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人到處下注的習慣,皇帝明顯是了解的,且還拿捏的死死的。
不得不說,作為看的人,齊姣也是眼花繚亂,裡麵也有不少“神童”般的人物,送上來的也都是天之驕子,都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不懂事,也不知道是進宮來博前程,還是惹禍。
第一頁被段惟和折了起來,明顯是已經內定的人選,齊姣剛剛也看過了,是皇後大哥的嫡幼子,今年八歲,確實是剛好做長寧伴讀的年紀。
不止是長寧身邊,當初長安作為郡主,也可以選一個作為伴讀,選的也是汪家人,當初太子妃嫡親三哥的嫡長女。
皇後的大哥有一個嫡女,但在年齡上不太適合,便選了她三哥的嫡長女,叫汪子珊,和長安同歲。
兩孩子玩的還不錯,長安有時會將她帶回來做客,齊姣也見過許多次。
是一個很陽光的小姑娘,笑起來很開朗,兩人還經常一起比賽馬術,長安提起她也都是誇讚,說對方的控馬特彆厲害。
皇後有三個嫡親哥哥,而長安長寧身邊都有汪家嫡係的人,皇帝想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皇後作為皇帝和汪家之間溝通的橋梁,這內定之事早就知道了,提前跟大哥打了聲招呼,讓他做好準備。
她聽小妹提起過這個侄子,不是個省油的燈,把汪府鬨的是雞飛狗跳,大嫂是整天鞭子不離手。
進了宮,可彆把長寧也帶皮了,這下就是滿宮亂竄了
皇帝這事做的直白,也是讓汪家安點心,但也是明晃晃地告訴他們,皇子就彆想,老老實實聽安排就對了。
明顯是想把他們綁到明貴妃的船上,但這又不同於母族關係,沒有天然的親近,這樣也不怕寵妃和將軍造反。
皇後想的有些頭疼,還得跟她大哥仔細說說。
不過,這對汪家來說,倒是個還算明朗的局麵。
汪家又沒想著造反,說實話,家裡也沒有哪個有腦子造反的人,如果能和皇帝打好關係,自然要順著皇帝來,在北邊的父子三人還等著朝堂的糧草呢。
皇後又寫了封長信回家,一晚上的油燈不滅。
皇帝迅速敲定了伴讀的人選,也不吊人胃口。
給大皇子選了三個伴讀,除了汪家的嫡幼子汪子銳,還有首輔兼太師杜懷穆的嫡孫杜正卿,海威將軍嫡幼子左博。
這陣容明顯是按皇太子的規模安排的,組的像太子的小班子。
長安作為長公主,也增加了兩個伴讀,東閣大學士的嫡孫女烏淨澄,還有永淳長公主的幼女段雅湘,一個十歲,一個九歲。
這場安排堪稱是雨露均沾,文官武官,外加宗室,一網打儘。
大臣們隻覺得皇帝真是越來越讓人看不透了。
但從這伴讀的選擇也可以看的出來一點,皇帝在不斷為這明貴妃抬高身價呢。
這些伴讀在大皇子左右,那些命婦自然會和明貴妃多加交流,多了一層關係在,話題都好找了,這貴妃的位置是越來越穩。
不到一年就能被晉為貴妃的,也就隻有這個明貴妃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好像都算不上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