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倘若兗王膽敢作亂,不論他此前與龐太師有何瓜葛,這位老而彌堅的太師定會在第一時間揮兵直入皇宮,毫不留情地把兗王全家的腦袋砍下來,以正朝綱。
不過看八賢王這意思,顯然是不想讓龐太師搶了這潑天的功勞的。
最好暗中敲他一悶棍,等事情發生的時候讓他來不及反應。
等一切結束之後,還能以他救駕不及時為由,治他一個瀆職懈怠的罪名,然後把禁軍籠絡在自己手中,那可就美滋滋了。
至於說他和兗王勾結什麼的……咳咳,彆說官家了,八賢王自己都不信。
兩個人雖然鬥了這麼多年,但基本的底線還是要有,手段可以臟,可以狠,但不能蠢。
一時輸贏倒是其次,要是乾了蠢事,今後指不定要被笑到什麼時候去。
他們都是要麵子的人,可丟不起這個臉。
而六子一聽說親爹可能會有危險,急得整個人都要跳起來了。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兗王要作亂,為什麼不儘快將他們的謀算告訴我爹,將其儘快扼殺?不然他們萬一真的殺入皇宮,害了我爹娘可怎麼辦?”
玉燕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般團團轉的六子,將其穩穩地按在了身旁的椅子上。
“你慌什麼,這事情哪有這麼簡單?你難道沒聽王爺方才說,這消息不是正道來的嗎?
一個王爺,一個貴妃,沒有確切證據的事情,你要讓王爺如何去跟官家彙報?難道紅口白牙的就去說他們謀反,然後讓官家下令抓人,你覺得這可能嗎?
王爺既然將此事透露給我們,那定然是已經有了萬全之策,你就不能耐心一些慢慢聽他說完嗎?”
原本還火急火燎的六子聽了玉燕的話,竟是真的被安撫住了。
雖然仍是一臉焦急之色,但還是乖乖坐到了一旁,耐心地等待著下文。
八賢王目光深邃,將這一幕儘收眼底,無奈地搖了搖頭。
“燕兒所言極是,無憑無據之事,即便是官家也不能貿然給人定罪。
你們既然已經提前回來了,計劃便要更改,我打算提前帶六子去見官家,讓他們父子相認。
兗王得知太子歸朝後定然會沉不住氣,官家自然也會明白這一點,提前做好準備,在宮中暗中布防。
若兗王果真膽敢生事,犯上作亂,我們便可趁機將其一網打儘。”
就像是玉燕之前藏了句話沒說一樣,八賢王的這番計劃背後,也同樣還藏著另一層深意。
他那借口或許騙得過六子,卻騙不過玉燕。
他一定要引兗王起兵謀逆的原因,不是為了拿下兗王,而是為了解決邕王。
兗王起兵,自然是要將過往的恩怨一一清算。
他與邕王爭鬥多年,無論是公義還是私怨,邕王都是擋在他與皇位之間最大的絆腳石,他一定會第一個除掉這個橫在自己與皇位間最大的障礙。
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八賢王自然也是知道玉燕定然是明白了的。
“燕兒,屆時我會想辦法將你送到宮裡,一則,是為了保護官家和六子周全;二則,也是想給你一個為自己爭得前程的契機。
這樣的機會,你八歲時曾有過一次,但當時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而今,你也該為自己爭一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