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神龍政變複唐_白話曆史興衰演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白話曆史興衰演義 > 第61章 神龍政變複唐
背景色:字体:[]

第61章 神龍政變複唐(1 / 1)

有詩道唐代司晨有牝雞,滅殘宗室殆無遺。若非仁傑擎天力,李鼎將移屬武媚。又有宋之問的挽歌象物行周禮,衣冠集漢都。誰憐事虞舜,下裡泣蒼梧。

武則天改國號正式稱帝後,為了穩定朝局,雖然愛用高官厚祿來拉攏人心,但也不是吃素的,誰要是乾不好活兒,立馬就給人摘了帽子,甚至還得吃官司。她手裡握著獎懲大權,整個天下就像她手中的風箏,想怎麼放就怎麼放,政策都由她一個人說了算。這老太太,眼光毒辣,判斷準確,那時候的英雄豪傑啊,都搶著給她當差。

有個叫王慶之的,跟太後說“您看,咱能不能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這話一出,李昭德就不樂意了,他對著太後說“太後啊,您打下了江山,得傳給自己的兒孫,這才叫千秋萬代嘛。您聽說過侄子當天子,還給姑姑建廟的嗎?”太後一聽,火了,王慶之這家夥還不死心,連著上書。太後一生氣,就讓李昭德拿棍子伺候他。李昭德把王慶之拖出門外,給朝臣們看“這家夥想廢掉咱的皇嗣(這時為李旦),立武承嗣,我今兒就打死他!”王慶之的同夥一看,嚇得全散了。

再說說周興和邱神績這倆人,被舉報說想造反。太後派來俊臣去審問。來俊臣正跟周興一起吃飯呢,他問“這犯人老是不招供,咋辦?”周興說“簡單,找個大壇子,周圍點上火,讓犯人坐裡頭,啥事兒他不招啊?”來俊臣一聽,好家夥,立馬找了個大壇子,按周興的方法準備。然後他對周興說“有人告發你,請君入甕吧!”周興一聽,嚇得立馬認罪。按法律得處死,但太後心慈手軟,流放嶺南了,結果半道上被仇家給宰了。

來俊臣和索元禮這倆酷吏,後來也被太後給收拾了,算是給大夥兒出了口氣。

那時候啊,江淮地區大旱,糧食緊缺,太後下令全國不準殺生。有個叫張德的,生了兒子,高興壞了,偷偷殺了隻羊請客。結果有個叫杜肅的,偷偷拿了塊肉,上表告發他。第二天,太後在朝堂上對張德說“聽說你生了兒子,恭喜啊!”張德連忙道謝。太後問“肉哪來的?”張德一聽,立馬磕頭認罪。太後說“我禁屠宰,但紅白喜事除外,你以後請客,也得挑挑人。”說完,把杜肅的告發信拿出來給大家看。杜肅那臉啊,紅得跟猴屁股似的,滿朝文武都想吐他一臉唾沫。

從垂拱年間開始,太後重用酷吏,先殺了幾百個唐朝宗室貴族,再輪到幾百個大臣,刺史、郎將以下的,那更是數不勝數。每次選拔官員,家裡的丫鬟仆人都私下裡說“鬼差又來了。”不出一個月,就得被抓起來滅族。

有個叫嚴善思的監察禦史,正直敢言。那時候告密的人多得數不清,太後也煩了,就讓嚴善思去查。結果,查出八百五十多個誣告的人,這些羅織罪名的人,一下子全垮了。還有朱敬則、周矩這些大臣,都上書請求減輕刑罰,太後聽了覺得有理。於是,嚴酷的刑法慢慢減少了。

可有個丫鬟團兒,非說皇嗣李旦的妃子劉氏、竇氏搞邪術,太後就把她們給殺了。還有人告發皇嗣有謀反之心,太後又派來俊臣去審問。這時候,有個叫安金藏的工匠,大喊“我願意剖心證明皇嗣沒反!”說完,就拔刀剖胸,五臟六腑都露出來了。太後趕緊讓人把他抬進宮裡,敷上藥,過了一夜才醒過來。太後感歎“我有兒子不能自證清白,倒讓你受這等苦。”於是,太後命令來俊臣停止審問,皇嗣這才逃過一劫。

