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趙匡胤派人送來的這一大堆冊封詔書,郭無為陷入到了長久的沉默和思考之中。
宋軍終於是殺到太原了,而趙匡胤的封官詔書這時候也到手了,如他郭無為所料,趙匡胤沒有虧待他,而且這個安國節度使也可謂是名副其實——但前提是北漢真的就此投降了。對於趙匡胤給自己的官職,郭無為沒有意見,趙匡胤給劉繼元的官職他也沒有意見,可對於其餘的那一大堆封官詔書他不但有意見,而且意見很大。
趙匡胤的意思很明確,他希望郭無為能把這些詔書分彆送到北漢的高官們手裡,如此就會徹底瓦解北漢朝廷的這幫大佬們死硬到底的鬥誌和決心。大宋和北漢的實力對比隻要是個腦子健全的人就都知道孰弱孰強,而北漢被大宋吞並也是遲早的事,與其死扛和大宋打生打死還不如乖乖地投降還能就此為華夏的統一事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而且還能繼續當大官,對於北漢的這些公卿大臣來說就此投降宋朝是有大利而無小害的。
至於所謂的忠義名節,很抱歉,恕我孤陋寡聞,我實在是不知道這些人裡麵有多少人是像楊業那樣忠於自己君王的硬漢。
郭無為經過一番考量之後做了一個決定,他隻把自己和劉繼元的封官詔書留下了,其餘的都被他藏了起來貧道我一把年紀辛辛苦苦地整日擔驚受怕地給大宋皇帝當奸細,到頭來大功告成卻還要便宜你們這幫什麼也沒乾的人,真是豈有此理!憑什麼啊?我和劉繼元吃肉你們喝湯也就算了,可你們竟然也要跟著吃肉,做夢!
這就是郭無為,這就是道行高深的武當山道長,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郭無為的行為生動地詮釋和演繹了這句話。吝嗇?小氣?或許都有,但我覺得在郭無為的行為真的體現了一個人視野和格局大小的重要性,他能做到宰相實在是天賜之福,如果是在大宋他絕無可能成為國之宰輔。我甚至可以說,郭無為的這個行為在根源上決定了北宋此次征伐北漢的成敗。
有句廣告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郭無為也能明白這句話的精髓,那麼相信他當時應該不會乾這種傻事。如果他能把這四十多個北漢高官全部策反了,策反一半也行,如此一來北漢還能挺得下去嗎?他劉繼元再殘暴能把這麼多高官都殺了嗎?他真的傻到會去當孤家寡人光杆司令嗎?更何況,一邊是殺掉所有主降的大臣當個孤家寡人,最後城破之後成為孤魂野鬼,一邊是在群臣的壓力之下老老實實打開城門,然後去當個令人眼紅的平盧節度使,兩種選擇他劉繼元會選哪一個不言自明了吧?可是,郭無為偏偏沒這樣做,趙匡胤想以北漢群臣之力讓劉繼元屈服,可如果他郭無為能以一己之力招降了劉繼元,那他的功勞得多大啊?如此一來,他這個未來的安國節度使是不是又要再加點彆的頭銜呢?比如,同平章事?想到這些,郭無為定然是心潮起伏不可抑製。
當然,郭無為這樣做可能也有另一個考慮,如果這些大臣多數都是死硬派,必須得暴打一頓才肯屈服,那麼他現在把這些詔書擺出來會不會被群起而攻之繼而身首異處呢?不過,這隻是另一種可能性的分析,至於郭無為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也隻有他自己才清楚。
就這樣,郭無為帶著趙匡胤給劉繼元的封官詔書去見了劉繼元。他以為自己隻要把趙匡胤的詔書拿出來,那劉繼元也會像他那樣怦然心動繼而心花怒放地就此降了大宋我郭無為都心動了,他劉繼元難道不會心動嗎?對抗是死路一條,投降就是榮華富貴,劉繼元又不傻,他肯定會投降。
事實證明郭無為實在是太小看劉繼元了,他再次在識人這方麵被劉繼元絆了跟頭。他以為劉繼元這個暴力青年會在更為暴力的宋軍麵前低頭,可一個殘酷地把自己的宗室殺得血流成河的人怎麼可能會在自己的筋骨都完好的情況下向自己的敵人投降呢?
