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經十三篇》裡有句話叫做寧輸數子,勿失一先,而在很多的戰爭裡麵失了先手並非就意味著末日降臨,畢竟翻盤的機會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有的。遺憾的是,在這一次的宋滅南唐的戰爭裡南唐這邊失了先手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翻盤的機會。後來的事實證明,曹彬率領的這一路宋軍輕易卻又無比驚險地通過湖口要塞是決定北宋攻滅南唐這場戰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從宋軍突破湖口要塞的那一刻開始,南唐的脖子就被宋軍死死地給掐住了,直到南唐最後窒息而死,這中間南唐沒有任何的絕對有把握可以扭轉敗局的機會,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宋軍此戰近乎完美的戰略部署和計劃。
曹彬率軍突破湖口要塞後繼續順江而下,一路上宋軍對南唐可以說是秋毫無犯。不過,當宋軍水師抵達池州地界時,曹彬突然向南唐人露出了自己猙獰的麵目,宋軍不再靠著長江北岸偷偷摸摸地東進了,而是直抵長江南岸。
南唐池州守將叫戈彥,這些年宋軍的水師巡江這種事他是見得多了,宋軍之前也沒少趁著巡江的時候順路到對岸來搞個兩地軍人生活聯歡會,然後一頓好吃好喝之後再又回到北岸。這一回聽聞宋軍的艦船在池州靠岸,戈彥照例命人殺雞宰牛送美酒前去犒勞宋軍。見此情形,宋軍這邊心底簡直是樂瘋了,可他們不能笑,因為這一次他們是來搶地盤殺人的。
戈彥不愧是老兵油子,就在南唐的士兵們準備好好地陪宋軍吃喝一頓時,遠處的戈彥看出了這一次的宋軍其行為表現都異於他日。他還從未見過如此規模龐大的宋朝巡江大軍,而且宋軍個個頂盔披甲全都繃著個臉,這哪像以前衣冠不整且吊兒郎當地跑來喝酒吃肉的宋軍?
不好!宋軍這次是來奪城的!
在明白了這一點後,戈彥瞬間如遭雷擊。此時已經有數萬的宋軍陸續登岸了,而戈彥手裡這點兵如果要硬拚隻能是雞蛋碰石頭。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戈彥當即開溜。在他的身後,已經拔刀出鞘的宋軍蜂擁而至,池州就這樣戲劇性地被宋軍占領了。
接下來,宋軍馬不停蹄地繼續向池州周邊的軍事要塞發起攻擊,幾天之後他們就順利地攻下了南唐在長江上的另一處要塞——峽口寨。這一次宋軍沒有偷襲,南唐這邊也是勇敢地選擇了迎戰,但實力決定了一切。宋軍此戰斬殺南唐八百士兵,生擒兩百餘人,從池州逃往峽口寨的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錢興等三人也被生擒,這些人躲過了初一卻沒能躲過十五。
之前一直都低調做人的宋軍為何會突然對南唐大打出手呢?原因就在於宋軍要在由王明主管的這片水域建立自己的軍事大本營。這裡池州將成為王明阻截南唐湖口水軍救援金陵的屏障,而且宋軍還要在位於湖口和池州之間的安慶水域建立一個軍事試驗場,因為這裡有個地方叫石牌鎮,而石牌鎮水域的水文條件與采石磯相似,宋軍要在這裡實驗搭建浮橋的可行性。
以上便是曹彬為何會清剿這片水域南唐軍事力量的原因,他要為王明清理後院,要給王明營造一個相對舒適的試驗場,然後讓王明守在這裡,一方麵搭建浮橋,一方麵讓王明為他斷後,因為他馬上就要再次沿江東進去為宋軍的架橋部隊在采石磯搭建浮橋清理路障。
戰端一開,時間就成了最寶貴的東西。進駐石牌鎮後,宋軍在樊若水的統籌指揮下立馬開始爭分奪秒地搭建浮橋。得益於樊若水當初周到細致的前期準備和精確的測量,浮橋最終在石牌鎮成功地搭建了起來,這意味著在采石磯水域搭建浮橋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上都具備了所有的條件。
曹彬這邊更是極速地向采石磯挺進,他必須儘可能地快,因為他無法知道湖口的十萬南唐水軍什麼時候會出現在石牌鎮前去搗毀王明的浮橋,甚至是突破王明的阻截突然出現他的屁股後麵找他拚命。他要趁著南唐的水軍有所動作之前攻下采石磯,繼而在此建起浮橋並讓早已集結在采石磯對麵的潘美十萬大軍越過長江然後直撲金陵。