太後覺得徐有功這個人用法公正,就提拔他為殿中侍禦史。大家一聽,都高興壞了。那時候,還有個禦醫叫沈南璆,也挺受太後寵愛的。這讓張懷義心裡不痛快,就偷偷燒了天堂和明堂,連帶著那用牛血畫的大佛像都燒成了幾百段。太後為了遮醜,沒追究。但張懷義自己心裡不踏實,說話也衝,太後就在瑤光殿前把他抓起來,讓武攸寧帶著壯士給打死了。

武則天太後那會兒,喜歡挑些年輕帥氣的小夥子當侍從。張昌宗、張易之這倆小子,長得那叫一個俊,太平公主還給他們用了點“特殊藥物”,讓他們那方麵能力更強,然後就把他們推薦給太後了。太後一看,哎呦,這倆小子真不錯,就喜歡上了。這倆小子天天塗脂抹粉,穿著華麗,賞賜的東西多得數不清。太後還讓他們當了官,張昌宗成了散騎常侍,張易之成了司衛少卿,都是宮裡的紅人。

武承嗣、武三思這些大官,都爭著去巴結他們,給他們牽馬執鞭,還親切地叫張易之“五郎”,張昌宗“六郎”。張易之這家夥,還曾經帶著幾個四川商人進宮喝酒賭博,宰相韋安石一看,這還了得,趕緊把他們趕了出去。

您還彆說,太後這事兒啊,可不止張懷義、沈南璆、張昌宗、張易之這幾個。婁師德曾經給太後推薦過狄仁傑,讓他當了同平章事。狄仁傑一開始還不知道呢,以為婁師德沒啥本事,老想把他擠兌走。太後發現了,就問狄仁傑“你說婁師德會不會識人?”狄仁傑說“我跟他是同事,沒聽說他會識人。”太後說“那我咋知道你狄仁傑呢?就是婁師德推薦的,他挺會識人的嘛。”狄仁傑一聽,出去就感慨“婁公真是大德之人啊,我之前真是小看他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有一天,太後問狄仁傑“我夢見大鸚鵡兩個翅膀都折了,這是啥意思?”狄仁傑說“武是您的姓,兩個翅膀就是您的兩個兒子。您要是重用他們,那翅膀不就又飛起來了嘛。”太後一聽,就沒再想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的事兒了。

還有個人叫吉頊,他也勸張昌宗、張易之,讓他們勸太後立廬陵王李顯,好讓大夥兒滿意。這倆小子也挺上道,經常找機會跟太後提這事兒。太後就找了個借口,說廬陵王有病,派人把他和他妃子都接到宮裡來了。武承嗣一看,氣得直哼哼,病都犯了。皇嗣也請求把皇位讓給廬陵王,太後就答應了,立他為太子,還賜了武姓,讓豫王李旦當了相王。

太後特彆信任狄仁傑,群臣裡沒人能比得上。她經常叫狄仁傑“國老”,連名兒都不帶了。狄仁傑這人,愛在朝堂上直言不諱,太後每次都笑著聽他的。有一次,太後帶著狄仁傑出去玩,風大,狄仁傑的頭巾被風吹掉了,馬也驚了。太後趕緊讓太子去追馬,把韁繩係上。

狄仁傑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多次請求退休,太後都沒答應。每次見太後,太後都不讓他行禮,說“我一見你行禮,我這身子骨兒也跟著疼。”狄仁傑死了以後,太後還哭了,說“朝堂裡可空了啊。”以後朝廷有啥大事兒,大夥兒拿不定主意,太後就歎氣“天咋這麼早就把我的國老給收走了呢!”

太後還問過狄仁傑“我想找個好人用,你給推薦推薦。”狄仁傑問“陛下想用他乾啥?”太後說“當將相。”狄仁傑就推薦了荊州長史張柬之。太後一步步提拔他,最後讓他當了宰相。狄仁傑還推薦過姚元崇、桓彥範、敬暉等好幾十個人,太後基本上都用了,後來都成了名臣。有人跟狄仁傑說“天下的桃李,都在您家門前了。”狄仁傑說“我推薦賢才,是為了國家,可不是為了我自己。”

太後後來病了,張昌宗、張易之就在宮裡侍候。同平章事張柬之、崔元暐、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他們幾個就合計著要除掉這倆小子。他們找到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問他“將軍啊,您今天的富貴是誰給的啊?”李多祚一聽,眼淚都下來了“是大帝給的啊!”這大帝,指的就是武則天。

