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曆史發生在公元997年至1022年,主要講述宋真宗執政期間的事。這宋真宗單獨拿來說,是因為這位帝王有太多的談資了,性格也比較複雜,自身文學造詣很好,且治國還可以,算不上昏庸。另外,他還特彆迷信,沒有啥功績還搞泰山封禪,卻拉低了封禪的檔次,自此再也沒有帝王去泰山封禪了,成為了曆史絕筆。另外,他和劉娥的傳奇愛情故事也是家喻戶曉!
這個時期,世界曆史上,1000年,法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城市公社運動,市民反對封建領主,爭取城市自由和自治;1016年,克努特大帝占英格蘭,建"北海大帝國"。
有詩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誕生了千古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成為至今讀書人的夢想。寫這首詩的就是這回要說的宋真宗趙恒。
這都要從那天太宗趙光義駕崩後說起,皇後娘娘一紙令下,讓繼恩公公去召見呂端大人,商量立誰為新皇帝的大事。呂端大人一聽,心裡咯噔一下,感覺事兒不妙,立馬給繼恩公公使了個眼色,說“來來來,你跟我進書房,咱們把這事兒鎖起來慢慢聊。”說完,就把繼恩公公鎖在了書房裡,自己急匆匆地進宮去了。
皇後娘娘一見呂端,開門見山“老呂啊,皇上駕崩了,按規矩得立長子為嗣,你看這事兒咋辦?”呂端一臉正氣地說“娘娘,先皇早就立了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在皇上剛走,咱能違背先皇的遺願,搞彆的花樣嗎?”皇後娘娘一聽,沒話說了,隻好讓太子即位,這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真宗皇帝啊,那可是個仁德寬厚、勤儉節約的好皇帝,就愛讀書這一口。他手下那幫大臣,像李日方、呂蒙正、張齊賢、呂端、寇準、李沆、向敏中這些,個個都是能人,把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不過話說回來,真宗皇帝也有遺憾的事兒,就是當年為了皇位,跟親媽親哥鬨翻了,連親弟弟和親侄子都沒落個好下場。這事兒啊,後世的人說起來,都替他惋惜。
太子即位那天,群臣都等著見新皇帝呢。呂端大人站在殿下,就是不跪拜,非要請皇後娘娘卷起簾子,讓他親眼看看新皇帝是不是真貨。看完之後,他才心滿意足地帶著群臣一塊兒跪拜。後來呂端大人病了,寇準大人就接了他的班。
那時候啊,西夏的李繼遷老是不老實,一會兒叛變,一會兒投降。投降的時候,皇上還賜給他一個新名字,叫趙保吉。後來趙保吉死了,他兒子趙德明接了班。曹瑋大人上書說“咱們得趁趙德明立足未穩,給他來個突然襲擊,把河西收複回來!”可皇上心慈手軟,下詔招撫趙德明。曹瑋大人急眼了,說“皇上啊,您要是現在不趁他國危子弱滅了他們,以後他們強大了,咱可就沒轍了!”可寇準大人呢,跟沒事人一樣,就是不答應。皇上聽說了這事兒,嚇得不行,問寇準怎麼辦。寇準說“皇上您彆急,給我五天時間,您親自去澶州一趟,這事兒就妥了。”
皇上聽了寇準的話,真的去了澶州。可這時候,遼國那邊也不老實了,冊立趙德明為西平王,還派大軍來犯。邊境的警報一晚上來了五次,朝廷上下都慌了神。寇準大人說“皇上您彆怕,咱們有精兵強將,您親自出征,敵人肯定嚇得逃跑。實在不行,咱們就出奇製勝,堅守陣地,耗死他們!”可這時候,有兩個大臣王欽若和陳堯叟,一個說要皇上逃到金陵去,一個說要逃到成都去。寇準一聽就火了“皇上您可是英明神武,將士們也都齊心協力,您要是跑了,那不是告訴敵人咱們弱嗎?敵人趁勢而入,咱還怎麼保家衛國啊!”
