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標誌性物件,退出曆史舞台的或即將淡出曆史舞台的就那麼幾樣,思來想去就是那麼幾件,值得記錄的也就那麼幾件,農村抽水泵房,村渡口,村墳山,還有無限美好的回憶的小賣部,小賣部值得大篇幅講解,因為回憶多,網上可查的資料也多。自己可以表達的少點,科普的知識一定要多和齊全,自己表達的可能儘量就是網上找不到的資料場景。
90年代以前的村小賣部在中國鄉村比較流行,在那個物質條件有限的特殊年代,基本上各村組和村小學都有一家小規模的小賣部,小賣部是孩子們的天堂,也是大人們的聚會場所。米雲要補充的就是可能如今已消失在曆史舞台的東西,譬如在90年代以前,小賣鋪會空出一個小窗給客人觀看商品,也是當時的收銀台和交貨的工作台,那個小窗用十塊左右的長木板組合而成,小賣店開門的時候,會一塊塊的拆掉木板,關店的時候又一塊塊的上木板,至今不知道那些小木塊的含義。
那時候簡陋的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有零食、玩具、煙酒,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小賣部的主人可能就是大隊裡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總是笑眯眯地迎接每一位顧客。在這裡,孩子們用零花錢買著自己心儀的零食,如糖果、薯片、辣條和汽水等。有時候,他們還會用零花錢買玩具和學習用品,比如鉛筆、橡皮,作業本,草稿紙,玻璃彈珠、卡片、小風箏等。而對於那些想要玩樂但又沒錢的孩子,他們可以在小賣部的空地上玩捉迷藏、跳繩等遊戲。除了孩子們,小賣部也是大人們的聚會場所。在這裡,他們可以交流農事、家常,甚至可以玩幾把撲克牌。老爺爺總是準備好茶水和小點心,供大家品嘗,小賣部就相當於現在的茶樓和咖啡廳,在這裡,人們不僅能夠買到所需的物品,還能感受到鄉村的溫暖和人情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村裡的年輕人開始到城市裡打工,鄉村逐漸變得冷清。小賣部的生意也受到影響,變得冷冷清清。到現在,回想起那個90年代的村小賣部,心裡既有無限甜蜜,也不禁湧起一股淡淡的憂傷。那個年代的小賣部不僅是我們購物的場所,更是我們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它見證了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也承載了我們對於鄉村生活的無限懷念。
80和90兩個年代的農村,與現在的農村條件那是天差地彆,那時生活條件極其的不方便,不僅是物資匱乏,賣的地方也是非常少的。嘴裡的零食,心裡的童年。
有些食物長大後難以再見,即使偶爾吃到,卻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回憶的零零碎碎,不專業,特彆在網上查找了相關的資料
湖南和湖北人小時候最饞的幾十幾種零食,小米雲大部分都吃過,留有深刻的印象,隻是沒想到有這麼多,排名不分先後
01,雲片糕,土話現粉糕,軟綿綿的,多粉末,對於大家來說想必不會陌生吧,看上去就是白白的一塊,卻可以揭出好多層來,有的裡麵有芝麻和杏仁什麼的,味道就是淡淡的甜味,有股糯米粉的清香。
02,酥糖,完整的名字應該叫“武穴酥糖”,裡麵有桂花、香條、芝麻,又甜又酥,還能治咳嗽,雖然是飴糖熬成的,但是一點也不黏牙。
03,炒米直接吃很香,也可以用熱水泡開,加點糖或者鹽,堪稱湖北版方便麵。
04,芝麻糖杆也是春節時常見的糕點!這種糖杆外邊是一層芝麻,很脆,中空外直,很甜,甜到最後又有點苦。
05,麻花,是過年時最常吃的點心了,很多家裡快到過年時都會自己做麻花,有鹹味的,還有甜味的。
06,翻餃子,做法很簡單,就是一張方形的麵皮中間劃一刀,然後翻幾下,然後油炸,所以叫做翻餃子~它吃起來很脆,有鹹甜味的,經常和炒米放在一起吃。
07,琪瑪酥,這個跟現在的跟沙琪瑪完全不同,琪瑪酥硬硬的,外麵有一層油亮的糖漿,不油膩。
08,饊子,以往的武漢老人,早上起床後習慣到小店去吃碗“油茶散子”。散子製作工序繁多,做好的散子顏色金黃,形狀卷曲呈細長形,嚼時鬆脆,過節時招武漢小孩喜愛。如今很多人用它下火鍋吃。
09,落口消
先問問,你們那,管這個叫什麼?這東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光湖南和湖北就好多種,比如落口消(落果消、蘿卜消)、泡果、炮筒、米拋、泡杆、康樂果、麻杆兒、米花筒、江米棍、膨化棒、空心棒、米花棒、米棍……
那時候,炸落口消的大伯開著拖拉機來到村裡,孩子們一看見就以最快的速度衝回家,裝米拿糖拿最大的袋子去炸落口消。現在也有,不過吃的人不多了,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剛出機器的米泡兒一口咬下去,咕吱咕吱嚼起來,透著一股淡淡的米香。吃落口消的樂趣大概是一半在吃,一半在玩。套在手指上,邊寫作業邊吃,心滿意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10,米泡兒,可能也叫炒米,米泡兒的正確吃法是,抓一大把,往嘴裡一塞,完了兩手一拍,先乾點兒彆的事兒,等待嘴裡的食物下咽。