那張柬之可真是個聰明人,他問李多祚“將軍啊,您想不想報答大帝的恩情?”李多祚一聽,立馬表態“隻要對國家有利,您怎麼說,我怎麼乾!”於是,他們幾個就商量好了對策。張柬之安排敬暉、桓彥範、楊玄琰、李湛等人當了左右羽林將軍,掌握了禁軍。那時候,太子在北門請安呢,張柬之就讓敬暉、桓彥範去見太子,把計劃一說,太子立馬就同意了。

到了動手那天,張柬之帶著五百多羽林兵到了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去接太子,一刀砍開城門,衝進去就把張易之、張昌宗給剁了。太後一聽動靜,驚得坐起來問“這是誰在造反?”敬暉他們回答“張昌宗、張易之謀反,我們奉太子之命來殺他們。”太後一看太子來了,就說“哦,是你啊,既然你殺了他們,那就回東宮去吧。”

桓彥範一聽這話,趕緊上前一步說“太子哪能回去呢?以前天皇把太子托付給您,現在太子長大了,大家心裡都想著李家,希望您把皇位傳給太子,好順應天意民心。”太後一聽,沒辦法,隻好把皇位傳給了太子,這就是中宗皇帝。太後呢,就搬到了上陽宮去住。中宗帶著百官給太後上了個尊號,叫“則天大聖皇帝”。太後篡位二十一年,讓位後又活了一年,八十一歲才去世。

中宗複位後,又把韋氏立為皇後,還追贈韋後的父親韋元貞為上洛王。您知道嗎?中宗和韋後在房州的時候,一起被關起來,吃了不少苦,感情深得很。中宗曾經跟韋後發誓“等咱們出去了,你想乾啥就乾啥,我再也不攔著你了。”所以,韋後當了皇後以後,就開始乾預朝政。

當初殺張易之、張昌宗的時候,薛季昶就勸張柬之、敬暉“倆小子雖然死了,但他們的勢力還在,除草不除根,早晚得複發。”張柬之他們不聽,說“大事已定,他們還能翻出什麼浪花來?”劉幽求也勸桓彥範、敬暉“武三思還活著呢,你們早晚得吃虧。趕緊想辦法解決了他。”他們還是不聽。

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還有個上官婉兒,是上官儀的女兒,因為犯了事被沒入掖庭,但這姑娘聰明伶俐,會寫文章,還懂政事,太後特彆喜歡她。中宗複位後,就讓她掌管詔書,還封她為婕妤。這上官婉兒和武三思還有那麼一腿,所以她就站在武家那邊,還推薦武三思給韋後。韋後和武三思玩得可歡了,中宗還在旁邊給他們數籌碼呢。這樣一來,武家的勢力又起來了。

張柬之他們幾次勸中宗殺武家人,中宗就是不聽。武三思和韋後天天在中宗耳邊嘀咕,說敬暉、張柬之他們仗著有功就專權,對社稷不利,不如給他們封個王爵,罷免他們的官職,這樣既顯得尊重功臣,又奪了他們的權力。中宗一聽,覺得有理,就封了敬暉、桓彥範、張柬之等五人為王,罷了他們的官。武三思這下可得意了,讓百官恢複太後的政策,不依附武家的都被排斥了;當初被五王趕走的人,又都回來了。大權都落到武三思手裡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太後在上陽宮去世後,中宗守孝呢,就讓魏元忠代理朝政三天。這魏元忠可是個忠直之人,武三思就假借太後的遺詔,慰問魏元忠,還賜給他一百戶實封。魏元忠接了詔書,感動得熱淚盈眶。旁邊有人說“這下完了,魏元忠也被武三思收買了。”

武三思又讓鄭愔誣告敬暉等五人跟王同皎合謀廢皇後,於是就把他們的爵位給削了,貶為遠州司馬。武三思還暗中派人把韋後的醜事寫在布上,貼在天津橋上,請求廢黜韋後。中宗大怒,派李承嘉去查。李承嘉回報說敬暉他們想造反,請求滅族。中宗就同意了。可大理丞李朝隱說“他們還沒經過審訊呢,不能就這麼殺了。”於是中宗就把他們流放到邊遠地區去了。可武三思還是假借詔書把他們給殺了。