皇上聽了寇準的話,決定親征澶州。王欽若和陳堯叟因此恨上了寇準。寇準怕王欽若這家夥聰明過頭,亂出主意,就把他打發到天雄軍去了。契丹大軍到了城下,王欽若啥招兒都沒有,就知道關門念經。皇上到了澶州,契丹大將蕭撻覽出來查看地形,結果被咱們宋軍的床子弩一箭射死了。契丹國主嚇得不行,想撤軍。可這時候,咱們的援軍已經到了。皇上到了澶州南城,一看契丹軍勢浩大,群臣都勸他彆往前走了。寇準大人卻堅持讓皇上過河,說“皇上您一過河,咱們的軍隊士氣大振,敵人肯定嚇得屁滾尿流!”果然,皇上過河之後,遠近的軍隊都歡呼雀躍,聲震數十裡。契丹人更加害怕了,派騎兵來攻城,結果被咱們的將領高瓊打得落花流水。
這,就是咱們曆史上著名的澶州之戰。寇準大人啊,那可是功不可沒!那契丹國一看宋軍來勢洶洶,嚇得趕緊求和。寇準大人那是主張繼續打的,可皇上呢,有點打累了,說“咱不能再讓老百姓受苦了,就答應他們和談吧。”契丹那邊派了個使者,帶著信兒來求盟約。皇上說“實在不行,給他們點兒錢也行,就算一百萬兩銀子,咱也給得起。”寇準大人一聽,趕緊把曹利用叫過來,私下裡說“皇上雖然這麼說,但你記住,要是你給的錢超過三十萬,我就砍了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結果呢,曹利用真有兩下子,最後用二十萬匹絹和十萬兩銀子就把事兒給擺平了。兩邊還約定,南朝是哥,北朝是弟,以後誰也不惹誰。這事兒一了,南北兩邊都消停了,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曆史對於澶淵之盟有著不同的聲音,正麵評價主要集中在其帶來的和平、促進交流和減輕軍費等方麵,宋遼結束了二十五年的戰爭,為兩國帶來了長期的和平發展了契機,宋朝也迎來了經濟和文化的大繁榮;而負麵評價則主要認為這是一場勝利卻換來的是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跟中法戰爭如出一轍,是喪權辱國的行為。
自此,皇上對寇準大人那是沒得說,好得跟親兄弟似的。可王欽若這家夥,心裡頭那是嫉妒得要命。有一天上朝,寇準大人先走了,皇上還目送他呢。王欽若一看機會來了,趕緊上來說“皇上,您這麼敬重寇準,是因為他立了大功嗎?”皇上說“那當然。”王欽若就說“可您知道嗎,當年澶淵之戰,咱們那是城下之盟,春秋時候的人都覺得這是恥辱。皇上您這可是寇準的‘孤注一擲’啊。”皇上一聽,心裡頭就開始對寇準有點疏遠了。後來,寇準大人就被罷了相,去陝州當知府了。
皇上呢,讓王旦大人接了寇準的班。可皇上心裡頭還是老想著澶淵那事兒,覺得挺丟人的。王欽若一看皇上這心思,就趁機說“皇上,您要是想洗刷這恥辱,就得打過去,把幽薊之地搶回來。”皇上說“河北的老百姓剛過上安穩日子,我咋忍心呢?你再想想彆的辦法。”王欽若就說“那隻有封禪了,封禪能鎮住四方,讓外國人都瞧得起咱們。不過,封禪得有天瑞才行。天瑞哪是那麼好得的?不過,前朝也有人用人力造天瑞的。隻要皇上您深信不疑,推崇備至,向天下人展示,那就跟真天瑞一樣。”皇上聽了,沉吟了一會兒,說“王旦大人不會不同意吧?”王欽若說“我跟他說說,他應該沒意見。”
王欽若找機會跟王旦大人一說,王旦大人雖然心裡不願意,但也勉強答應了。皇上請王旦大人喝酒,喝得挺高興,還賜給他一壺酒,說“這酒不錯,你回去跟家裡人一起喝吧。”王旦大人回家一打開,嘿,哪是酒啊,全是美珠!從此以後,王旦大人就再也不敢有異議了。
到了戊申年正月初一,皇上對群臣說“我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剛要睡覺,突然屋裡頭一亮,來了個神仙,穿著星冠絳衣,告訴我說‘要降天書三篇。’這不,皇城司來報,說承天門上有黃帛,掛著鴟尾上,這不就是那天書嗎?”王旦大人他們一聽,都趕緊祝賀。皇上走到承天門,派了兩個內侍上去把天書取下來。王旦大人跪著給皇上獻上,皇上拜了兩拜,接過來,交給陳堯叟打開。那書上的詞兒跟老子的《道德經》似的。讀完之後,皇上就把天書放進金匱裡,然後啊,說祥瑞的人那是一個接一個。隻有龍圖閣侍製孫爽,他對皇上說“以我之見,天哪有話呢,咋會有書呢?”
