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稷說道“聽說潁川書院人才輩出,司馬太守可否跟稷說說這書院的來曆?”
司馬儁道“潁川自古人傑地靈,私家書院其實有好幾家,不過外人一般指的是最大的一家,它原本是潁川豪門世家荀氏的一座彆院,後來改成了書院,因為坐落在穎川,時間長了大家就叫他穎川書院。目前有幾十名學子,老夫偶爾也去過兩次。”
“原來如此,司馬太守,能否給我派個向導?我想去書院看看。”
“啊……將軍,賊軍剛退,有可能去而複返,這時候出城很危險,你還是留在城中吧。”
“無妨,您老不必擔心,我天黑之前必歸。”
司馬儁見劉稷一心要去,隻好點頭,“來人,把老夫的車夫找來,讓他帶劉將軍去書院。”
“劉將軍,老夫的車夫知道書院所在,讓他駕車隨你去就行了。”
“善!”
不一會劉稷帶著典韋嚴飛兩個,坐上馬車便往書院走去。
蹇碩想跟隨,劉稷內心不悅,不理會他,或許他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便不再跟隨。
由於黃巾鬨事,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劉稷一行很快就到了一座山腳下。
劉稷下車,順著山腳的石板路往山上走去,石板兩頭生滿青苔,山雖不算高,但風景秀麗,初夏時節,滿山綠葉蔥蔥。
步行大概幾百米,來到了一塊平地。平地前有座小廣場,廣場上還擺著一塊磨盤。
緊挨山腳的地方建了幾座房子,房子是青磚瓦石所造,從外形上看,應該有些年代久遠,這便是聞名天下的潁川書院。
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麵門環。
劉稷上前有,來到中間的大房子前,抬頭往上看,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白字的木匾,上麵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
字體遒勁有力,黑白相映,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顯得沉穩而凝重。
一扇顯然年深日久的木門卻開啟著並末關閉,劉稷邁過幾級台階,走過青石板路,走進房間,房間挺大,青磚砌就,上有雕花瓦當,房間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著一張孔子的畫像,青銅香爐中插著幾枝沒有燒完的香,爐中滿是香灰。
劉稷上前,對著孔子的畫像,彎腰三拜。
喊道“有人嗎?”
“有人嗎?”
劉稷叫了幾聲,並未有人回應。心想,來的真不湊巧,連一個人都沒有。
劉稷見房間右邊還有條旁門,順著穿過旁門,隻見房間內擺放著十幾架矮幾,劉稷心想,這便是上課的地方吧?可惜矮幾上卻早已沒了書卷。
來到講台上的一架稍微大一些的矮幾,一架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在上麵。
劉稷輕輕撥弄一下琴弦,“叮!”音色圓潤清脆。
尋思著,這架古琴應該價值不菲,沒想到卻沒帶走。
劉稷心想,漢末謀士,風流人物,潁川多矣。郭嘉、許攸,荀攸、郭圖、徐庶、司馬徽、都出自這裡,或許他們就在這間屋子上過學,荀彧曾對曹操言“潁川多奇士”。事實上三國名士,十之八九出在這裡。
潁川更是華夏人才輩出之地,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呂不韋、張良、晁錯、吳道子等名垂華夏曆史的人物,都出自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