武三思殺了五王以後,勢力更大了,他說“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隻要跟我好的就是好人,跟我作對的就是壞人。”韋後呢,因為太子重俊不是她生的,所以就不喜歡他;武三思更是忌憚太子,幾次想廢了他。太子心裡憋屈啊,就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他們還想殺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和韋後呢。可中宗和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都躲到玄武門樓上去了。中宗對他們喊“你們都是朕的衛士,為啥要跟著李多祚造反?”結果,那些衛士反而把李多祚給殺了。太子一看大勢已去,就跑了,結果被手下給殺了。

那安樂公主還看上了武崇訓的弟弟武延秀呢,中宗就把武延秀招為駙馬了。這安樂公主啊,那可是個不安分的主兒,經常逾越禮製,跟外麵的男人勾搭。可她的駙馬呢,卻是個守貞一的人。還有個宜城公主,她的駙馬裴巽在外麵找了個小三。宜城公主知道了,派人把那小三抓來,剝了她的陰皮,又剝了裴巽的額頭皮,把陰皮貼到裴巽的額頭上,把額皮貼到小三的陰部,還用線縫起來,再用鵝毛通便,敷上鸞膠,沒一會兒就長好了。然後宜城公主就讓裴巽在廳上辦公,把僚吏都召集起來參觀。您說這事兒,夠惡心的吧?後來公主也覺得不太雅觀,而且還得上朝呢,就又把那小三的額皮剝下來貼到裴巽的額頭上,把陰皮貼到小三的額頭上。那小三羞得自殺了。

自從宜城公主那檔子事兒傳出去以後,那些婦女們可是嚇壞了,誰也不敢跟駙馬爺多說兩句話了。再說那安樂公主、常寧公主,還有皇後的妹妹成國夫人、上官昭容她們,都是仗著有勢力,胡作非為。誰要是想求官,給她們送點錢,她們就能降下墨敕來給人封官。這墨敕啊,就是皇帝親手寫的詔書,可她們呢,直接就讓中書省給辦了,還斜封著交過去,所以那時候的人們就把這些官叫做“斜封官”。您想想,西京、東都兩地,各設了兩個吏部侍郎,四個選官機構,每年選官的人數都上萬呢!

特彆是那上官昭容,她自己在外麵蓋了房子,出入自由,朝廷裡的官員們也都爭著去跟她套近乎,希望能借此升官發財。後來,她還被升為了昭容,權力更大了。您知道嗎?有個叫崔浞的,跟昭容有那麼一腿,昭容就向皇帝推薦他當宰相。

這上官昭容啊,還有個特彆的愛好,她經常找那些身體強壯、擅長房中術的無賴少年,推薦給韋後。這些少年穿上女裝,在宮裡跟韋後日夜淫樂。您說這事兒,皇帝知道嗎?嘿,他還真知道,可他就是不管。有一回,皇帝和韋後一起在街上觀燈,放了幾千個宮女出去玩兒,結果好多都沒回來。

那時候啊,政出多門,官員泛濫,國庫都空了,老百姓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有個許州參軍叫燕欽融的,他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書說皇後淫亂,乾預國政,宗楚客還想謀反。皇帝一看這奏章,就問燕欽融“這事兒是真的嗎?”燕欽融是個硬骨頭,他說“千真萬確,臣不敢有半句謊話。”結果,宗楚客就假借皇帝的名義,把燕欽融給打死了。皇帝心裡雖然不痛快,但也沒轍。這事兒一傳出去,皇後和她的黨羽們才開始害怕起來。

那時候還有個散騎常侍叫馬秦客,光祿少卿叫楊均,他們倆都是韋後的麵首。他們生怕事情敗露,就整天提心吊膽的。安樂公主呢,她也想讓韋後臨朝稱製,自己當個皇太女。於是,他們幾個就合計著給皇帝下毒。您猜怎麼著?他們竟然把毒藥放在餅裡,皇帝吃了以後,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在位才五年啊!唐朝中宗這段曆史還真是混亂不堪啊!

喜歡白話曆史興衰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曆史興衰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玄學真千金,有卦她是真的會算 萬域啟元德福新書 離婚前夜,豪門老公失憶了! 洪荒:大道很大,道侶不少! 銀發美人退休後,和邪神無限養老 快穿年代之女配想活到壽終正寢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開局淨身出戶:豪門奶爸帶崽忙! 大事不好!堂主回華夏了!! 逆天魔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