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也應該要知道你做的這些。”
段惟和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帶著的都是與有榮焉的高興,不見一絲不悅。
齊姣定定地看著他,她其實已經做好了為皇帝貢獻政績的準備了。
不是她把人想的太壞,而是曆史上這種事太多了,到時候史書寫出來,真真假假,沒人能分辨的清。
皇帝也真真切切地為這件事付出過,靠她一個人,進度可能會被拉慢很多。
也不能說他沒有功勞,要是在一些昏庸的皇帝手中,彆說是雙季稻了,三季稻都沒有,一樣到不了百姓手裡,進不了肚。
推廣這事還是當權者來的更快。
她是一個受寵的宮妃,還有長子長女在旁,要是再加上這些功績,很難不讓人起防備之心。
想殺一個名聲好的,有點民心的,還是沒有那麼輕而易舉。
“不止是我,還有陛下,還有那些農學的人。”
兩人十指相扣,相視一笑,目標是一樣的,有彼此在身邊,有一個夥伴,好似都多了一些底氣。
不管到晚年皇帝會不會猜忌於她,但在這時,她似乎也能看到皇帝的誠意。
不過,兩人也沒想到,後來的雙季稻在推廣的過程中,比起那枯燥無味的試驗過程,稻種如何被發現這個問題更吸人眼球。
不僅不會忘了齊姣在其中的作用,甚至成為了口口相傳的故事,世世代代地傳下去,沒有一個人能忘記那些功績。
史書記載,明貴妃善農桑,這兩者聽起來好像各不相乾,但又偏偏聯係在了一起,並且在明貴妃的研究中,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那些新品種的瓜果就是從明貴妃的莊子裡傳出來的,也不知道是怎麼種的,或者是怎麼培育的新種子,結的果就是又大又甜,和普通的就是不一樣。
從此改良了許多果類的味道,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水果”。
相傳,那明貴妃有一日忽然在莊稼中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稻子,那株稻子比普通的高,穀穗也已經成熟稻子。
便讓人進行種植,從而便培育出了糧種,有了前麵的那些做鋪墊,這好像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
連帶著之前那些,傳著傳著就成了,貴妃原本就是掌管農桑的仙子這才一直得到上天賜下來的良種。
這故事難免帶了點奇幻的色彩,但有一手史料表明,確實是當時的明貴妃引導的改良稻種,算是在正史上麵加料。
也是因為這樣,這故事傳的才遠,到後麵,那稻子就多了一個戲稱的俗名,“貴妃稻”。
回到現在,皇帝剛剛在朝堂上宣布了這事,並下令進行推廣。
彆說百姓了,就連朝臣都不知道這事,就算是聽了旨,也是雲裡霧裡的,怎麼就有了雙季稻,這麼就畝產十六石,這可是從未聽到過的產量,怎麼就又和明貴妃扯上關係了?
好像哪哪都有明貴妃的存在一樣。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眼睛都不由得往杜懷穆身上瞟。
作為太師,和皇上的感情自然深厚,連先帝和當時的太子鬨不和時,也沒說下他的麵子,現在的皇上也還是一樣當夫子敬重,也很願意聽杜懷穆的已經。
不管從那方麵來看,這杜首輔都是最能察覺聖意且得聖心的人,也是難得能在皇麵前說上話的。
農乃天下之本,這等大事,一時也沒人敢開口質疑,都是先看看彆人。
快一年了,也夠那些大臣了解這位陛下,他想做的事,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他們說“不”根本沒用。
就算一時做不來,也不會輕易鬆口,偏偏找的理由還挺恰當,連反駁都不知道該反駁什麼。
這回也學精了,知道緩一會再開口。
而杜懷穆表麵上依舊悠閒地摸著胡須,心裡邊可沒那麼鎮靜,心潮起伏不定,這雙季稻意味著什麼,他心裡更清楚。
“能得此稻,是天下之幸,這具體的畝產?”
一長串下來,但杜懷穆很快就抓到了重點。
“老師不必擔心。”
段惟和也不跟他們賣關子,一揮手,趙進寶帶著幾個小太監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小本子。
好嘛,這本子是活頁本,好像也是明貴妃研究出來的。
他們在平時處理政事時也沒少用,好像也是明貴妃所發明。
上麵很詳細地記著雙季稻的發現過程,足夠說服人,但真正的機密,例如一些試驗過程,方法沒有泄露出去,等下朝還得通通收回來。
種子就沒關係,反正都要推廣下去,自然是種的越多越好。
這種發本子的方式夠稀奇,但又十分有說服力。
有些心懷不軌的,著重看了明貴妃在此事中的作用,最後也有些無言以對,可以看的出來這個“項目”一開始就是明貴妃在研究,他們陛下算是半道加進去。
研究的主力軍還是那些農學的人,標的都明明白白的
“項目”這個詞也是跟著封麵學的。
這下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是好事,當然要推廣,但那功勞也都標的很清楚,眼看是撈不到什麼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你們可好好看清楚了,朕和貴妃前幾年也沒少往莊子上跑。”
說起來還帶著些想念,是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為了韜光養晦,往莊子上跑無疑是個好選擇,還能讓他爹彆想那麼多。
不過時間短些,帶著幾個孩子也不方便,便就他們二人,但也不算是什麼二人世界。
因為都跑莊子上看種子的情況了,麵朝黃土,哪管的了什麼二人世界。
那段時間還把他曬黑了不少,好歹也是得到大收獲了。
下頭的臣子不知道自己陛下腦子裡想的是些什麼,隻想著該怎麼能撈點好處給自己。
“臣願為陛下推行良種!”
這聲一響,眾人心裡都是暗罵一聲無恥,這廝出手的速度真快,隻恨自己慢了一步。
第一句請命還沒落下,剩下就有不少人一一響應,“願為陛下效忠”“臣請命”……
一聲聲合起來,仗勢也不小,唯恐自己落於人後。
之前人家吃肉,他們是沒喝上湯,現在可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