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進城可能沒有啥感覺,城鎮化時代的到來,城市已經不再是稀罕物了,但在80和90年代的時候,對農村的孩子進城來說還是比較稀奇的,都會東張西望,看什麼都稀奇,大人不注意,小孩還可能會走丟。
以前農村的人進城,就如鄉巴佬一樣,會被嫌棄,鄉巴佬進城是一個民間俗語,意思是指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人,沒有見過世麵、缺乏城市生活經驗的農村人群。鄉村有鄉村的寧靜與單純,城市有城市的潮流與壓力,我們需要嘗試,生活需要換轉一下,才沒有圍城心態,也許對方都是互相羨慕對方的人。
有一次,我們村組織教師隊伍進城旅遊,我家的名額讓給我小舅和表妹,印象中記得是坐大巴車去湘潭韶山旅遊,有一次表妹就走丟了,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旅遊進城走丟,還是其他時間進城走丟的,反正當時大家還尋找了好久,回來後,聽說的,走丟原因就是表妹在展廳玻璃外看娃娃,還是什麼玩具,看的太入神了,沒有跟上大人們的步伐,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後來又倒回去找人,花了點時間,那時候出門遊玩都是自行組織包車,沒有專門請導遊,我想小時候因為進城走丟人的事肯定不在少數,那時候人多,又沒有手機和定位手表等通訊工具,一不留神,就容易在人群中走散。
農村進城有啥感覺,先說大人的,大人進城看到排長隊的,以為不知道是什麼好吃的和稀罕物,等看到東西,大失所望,就是農村裡日常常吃的餐食而已,都吃膩了的東西,村裡人還搶著吃,這就是羊群效應,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紮堆看熱鬨,結果排隊輪到自己的時候,買一堆自己日常耕種的豌豆和黃豆,紅薯,然後大家相視一笑,哭笑不得,滿懷期待的排隊買吃的,結果是在家裡天天能吃到的東西。
村裡人和城裡人可能都會羨慕對方的吃食,結果最後都是對方最討厭的吃食,都是日常吃膩了的東西,這就是不同環境下生活的人們的認知不同。
小米雲對進城有什麼感覺,現在回想起來,一半是興奮,一半是苦悶。興奮的是可以看到各種稀奇的物品,村子裡平常看不到的,苦悶的是很多東西那時候隻能看,不能要,那時候米雲家裡沒有餘錢,沒有經濟實力,沒有消費能力。看到街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也隻能過過眼癮,哪怕是吃的,更彆說文具和玩具,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且當時還坐大巴暈車,老遭罪了,坐一次車吐一次,看到車停靠站點的地攤美食都沒有胃口,隻能過眼癮,每次大巴車停靠站下人,都會下來走下,小時候特彆暈車,米雲母親也暈車,隻不過隻有小米雲暈車會吐一地,沒辦法的事,完全控製不住,尤其聞到汽車的氣味,到目的地了,都要半小時才能緩解暈車了症狀。
小時候進城停靠的最大站點就是津市市,一半在那個圓盤轉盤那裡停留一會,也是當時的繁華地帶,可惜的是,三十年過去了,津市市基本上無太大變化,80和90年代是什麼樣,到了101novel.com101novel.com年了,也無太大變化,三十多年前的記憶,津市市是比澧縣縣城繁華和熱鬨的,這兩個地方緊挨著,幾十年前就談合並,也無下文,現在的津市市無太大變化,澧縣縣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遍及縣城,商場和地下商城規模宏大,萬達廣場近幾年也進駐縣城,太多複雜的原因不可說,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土地,縣城地盤大,可以全方位無死角的規劃發展,津市市地盤太小,無力向周邊擴展,導致了三十多年的原地踏步,縣城的發展確實一天一變化,津市市的名氣也不小,孟薑女哭長城的主角就在津市市,津市市的劉聾子粉館文明湖南,還有豆腐乳等特產。
高中階段的進城暫時不說,米雲回憶的就是12歲以前的進城印象。小時候進城的感覺和視角一直以為津市市比澧縣要大很多,要繁華很多,可能在80和90年代確實如此,不講地盤大小,光論繁華和熱鬨,都會認為津市市要比僅挨津市市的鄰居縣城要繁華和熱鬨,每次停留津市市,都是熱鬨非凡,下車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可以看到街上到處是販賣東西的商販,各種水果和小吃。反觀到了縣城,哪怕縣城中心,都感覺到有點冷清,街頭的商販也不多,可能那時候城市的人不多,不比現在,農村的人基本上都湧入了城市,縣城當時的中心地帶商貿城人多點,隻有去那裡才能看到很多人。當時那個年代,縣城街上的人不多,米雲經常可以一人可以獨自往返進修學校到大姨家那段路,也就一裡多路,還要橫穿馬路,因為剛好相隔一條街道。
時代變化太快,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津市市和縣城就是最好的見證,兩城在三十年間的地位和影響完全對調了,經濟實力也是,現在縣城要甩對方不知道多少條街,這就是時代變遷和真實的曆史,說明地大物博還是有用的,隻要有地盤遲早能發展起來,當然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站在時代風口浪尖上,才能發展迅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當今時代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每個人都必須要目光長遠,隻要有基礎,有耐心,有頭腦,總會有機會,抓住風口浪尖,就能收獲大的成功。
童年的回憶總是無限美好,也會有遺憾,家鄉發展的越快和越好,是每個鄉民都期待的,希望下一個三十年,家鄉能發展的更快更好,離家在外的人,永遠會有一份鄉愁,隻要父母還在,永遠都會保留著那份對故鄉的眷戀,不分年齡段。
故鄉就是承載著一家人生活氣息的地方,無論我們後來去到了哪裡,我總會想到在家鄉的某個場景,想到它我們就心裡暖暖的,想要回到那場景中,為生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所以我就把它記在心裡。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鄉。
小孩眺望遠方,成人思念故鄉,我們從掙紮著鬆綁到思念的投降,這大概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若是能夠獲得一生安穩,誰又願意去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若不是為了那碎銀幾兩,誰又願意去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離開自己的故鄉!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許多漂泊在外的人的共同感受,異鄉容不下孤獨的靈魂,然而故鄉又留不住我們的肉身,從此就有了漂泊,從此就有了鄉愁,所以便有了無限的牽掛,最後便有了無數的淚花。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