暴力隻會讓沒有見識過暴力的軟骨頭屈服,但對於劉繼元這個從小就活在陰影裡人來說,黑暗和死亡不是他的敵人,他不恐懼這些,他早就已經與黑暗和死亡和諧共處,更何況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刮起過血雨腥風且大權在握的皇帝了。誰的年少不輕狂?有了這份輕狂再加上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再加上一顆本就暴力剛烈的靈魂,劉繼元在麵對城外大宋的暴力團夥時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屈服。
能夠讓暴力屈服的隻能是更強的暴力,劉繼元不是軟骨頭,他吃硬不吃軟,唯有被征服才能讓他屈服。可是,現在他所遭受到的暴力對他來說隻是撓癢癢,頂多是被劃破了一個口子而已。因此,麵對郭無為的勸降,劉繼元拒絕了。他拒絕的另一個理由就是遼國已經答應派兵支援我們了,隻要我們在太原頂一陣子,到時候內外夾擊宋軍必敗。
詭異的是,劉繼元這時候依然沒有猜忌郭無為,反倒是覺得郭無為是在為他著想並無背叛他的意思。可是,劉繼元身邊的宦官衛德貴卻不會這樣想,前有惠璘出逃事件,這時候郭無為又來勸降劉繼元,他就此認定郭無為有問題,而且問題很大,可他還是沒有跟郭無為翻臉,原因就在於此時的劉繼元依然無比信任郭無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除了自身的性格因素以及遼國願意為其撐腰以外,劉繼元不願意就此輕易投降的另一個原因很有可能是孟昶。
後蜀的這位末代皇帝在成都向宋朝投降以後被帶到了開封,趙匡胤不但早就在開封城裡給他造了一片超豪華的彆墅群,還給了他一大堆耀眼的官職和頭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令人不解的是,孟昶七天之後突然就死了,沒多久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成了趙匡胤的後宮新歡。
有種說法是趙匡胤搞死了孟昶,原因就在於他看上了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這位迷倒了趙匡胤的蜀川妹子有多迷人不得而知,但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非比尋常,彆的漂亮女人都用花來形容,可她是花蕊!
不管怎樣,花蕊夫人最後確實被趙匡胤收入了後宮,但我在這裡隻想說一下孟昶的母親——那位出生於太原的後蜀李氏太後。得知孟昶死亡的消息,這個被趙匡胤尊敬地以國母相稱的老太太表現得很堅強,她沒有流淚,而是以酒灑地祭奠自己的這位命運多舛的兒子,而她接下來的話則讓人瞬間淚崩“吾兒國亡卻不能死於社稷,懦弱貪生以至於在開封受辱,我之所以忍辱偷生隻是因為你還活著,如今你已亡故,那我活著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李太後絕食三日而亡。
同樣是皇帝,對比一下趙匡胤給劉繼元和孟昶的官爵,一個是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再封秦國公,另一個卻隻是節度使,這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劉繼元肯定覺得自己被深深地鄙視了,而且孟昶投降後幾天就死了,連自己的老婆都被趙匡胤給收編了,趙匡胤不但要了他的國,要了他舉國的金銀財寶,還要了他的老命和女人,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劉繼元還會重走孟昶的老路嗎?如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劉繼元為何會拒絕投降了。
接下來的局勢就陷入了僵局之中。趙匡胤本以為城外有大軍兵臨城下,城內有四十多份官爵委任書,如此北漢就可以落入他的手中,可他沒有料到劉繼元這個年輕的暴力狂會拒絕投降。
趙匡胤的頭就此變大了,郭無為的頭也大了,但頭最大的還是李繼勳。趙匡胤是叫他來接收太原甚至是整個北漢的,可現在這情形哪裡像是來撿便宜的?劉繼元不投降,遼國人又在趕來的路上,他現在該乾嘛?攻城還是傻等?攻城這個事難度實在是太大,曆史可以證明,從古至今太原城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無論是英明神武的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也無論是後來強悍善戰的完顏宗翰還是凶悍的板垣征四郎,太原城都讓他們啃得滿嘴是血。這些強極一時的人物尚且如此,他李繼勳能例外嗎?傻等嗎?等著劉繼元開門投降抑或等著遼國人殺過來以後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
史書上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資料證明李繼勳曾經下令對太原城展開過聲勢浩大的攻城行動,也就是說李繼勳很有可能選擇了按兵不動。終於,在等待中他等來了遼國人即將迫近的消息,宋軍的士氣這時候已經被漫長的等待所耗儘,而遼國人氣勢正盛,北漢人得知援兵將至更是士氣大振,如此下去李繼勳的這支大軍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
於是,李繼勳下令撤軍,他們趕在遼國人到來之前全員撤走。北漢人沒敢追,可能是之前被打怕了,可等到遼國人的鐵騎大軍到來後他們立即勇氣百倍。雙方組成聯軍追擊宋軍,但這時候指定是追不上了,可他們還是殺入宋朝境內,隨即便攻陷了晉、絳兩州,然後他們將這兩座城池的人畜財物劫掠一空,這是一次徹底的可以代號為“雞犬不留”的軍事行動。
偷雞不成反而蝕把米,消息傳入開封,趙匡胤先是大怒,繼而又惱又愧。這口惡氣他實在是咽不下去,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報複,一定要讓北漢和遼國付出代價。
順便說一句,宋軍前腳剛走,劉繼元後腳就命人把他的養母、北漢的皇太後郭氏給勒死在了劉鈞的靈柩之前。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