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絕不屈服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17章 絕不屈服

第17章 絕不屈服(1 / 1)

回過頭我們再來說南邊的戰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潘美率領宋軍東進直撲南漢的北方重鎮韶關。這下可就突破劉鋹的底線了,潘美這樣做擺明了是不想讓他繼續活了。大怒之下,劉鋹派李承渥領兵十餘萬前去增援韶關,誓要在韶關與宋軍一決生死。

這個數字是比較驚人的,前麵的四州之兵加上伍彥柔的水軍至少也得有五萬人,潘崇徹那裡還有三萬,這會兒李承渥又帶了十餘萬,另外再加上駐守國都的軍隊,南漢的總兵力加起來已經是遠遠超過了二十萬。可以這樣說,李承渥帶出這十餘萬人完全就是來跟宋軍拚命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說這是南漢的存國之戰其實毫不為過。

李承渥這個人該怎麼說他呢?你要說他是個孬種顯然不對,畢竟他是來跟宋軍決戰的且也敢於跟宋軍決戰,可你要說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人就有點扯淡了。到了戰場,他沒有選擇閉關堅守,而是主動與宋軍列陣交戰,一個人有自信和勇氣敢於麵對和挑戰強敵是值得稱道的,可這也要看實力吧?就像伍彥柔那樣不去考慮實力對比,隻憑借匹夫之勇就想一戰論輸贏其結果隻能是兵敗身死。李承渥倒是沒有那麼傻,他不止有匹夫之勇,因為他的實力遠遠超過了伍彥柔,他有十萬大軍,而且他還有在他看來冠絕當世的重型武器——大象。

如果說戰馬和騎士皆身披鐵甲的騎兵是古代戰場的裝甲部隊,那麼騎在大象背上的象兵又是什麼呢?至少在體量上這是比騎兵更嚇人的重裝騎兵了吧?塊頭是足夠的大了,可象兵在機動性上麵遠遜色於騎兵,但李承渥又不是來把宋軍趕儘殺絕的,他隻求能夠打敗宋軍就行,說白了,他是來防守而非進攻的,有大象足矣。

十萬大軍,手中還擁有重型武器,而對麵的宋軍隻是步騎混雜且以步兵為主,至少在牌麵上來看,南漢軍隊是處於優勢地位的。不過,就像古今中外的許多看似實力嚴重不對等但結果卻讓人出乎意料的戰例一樣,這場戰鬥的過程和結果同樣令人大跌眼鏡。

兩軍對壘,戰場上軍旗獵獵,一片肅殺之氣。南漢這邊頂在最前麵的就是他們的大象軍團,每頭大象上麵坐了十幾個南漢大兵,每人手裡都拿著很長的兵器,進入戰陣之後視情況或砍或刺。這些大象如果衝過來,宋軍估計跳起腳來也拿這些坐在大象背上的南漢大兵們毫無辦法,而且還會被對手撲哧一下就給解決了,繼而造成全軍的恐慌和潰退,這就是南漢人臆想中的畫麵。

估計這些騎在大象背上的南漢大兵們此刻也是意氣風發,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他們的眼前,隻要衝過去甚至不需要他們動手,這些宋軍就會被大象撞翻在地或者被踩成肉餅。那麼,潘美的應對策略是什麼呢?很簡單——弓箭。潘美將全軍的弓箭手集中到一起,他讓這些人列陣於大軍的陣前。

南漢人終於是發動了進攻,大象軍團邁著沉重卻又格外有力的步伐向宋軍衝了過來,一時間宋軍隻覺得天地間頓時地動山搖。戰馬衝鋒的時候即便前麵是箭矢如雨可也照樣一往無前,直到被射死或是突破對方的防線,可大象呢?如果這些大象也是那樣,那麼宋軍這一天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大象的皮比戰馬厚,可它能厚到不懼弓箭嗎?這些問題現在都沒有答案,但答案馬上就會出來。

當大象軍團進入宋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後,隨著主將的一聲令下,宋軍這邊射出去的箭如鋪天蓋地的蝗蟲一般向這群大象撲了過去。潘美之前在陣前集中了軍中的所有弓箭手,不說一萬人,五千總有吧?五千支箭一批又一批地射向大象,這是什麼畫麵?大象又會是什麼反應?

大象可不是戰馬,這是動物中的貴族,身子骨金貴得很,而且戰馬還可以有鐵製麵具甚至銅製麵具保護腦袋,可大象因為鼻子太長腦袋太大在這方麵就沒法有效地麵部護具,這箭頭紮在臉上和鼻子上可是死命的疼。或許這些大象以前也被弓箭給傷害過,但它們顯然沒見過這麼密集的箭雨。那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前麵的宋軍還在不要命地放箭,大象們一看這架勢調轉屁股轉身就跑。

有帶頭的就不怕沒有跟上來的,南漢的大象軍團瞬間亂成了一鍋粥。這大象一轉身,龐大的身軀在高速運動中這麼一轉身讓象背上的那些南漢大兵們全都摔了下來,在這之後他們的結局就慘了,隻能是被大象給活活踩死。大象這麼一頓亂跑,後麵的南漢步兵們也跟著遭了殃,南漢的大象軍團開始反噬南漢的步兵,隻是片刻功夫他們就被撞翻踩倒一大片,後麵的人為了保命也隻能拚命地跑。

