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8年7月,偏居華北一隅的北漢遭逢國殤,他們那年僅四十三歲的皇帝劉鈞在這個炎熱的酷暑時節不幸駕崩。
劉鈞這個人在曆史上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知名度,至少你在教科書上看不到他的名字,但他的一個義子相信全中國的人幾乎都知道,他的那個義子叫做劉繼業。很陌生是嗎?彆急,這個劉繼業還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叫做楊繼業,也叫楊業。不用懷疑,此人正是《楊家將》裡的主人公原型。
皇帝一死,接下來最重要的事自然就是接班人的問題,而劉鈞早就選好了這個人,甚至在他死前重病纏身之時,這個人就已經開始監國並行使皇帝的權力。這個人叫做劉繼恩,但他不是劉鈞的親兒子,因為劉鈞沒有子嗣,而劉繼恩本來也不是姓劉,他本姓薛,他是劉鈞的親外甥。也就是說,劉繼恩的媽媽是北漢的正牌公主。
關係之所以如此複雜,問題就出在劉繼恩的老爸身上,他的老爸有天無名鬼火突然無法抑製,於是就在一場家庭暴力中將他老媽給刺傷了。駙馬爺搞家暴還讓公主流了血,這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了,這時候北漢的皇帝老兒還是劉繼恩的外公劉崇,他肯定要為女兒出氣。於是,劉繼恩他老爸自知在劫難逃竟然很有自知之明地自個兒找了個風水好的地方把自己給懟了。
劉繼恩這下就成了沒爹的孩子,但很快他老媽就給他找了個爹,他的這個爹姓何,具體叫什麼我沒查到,就叫他何老爹吧。說點八卦我個人很懷疑這位北漢的公主殿下很有可能搞了婚外戀,當然,我沒有證據,隻是懷疑。
在自己的老媽跟何老爹生下了一個兒子後,劉繼恩和他的那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劉繼元沒多久就成了一對沒爹媽的孩子,因為公主殿下和她的第二任老公雙雙駕鶴西遊。
這個時候,他倆的那位皇帝外公出手了你倆小可憐不要怕,有外公在你們不會受苦的。這樣,你們的舅舅劉鈞正好到現在都還沒有兒子,你們就做他的養子吧!
所謂福禍相依,這兩個小孩兒怎麼也不會想到未來的某一天他倆都會成為高高在上的北漢皇帝。也正是在做了劉鈞的養子後,這兩個一個本姓薛一個本姓何的孩子才有了在曆史上被記錄在冊的名字劉繼恩、劉繼元。
這下知道楊業為啥叫劉繼業了吧?上麵兩位加上楊業,這三人都是劉鈞名義上的兒子,都是劉家繼字輩的。不過,很遺憾的是,劉鈞其實也不姓劉,他不是漢人,而是沙陀族人,不管是後漢的開國皇帝劉之遠還是北漢的開國皇帝劉崇,他們都是沙陀族人。沒錯,這倆皇帝其實是親兄弟,劉之遠的兒子劉承佑被殺之後,後漢大將郭威代漢自立為帝建立了後周,於是劉崇也在太原自立扛起了劉家的皇旗,因為地處北方,所以曆史上就稱他所建立的這個政權為北漢。
多說一句,同樣都是劉鈞的兒子,同樣都是劉家繼字輩的人,為啥名義上也是皇子的楊業就混得那麼矬呢?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因為他本就是他老爹當年為表忠心而把他送到太原當質子的。對北漢的皇帝們來說,楊業就是看家護院的,能當個領兵的將軍已經很夠意思了。
再來說劉繼恩。自己的真舅舅、假老爹死了,劉繼恩以監國的身份當了北漢的新任皇帝。當皇帝了是不是該好好地慶祝一下並豪情萬丈地坐在龍椅上指點一下江山呢?不,劉繼恩沒有這個閒情雅致,他麵臨的問題相當讓他頭疼。
當初在確立他作為皇帝繼承人這件事上他就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一來,他不是劉鈞的親兒子,二來,以宰相郭無為為首的某些大臣並不怎麼看好他,三來,就連劉鈞都對他沒有信心。在病重之際,劉鈞對宰相郭無為說道“繼恩這孩子非常孝順,但他庸碌無才且懦弱,並非一個有濟世之才的人,在我百年之後恐怕他不能經營好我的這個國家,這可如何是好啊?”