崩米泡兒,你可能沒見過,但一定聽過它發出的聲音,巨大一聲“嘭”,太有魔力了,小夥伴們一邊捂住耳朵,一邊往跟前湊。反正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小米雲吃撐了,吃到到闌尾炎的地步,那個時代物質太匱乏了,不要錢的東西,使命吃。
11,紅薯乾,一到秋季紅薯豐收的季節,很多家庭都會晾曬紅薯乾,直接吃又香又甜且韌性十足純天然的美味零食。
12,敲糖,現在地鐵口附近都能看到有人叫賣,一大塊布滿小孔、如海綿般米黃的麥芽糖,和著糯米粉,夾雜著金屬敲擊的叫賣節奏,不停勾引過往的味蕾,吞咽的涎水。
敲糖爹爹一把小鐵錘、一把前麵彎曲鐺亮的小鏟子,要多少,丈量一下,一錘下去,糖塊就遞到你手中。掰下一小塊入口,黏黏的,慢慢地融化在口水裡
13,柿餅,長得不好看,表麵一層厚厚的白霜。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果肉有種沙沙的質感,但是很甜。
14,,曾是童年裡見過的最美麗的食物,一層層地包裹著卻不臃腫,像是天上的雲朵,賣的手藝人那兒總是排長隊。
吃到的總是露出一副幸福而滿足的表情,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最初最純粹的甜蜜了。
15,蛋卷,這個也是過年時常吃的點心,與現在的蛋卷相比,童年時的蛋卷更厚更硬,一端常常會有加了紅色素的糖。咬下去,咯吱咯吱響,感覺幸福哭了。花根
16,花根也叫"貓屎筒",我小舅家過年會油炸一點,其他人沒見做過,以前走親戚經常提著的"紙封",裡麵就少不了它。花根的主料是糯麵粉,而這道食品加工最難的就是糯米的浸泡和發酵,一般要把糯米浸泡101novel.com天,再瀝乾水,把糯米粉碎再加工。
17,大黃油餅乾,小時候沒有那麼多西點,也沒有各式各樣的夾心餅乾,嘴饞了買上一些,彆提多高興了!
18,本式月餅,是湖南人對本地口味月餅的稱呼,也有人乾脆稱為“那種用油紙包著的月餅”,其中以五仁月餅和蔥油月餅最具代表性。小時候最愛吃外麵的酥皮皮和裡麵的冰糖了!
19,紅皮花生酥,那時候家裡的大人幾乎都會做這種花生酥糖,又脆又香!現在基本都不自己做了,直接上超市買!
101novel.com,雪棗,也叫麻棗,現在任然又賣,以前過年走親戚用,老人小孩愛吃,雪棗是用糯米製成的一種甜點,好大一坨,小時候喊狗屎坨坨,每次恰滴時候,能夠撒一身滴白色灰。
21,小蛋糕,現在的麵包房都有在做,以前沒有那麼多蛋糕店,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帶雞蛋到外麵做的。其實沒有現在的西點好吃,蛋腥味兒比較重,還噎人。
22,綠豆糕,綠豆糕鬆軟又沒有油膩感,入口即化,吃完回味悠長。不過一年吃不了幾次
23,烤紅薯,春夏烤土豆,秋冬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幾個小夥伴自己烤紅薯吃!
24,糖炒栗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鋥亮,皮脆易剝,香甜可口。小時候經常捧著吃。
25,果丹皮,我家就賣過三年左右,偷吃了不少果凍和果丹皮,果丹皮用山楂製成的卷,很多人都是吃它長大的。
26,大白兔奶糖,在80後集體回憶中,大白兔奶糖必定占有重要一席!這種吃起來滿嘴濃鬱奶香,零食中的“高檔貨”的糖果,簡直是小時候最愛不釋手的零食呀
27,辣條,中小學學生時代最受歡迎的小零食啦~辣條的味道真真的讓人欲罷不能!
28,小動物餅乾,小時候對這個餅乾的造型很感興趣,幾塊錢一大袋,好玩又好吃。
29,小浣熊,小浣熊的乾脆麵又出了新口味,bbq就是烤肉味,烤肉味就是bbq”還有華豐,福滿多,白象方便麵。
30,西瓜泡泡糖,一個桶裡麵有很多五顏六色的,每顆味道還不一樣,裡麵有酸酸的粉,可以嚼好久,但是一會就嚼硬了。
31,跳跳糖,記憶中的跳跳糖,從開始簡單的一包碎糖進化到一根棒棒糖沾著跳跳糖吃。打開包裝把糖倒進嘴裡然後張大嘴巴享受糖在舌尖上跳躍的口感,美妙不可言喻。至今還是不知道跳跳糖為什麼會在倒進嘴裡後跳起來。
32,蝦條,對於現在能吃到琳琅滿目的膨化食品的孩子來說,蝦條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太多感覺,而對於70後、80後,蝦條可是美味至極。
33,華華丹,綽號最多的零食,“華華丹”、“佳寶丹”、“濟公丹”、“陳皮丹”、“話梅丹”、“鹽津丹”、“檸檬清涼丹”,一粒一粒黑褐色,由於外觀實在不太好看,也被稱作“老鼠屎”。味道是甘草和陳皮的混合體,口感酸甜清涼。小時候的“時尚零食”,誰要是有了,能把周圍的小朋友饞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