這個時候如果宋軍還待在原地看好戲那可就真的成了傻子了,潘美當即下令全軍出擊掩殺過去。這些宋軍可能這輩子還沒打過這麼容易的仗,地上躺倒一大片,他們過去隻管掄起刀子就砍,這跟砍瓜切菜還有什麼區彆?結局還用說嗎?這一戰南漢軍大敗,史書的記載是——“承渥軍大敗,承渥僅以身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十幾萬人都報銷了,那守衛韶關的這些人還會抵抗嗎?這顯然不現實,宋軍就此一舉趁勢拿下了韶關,而且還抓住了南漢韶關刺史辛延渥及南漢朝廷裡的諫議大夫鄒文遠。這一次潘美沒有殺他們,他讓辛延渥回去給劉鋹帶話,無非就是勸劉鋹趕緊投降。

韶關的失守讓南漢朝廷震恐萬分,這意味著廣州就此一馬平川再無險要可以拒敵。不過,劉鋹這時候顯示出了足夠的硬度,他拒絕投降,他覺得自己還沒有到山窮水儘的那一步,他還想再拚一把,這一次他把自己的防禦陣地選在了都城以北不遠處的馬逕。就在家門口,他要在這裡跟宋軍進行終極的決戰。

於是,劉鋹在短時間內又拚湊起了一支六萬人的軍隊,而帶隊的將軍竟是一名上了年歲的宮女梁鸞真的養子,他的名字叫做郭崇嶽。這裡麵的信息量可是真夠大的,而這又還用說什麼嗎?大戰在即,國家存亡之際,舉國需要一個奔赴國難的將軍之時竟然要由一名老宮女出麵舉薦她的養子,而且這人還得肩負起國家存亡的重任。

劉鋹可不管這些,現在唯一能用的人就是這個郭崇嶽,不用他還用誰?他任命郭崇嶽為招討使,另外還給他配了一員大將植廷曉,由他們領著六萬人前去抵禦宋軍。這個植廷曉早年也是南漢的一員名將,可後來見劉鋹如此不著調也就辭官回家了,但這時候他再次被劉鋹想了起來,可問題就在於他讓郭崇嶽做了一把手,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反而被摁在了第二把交椅上。

說來也是悲哀,絕大多數的人不論在任何時候——哪怕是快要山窮水儘之時心中所想到的那個幫手都是自己信得過的人,而非有真本事但卻不願意附會自己的人。在這種事情上,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也無論是官宦貴人還是普通平民概莫如此。

郭崇嶽到了馬逕巡視了一番地形之後做了一個決定,他命人在溝壕和堡壘之間再立一道柵欄用以阻擋宋軍的衝擊,可笑的是,這柵欄竟然是以木頭為樁但卻以竹片為欄的柵欄,這樣的柵欄究竟是用來擋人的還是用來圈小雞的?一頭稍壯的小豬估計也能突破這樣的柵欄防線吧?不管怎樣,反正這道柵欄就這麼立起來了,然後郭崇嶽就躲進他的堡壘裡麵等著潘美殺過來。還沒完,他還在自己的屋子裡擺了一個香案,然後放幾尊菩薩上去,而他則整日開始焚香祈拜,至於他嘴裡念叨的是啥就不得而知了。

這時候是公元970年的年底,馬上就要過年了。中國人都講究這個,翻遍曆史,在過年的時候還在打仗的事兒還真的是不多見。於是,雙方各自殺雞宰牛歡度春節。生於戰亂,對當時的很多人來說,這就是他們這輩子最後一個春節。

南漢人和潘美的大軍都在一麵提防著對方一麵又在忙著過春節,可有些人就沒那麼老實和純真無邪。就在潘美攻下韶關並全力準備繼續南下的事宜之時,夾在宋朝和南漢之間的南唐卻動了一點小心思。

南唐名將、時任南都留守的林仁肇建議李煜趁著宋朝發兵南漢之時偷一把宋朝的雞“宋朝在淮南隻有幾千守軍,請派給我幾萬精兵前去攻取淮南以複我故土。在我領兵出發之日,你就對外宣稱我是叛逃了,這樣宋軍也不會對我有什麼防備。如果我真的能夠拿下淮南,那麼我們的故土就收回來了,如果我輸了,你就殺掉我的家小以此向宋朝表明這件事你是毫不知情的,全是我自己一個人乾的。”

對此,李煜的反應是大懼,估計他這時候的表情跟當年劉繼元聽到楊業說要殺光太原城外的遼國人時是一個模樣。這時候的南唐早已經向北宋稱臣,就連年號都是都是用的宋朝的開寶年號,而李煜更不是什麼皇帝,而是所謂的“南唐國主”。最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李煜把林仁肇的話當個屁給聽了。

這其實倒沒什麼可指責的,那些說李煜這時候顯得很懦弱的人不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換了你是當時的李煜,你去試試看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依照趙匡胤的那個脾性,你信不信開封城裡的宋朝禁軍大兵團會立馬南下,然後潘美再揮師北上給南唐來一個南北夾擊就此提前先滅了你南唐再說。

轉過年,公元971年的正月到了。吃飽喝足之後,潘美領著宋軍大舉南下,同時他還派出另一路人馬把韶關以北的雄州(今廣東南雄)給占領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一場戰爭潘美經常乾這種事,那就是不能給自己的身後留尾巴。

宋軍的主力一路南下,順道攻占了英州(今廣東英德)。就在此時,潘美收到了一個讓他瞬間就緊張起來的消息之前奉命領著水軍防備潘美走水路去廣州的南漢第一名將潘崇徹這時候正帶著自己的人馬一路順江北上,看這樣子是要來跟潘美火拚的。不過,等潘崇徹到了之後潘美才發現這隻是一場虛驚,他的這位家門原來是來主動投降的,而不是來打架的。

消息傳出,南漢的人心是徹底垮了,而每天除了拜神之外啥也不能乾的那個郭崇嶽將軍則成為了劉鋹以及南漢朝廷裡所有公公們最後的希望。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