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帝口中說著奏疏寫得差強人意,眼眸中卻沒有責怪之色,神情含笑,卻讓人覺得高深莫測。
蕭景辰沒再開口,楚王上前一步道“回稟父皇!奏疏是兒臣寫的,兒臣與蕭世子都沒有寫戰報沒有經驗,奏疏是由兒臣府中的丁長史代筆,不足之處還請父皇贖罪!”
嘉明帝嗬嗬一笑,和藹的說道“罷了罷了,你們得勝還朝朕賞那你們還來不及呢!又豈會因為奏疏寫得不好就罰你們!
不過你府中的長史這般能力,也該換一換了!”
楚王聞言連忙說道“父皇,兒臣府中的長史能力雖不算出眾,但跟隨兒臣身邊多年,忠心有嘉又了解兒臣喜好,兒臣……”
王府長史是王爺的私臣,可由王爺自行任命,但也是正經的五品官員,都是在吏部登記過的。
楚王府隻有三個長史,都是楚王悉心挑選出來的,自然不願意輕易換掉。
“你不願換朕也不勉強你,回來再給你派兩個得用的人過去就是!”
嘉明帝見楚王一臉為難的神色,便善解人意的開口。
“兒臣多謝父皇!”楚王立即行禮應下,臉上緊張的神色鬆懈了下來,可心中卻是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父皇要給他安排兩個長史,這是對自己的看重還是要安排兩個人來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
楚王鳳希澄的心裡七上八下,揣摩不透嘉明帝的心思。
龍椅上的嘉明帝又說道“你們一路勞頓,進宮見完了朕就回去歇著吧,過兩日給你們辦慶功宴!
你們可有想要的賞賜?”
“兒臣為父皇辦差不敢要賞賜!隻求能為父皇分憂!”楚王恭敬的答道。
蕭景辰也恭敬的說道“微臣身為武將為國出力乃是本分,不敢求陛下賞賜!”
嘉明帝見到二人的態度,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們不要朕也是要賞的,否則豈不是寒了臣子們為國儘忠之心!
朕到時自會當著滿朝文武厚賞你們二人!”
楚王和蕭景辰對視了一眼,齊齊起身行禮“兒臣(微臣)多謝陛下!”
“行了,起來吧!往日裡也沒見你們如此多禮,尤其是你蕭景辰!出去曆練一番長進不少!”
嘉明帝笑罵了兩人一句,又看向蕭景辰說道“灼華還在皇陵為先帝守孝,此次楊州流寇作亂讓你領兵出征耽誤了你二人的婚期,你現在得勝還朝也該將灼華接回來,準備準備婚禮的事情了。”
頓了頓又接著說道“這樣朕將你跟楚王的慶功宴定在三日後,你明日便動身去皇陵將灼華接回來,參加你的慶功宴來!”
蕭景辰在心中罵罵咧咧,誰要去接你不知從哪弄出來的冒牌貨啊!小爺好不容易從楊州回來還想跟我家殿下待幾天呢!一點都不想去皇陵!
可惜也隻能在心裡罵,麵上卻是恭敬的應道“臣遵旨!”
見他應下,嘉明帝才道“行了,你們退下吧!”
楚王和蕭景辰聽到這話同時如釋重負,麻利的告退走出了禦書房。
禦書房外,楚王左右望了望身邊並沒有旁人,才小聲對蕭景辰道“剛才多謝蕭世子為本王解圍!”
他說的是方才嘉明帝問起楊州戰事的時候,蕭景辰替他回答了皇帝的事。
蕭景辰爽朗一笑道“我與王爺也算共事了月餘,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而已,不足掛齒!此次能順利平定流寇還多虧了王爺指揮調度得當!隻是王爺不擅言辭,不願為自己表功。
微臣自然應該跟陛下說個明白。”
楚王眉心蹙了蹙,臉上閃過一抹不解與疑惑。蕭景辰這話是什麼意思?
此次去楊州,從一開始他就將軍中所有事務都交由了蕭景辰處理,攻打流寇的那幾天他又非常不爭氣的病了一場,直到流寇從太薑城逃出去他才方能起身下地。
可以說這次楊州平定流寇一戰,他鳳希澄不但沒出什麼力,甚至還有些拖後腿,哪裡做過蕭景辰口中的指揮調度之事!
蕭景辰這是在向自己示好?這個想法閃過腦海楚王卻不敢相信,他蕭景辰堂堂肅北王府世子用得著跟自己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