皇上聽了孫爽的話,半天沒吭聲。後來,他下旨商量封禪的事兒,決定去泰山封禪,社首山祭地,還大赦天下。這時候,宮裡還傳出好消息,說皇太子出生了!這太子啊,是後宮的李氏生的。這李氏啊,原本是杭州人,剛進宮的時候是伺候劉修儀(大名鼎鼎的劉娥)的,她為人莊重,話也不多。皇上覺得她不錯,就讓她負責晚上的事兒了。
話說這劉娥生於唐末五代那個亂世頻仍的年代,她出生在蜀地一個沒落家族,這個古老的世家在戰亂中家道中落,沒能給劉娥帶來任何優渥的生活。劉娥的父母很早就雙雙病故,留下還是個嬰兒的她孤苦無依。後來,劉娥隻能依靠母親的娘家龐氏勉強度日。龐家雖然尚存舊業,但早已衰敗,僅僅能一個遮風擋雨的屋子,無法給予劉娥太多救助。為了糊口,在劉娥十多歲的時候,龐家將她嫁給了當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龔美心氣很高,立誌要去宋的首都汴京闖一闖,劉娥則順從地跟著丈夫來到汴京。然而,平庸的龔美並沒有在汴京獲得太大的成功,生活依舊困難,最後他起了賣掉劉娥以謀取利益的心思。
真宗聽聞“蜀婦人多材慧,欲求之”,於是龔美趁機將劉娥獻給了趙恒手下的指揮使張耆,張耆一見劉娥皮膚白皙、眸若星辰、歌聲婉轉動聽、又多才多藝,便直覺劉娥能俘虜趙恒之心,於是將劉娥送到了趙恒麵前。趙恒對劉娥一見傾心,兩人很快便陷入了熱戀。
然而,這段戀情卻遭到了宋太宗的強烈反對。他認為劉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自己的兒子,於是下令將劉娥趕出王府。為了杜絕此事,宋太宗還緊跟著賜婚,將宋朝開國功臣潘美的女兒嫁他為妻。但趙恒對劉娥癡心不改,他明麵上接受宋太宗的安排,背地裡卻將劉娥偷偷安置在指揮使張耆家中,隔三差五地與她幽會。這一藏便是十多年,直到趙恒即位後,劉娥才光明正大地出現在了彆人麵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趙恒即位後,雖然將劉娥接入宮中,但她的身份仍然不被認可。在文武百官的反對下,她連位份都落不著。然而,趙恒對劉娥的寵愛有加,她憑借自己的聰敏智慧,逐漸在後宮中站穩了腳跟。景德四年,趙恒的第二任皇後郭氏駕崩,皇後寶座落空。趙恒不顧重臣的反對,執意要立劉娥為後。最終,在趙恒的堅持下,劉娥終於登上了皇後的寶座。
雖然劉娥深得趙恒的寵愛,但她卻未能為趙恒誕下子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劉娥想出了一個妙計。她讓自己的侍女李氏假意懷孕,然後冒充所生之子是自己親生。這一計謀成功後,劉娥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並因此更加穩固了自己的皇後地位。這段曆史還被改編成了更加傳奇的狸貓換太子。
趙恒對劉娥的信任和寵愛不僅體現在個人感情上,還體現在國家治理上。趙恒處理政事時,經常與劉娥商議。劉娥也展現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手腕,逐漸排除了異己,牢牢掌控了大宋朝政。在趙恒病重時,他甚至將朝政完全托付給了劉娥。
真宗這位皇上啊,是有點寬仁慈愛,帝王氣度的。景德年間,有呂端、張齊賢、李沆、呂蒙正、畢士安、寇準、王旦這些賢臣輔佐他,他完全能當個好皇帝,繼承先祖的基業。可到了祥符年間,他身邊就換成了一群小人,像王欽若、陳堯叟、馮拯、丁謂、曹利用這些人。結果呢,皇上就開始迷上道教,聽信那些邪門歪道,什麼天書、封禪的事兒,搞得一塌糊塗。
就這樣,皇上在位二十五年,最後駕崩了。哎,說起來也是可惜啊,原本是個好皇帝,可被那些小人給耽誤了!
喜歡白話曆史興衰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曆史興衰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