郭無為沒有答話,隻是一個勁兒地點頭,但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的小心思。他本就不同意立劉繼恩為儲君,而在劉繼恩監國期間兩人也是相互看對方不順眼。現在劉鈞都快死了,他能說什麼?叫劉鈞把劉繼恩給辦了?與其如此,他還不如自己親自去乾這事。
簡單說下郭無為。
郭無為,字無不為,號抱腹山人,早年於亂世中隱居於武當山潛心修道十餘年。結合他的人生經曆來看,這人的偶像應該是唐朝的一代名臣加名道士李泌。
後周皇帝郭威取代後漢稱帝之後,郭無為認定天下雄主已出,於是決定出世拯救天下百姓開創又一個王朝盛世。然而,現實很骨感,郭威不是劉備,郭無為也不是諸葛亮,反倒是他那一套縱橫家的理論為後周宰相王峻所忌——也可以說是嫉,因為王峻擔心郭威被其“蒙蔽引誘”而導致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受到削弱,於是他仗著自己是郭威的革命戰友要求郭威趕走郭無為——注意,是要求,不是勸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郭威照辦,於是郭無為雖然憤憤難平但也隻能收拾鋪蓋卷兒。可是,郭無為在此期間認識了一個今後將會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人物,據說兩人還稱兄道弟了,不過這種說法極有可能隻是一些人的胡亂琢磨,他倆應該也就是幾麵之緣,頂多就是聊了幾句話比較投機,因為這個大人物此時隻是後周禁軍裡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軍官,甚至隻是郭威貼身侍衛裡的一個小班長。說難聽點,也就是個拿著長槍在皇帝陛下郭威的殿外站崗的角色。
出了後周國門,郭兄上山平複自己的小情緒,沒多久,時來運轉,由於受到好友引薦,北漢皇帝劉鈞三顧茅廬終於請到了這位當時的“諸葛亮”出山。就此,郭無為扶搖直上九萬裡,最後成了北漢的二當家,其權力和地位僅次於劉鈞。
郭無為和劉繼恩的矛盾有多深呢?簡而言之,就是雙方都欲將對方除之而後快。皇帝對決宰相,而且是你死我活的那種對決,這情節想想都刺激。按理說,這種局麵大多都是皇帝獲勝,但在郭無為看來自己的勝算很大,因為早在劉鈞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他就成了大宋潛伏在北漢政權裡的一位超級間諜。
還記得前麵說的那位後周禁軍裡的小班長嗎?郭無為現在已經公雞變鳳凰了,而當時的那位後周禁軍小班長更是了不得,他倒是沒變鳳凰,而是變成龍了——他的名字叫做趙匡胤。
此時的郭無為早就與趙匡胤暗通款曲了,而且趙匡胤還給他派來了兩個助理,一個叫侯霸榮,一個叫惠璘。
侯霸榮之前就是後漢的軍官,在一次戰鬥中他被宋將王全斌俘虜。準確說不是俘虜,而是投降,而且還得了個官。但是,很快他就跑了,跑回了北漢。一時間,他被當成了忠君愛國的典範,但北漢國內隻有郭無為知道這事背後是怎麼回事,侯霸榮就是趙匡胤派來給他當助理的。於是,趁著這個樹立英雄的熱乎勁兒,在郭無為的操作下,侯霸榮成了北漢皇宮的一名宮廷供奉官,成了皇帝的近衛侍從。
