底吞並他們,但顯然是岌岌可危”
“他們的領地裡還有一個部落,他們自稱是烏德穆爾特人,人數與玉裡畢月烏人差不多,他們兩部加起來才有萬帳,兩方自然抱團在一起”
他指的是
保加爾人位於阿提拉河(伏爾加河)以喀山為中心的地方,玉裡畢月烏人(契丹人)、烏德穆爾特人在後世烏法一帶,而巴什基爾人則在烏拉爾山一帶。
“不如派出使者前往聯絡該部,讓其全部遷到更加暖和的亞伊克河流域來”
亞伊克河,烏拉爾河。
律慶搖搖頭,“玉裡畢月烏部落顯然是可以的,不過他們眼下占據之地雖然還在亞伊克河以北,但都是森林草原,宜農宜牧,烏德穆爾特人肯定不願意遷徙”
“那也能將玉裡畢月烏人遷回來”
律慶問道“據說保加爾人、庫曼人為了達致平衡,還將該部大汗軟禁在兩部交界處的阿提爾城,想要該部遷徙,勢必會引起保加爾人、庫曼人的反對,另外,沒有該部大汗的同意,該部肯定也不會隨意遷徙”
原來,大遼帝國日益衰落後,遷徙到俄南草原的玉裡畢月烏人便也是一落千丈了,但保加爾人、庫曼人為了減少爭端,還不得不將他們以前的共主玉裡畢月烏人抬出來。
阿提爾城,前科薩帝國夏季首都,正好位於保加爾部與庫曼部領地交界之處,現在顯然是一座廢城,不過是保加爾人在其基礎上建造了一座小型木城而已,他們將玉裡畢月烏大汗一家軟禁在那裡,雙方各派一些兵力看守。
阿提爾,後世薩馬拉。
這就有些類似後世沙俄對付哈薩克汗國小玉茲的曆任大汗了,將其軟禁在奧倫堡,所謂小玉茲大汗的命令實際上就是沙俄奧倫堡總督發出來的。
土爾扈特東歸時,小玉茲就是奉了奧倫堡總督的命令實施了攔截。
若是沒有保加爾人、庫曼人有這樣對付玉裡畢月烏大汗的手段,後來的沙俄顯然想不到這一點。
聽了此話,托卡耶夫點點頭,“不錯,不過時下玉裡畢月烏部落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特彆是隨著大汗的崛起,他們更是蠢蠢欲動”
“哦?”
“玉裡畢月烏汗族一家子都被軟禁在阿提爾,但部落裡自然有汗族旁支來管轄,當然了,肯定是與嫡支有矛盾,並且獲得了保加爾人、庫曼人認可的人”
“被軟禁在阿提爾的玉裡畢月烏大汗叫玉裡璿璣,今年六十歲了,對了,他的玉裡之名多半就是大遼帝國皇族姓氏耶律,可巧不巧,他膝下並無兒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部落裡實際上掌管大權的是一個叫玉裡忽裡的人,他今年四十歲,按照他這個名字,以前顯然做過保加爾人或者庫曼人的奴隸”
“無論如何他也是玉裡畢月烏汗族子弟,原本一直對保加爾人、庫曼人恭恭敬敬,直到一人的出現”
“哦?”
“此人叫玉裡乞塔,是玉裡忽裡的兒子,今年才二十一歲,有一次他帶著商隊來到阿特勞貿易,石敢當將軍接見了他,一談之下雙方都相見恨晚,對於我部他也是深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