惠璘這個人就沒這麼多彎彎繞了。他是以北宋叛逃將領的身份進入了北漢,實則也是趙匡胤派來的間諜,就連《宋史》也毫不諱言地指出惠璘乃諜者。他雖然是來協助郭無為搞事情的,但也有北宋皇帝特派員的意思。郭無為也把惠璘給安置在了皇宮,也成了一名整天待在皇帝身邊的一名宮廷供奉官。
這就是郭無為不害怕劉繼恩的理由之所在我大權在握,你一個毛頭小子能奈我何?況且你身邊的近侍都是我的人,我想要你的小命隻是分分鐘的事。再者說,我有大宋皇帝在背後撐腰,你要是好好聽話咱們這日子就接著過,你要是敢輕舉妄動,我就乾掉你然後以北漢全境投降大宋,如此一來我就會成為大宋一統天下的大功臣。
這些事劉繼恩肯定是不知道的,他確實想乾掉郭無為,但郭無為的勢力和根基都不是他一時間能夠撼動的,之前他就想過要把郭無為調出京城,但最後沒能成功。如此,劉繼恩就更加地寢食難安,郭無為就像是頂在他背後的一把刀,他無論如何都想著要拿掉這把刀。於是,他想出了一招明升暗降的辦法,他將郭無為加封為司空,這個頭銜足夠尊貴但實權一點也沒有。劉繼恩想以此一步步地拿掉郭無為手裡的權力,直到最後將其一舉拿下。
就是這個舉動給劉繼恩招來了殺身之禍。郭無為是老江湖了,劉繼恩這一招他當然是知道其厲害之處,劉繼恩已經對他下手了,而他如果不想坐以待斃的話就必須采取行動。與此同時,在這個時候還有一件讓郭無為很有底氣的事發生了,這件事讓北漢上下舉國震動。
早在劉鈞剛死的時候,北宋皇帝趙匡胤就命令盧懷忠領兵屯駐洺州,意圖對北漢動武,而在劉繼恩繼位不久之後,趙匡胤正式下詔出兵討伐北漢,原因隻有一個我曾對劉鈞承諾過,終我此生都不會對北漢動武。可是,現在劉鈞死了,但繼承他皇位的竟然是他的養子劉繼恩,他劉鈞有那麼多骨肉兄弟,可為什麼皇位卻傳給了他的養子?這裡麵肯定有陰謀,我要為劉鈞、為他的兄弟們、為北漢的老百姓討回公道。
不管這個理由有多麼的義正辭嚴或者有多麼的不要臉,但宋朝的大兵們真的是出動了。
趙匡胤命令他的結義兄弟北宋昭義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李繼勳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為副帥,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由此三人率領一路大軍直撲北漢都城太原。同時,他命令建雄軍節度使趙讚為汾州路都部署,絳州防禦使司超為副帥,隰州刺史李謙溥為都監,此三人為另一路大軍進擊北漢。在這兩路大軍之前出發並為此次北征充當先鋒主將的人是棣州防禦使何繼筠,懷州防禦使康延沼為大軍都監。
李繼勳、黨進、曹彬、趙讚、李謙溥、何繼筠、這些人無一不是北宋開國時期的勇將名將,宋軍這一次出征的具體兵力不詳,但看這個將軍陣容應該人數也不少。
趙匡胤的命令是要儘可能快地趕到太原城。為什麼要快?因為麵對劉繼恩亮出的刀子,郭無為準備跟他進行最後的決賽了。先殺掉或控製住劉繼恩,然後宋軍恰到時候地兵臨城下,在此局麵下,不管北漢國內有多麼大的反對力量,不管這些人心裡有多麼的不情願,但這些人都得在宋軍的刀槍麵前低下頭顱。
遺憾的是,千算萬算終究敵不過天算,郭無為計劃得很好,或者說他和趙匡胤配合得很好,但是他們都沒料到劉繼恩竟然率先舉起了屠刀,而他的目標就是郭無為。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