不過,事實證明曹彬完全是多慮了,此時的南唐湖口水軍根本沒有絲毫的出兵跡象,這些人要等到一年後才會出動。很不可思議吧?很魔幻吧?可這就是事實。或許在李煜以及他的大臣們看來這次宋軍的行動不過是來搶些地盤罷了,順便給他們一點顏色嚇唬一下他們而已,如果他們知道曹彬是要來滅國,他們的反應絕不會是如此遲鈍和漫不經心。因此,這場戰爭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從一開始到結束南唐都是完敗。
曹彬可沒法預知未來,他現在隻知道自己所麵臨的形勢依然很嚴峻,所以他必須要快。幾天後,曹彬的水師在銅陵再次擊敗駐守這片水域的南唐水軍,此戰俘獲戰船二百餘艘,生擒南唐水軍八百餘人。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水上交戰,但同樣是因為實力相差過於懸殊的原因,南唐水軍最後隻能飲恨長江。曹彬繼續沿江而下,繼而乘勢拔除了南唐在蕪湖的軍事要塞,緊接著宋軍又攻克了當塗縣,就此宋軍兵臨采石磯水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一連串軍事失利的戰報麵前,李煜開始慌了,再讓曹彬這樣一路猛衝很快金陵城就要直麵宋軍的攻擊了。好在采石磯這個天險現在還在南唐的手裡,隻要南唐守住了這個地方宋軍就將在這裡陷入消耗戰,然後南唐各路大軍再來一個合圍,那麼南唐就仍然可以扭轉局勢。可是,就在此時李煜得知吳越也向南唐發兵了。對於吳越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李煜在憤怒之餘立馬揮筆給吳越國王錢俶寫了一封書信過去“錢俶啊,你是不是傻?今天你幫著宋朝滅我,如果我真的完蛋了,那下一個被滅的就是你吳越,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你不懂嗎?”
錢俶的回應與當初李煜寫信勸劉鋹投降是一個樣,他把這封信封好之後派人送到了趙匡胤的手裡並以此表明自己對宋朝的忠心。錢俶當初答應趙匡胤出兵攻打南唐時就遭到了吳越國宰相沈虎子的激烈反對,可任憑沈虎子如何的勸說和“威脅”,錢俶的決心都毫不動搖,為此他還把沈虎子給罷了官。麵對日益強勢且決心一統天下的宋朝,自知無力抵抗的錢俶已經鐵了心要做一個識時務的俊傑,況且他這樣做還不會有丁點的負罪感,因為他的祖父錢鏐早就留下了的祖訓一旦中原有真命天子出現應儘早歸附。
回頭再來說這邊的曹彬。
李煜那邊還在慢吞吞地集結軍隊趕往采石磯意圖將曹彬趕進長江去洗冷水澡,他以為憑借采石磯的天險優勢無論如何都可以把曹彬的大軍抵擋好些時日,他甚至都無需動用湖口的水軍就能搞定曹彬。可是,李煜這一次想錯了,宋軍的這位以“仁德”而著稱的主帥在當年隨大軍攻滅後蜀時早已對各種所謂的天險習以為常,采石磯雖險可它能比得過蜀川之地的那些山川峻險嗎?
正所謂兵貴神速,曹彬這一路上之所以拚命地往前衝就是為了搶時間,他要趁著南唐的軍隊趕來增援采石磯之前攻下它。不過,天險可不是隨便叫的,更何況南唐在采石磯這麼一個山包上麵還布置了兩萬重兵把守。如此軍力加上號稱天險的地理優勢,按理說南唐軍隊怎麼也能頂上好幾天以便為李煜爭取到增派援軍的時時間。讓人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南唐人連一天也沒頂住,曹彬集中手中兵力猛攻采石磯且當天就宣告得手,守衛采石磯的南唐馬步軍副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等人皆被宋軍生擒。
至此,曹彬現在可是腳踏長江兩岸,隻要他願意就可以直撲前方不遠處的南唐都城金陵,南唐上下頓時開始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可是,彆急著慌亂,現在還不是世界末日,曹彬再猛可他手裡的這點兵力對於帶甲數十萬的南唐來說都不足為懼。另外,讓南唐這邊突然大喜的是,曹彬在攻下采石磯後並未乘勝向金陵進發,而是就待在原地按兵不動。
經過一番分析之後,南唐方麵一致認為曹彬趴窩隻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兵力有限的曹彬很有自知之明,他在等待後續的援兵。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趕快利用主場優勢派兵過去滅了他!這應該是正常人應該具有的思維和反應吧?而且這是在變數時刻都會出現的戰場,南唐這邊所要做的就是趁著曹彬趴窩的大好時機火速出兵吧?
很遺憾,曹彬的趴窩並沒有促成南唐方麵的加速出兵,反而是讓他們放緩了出兵的節奏和步伐。這裡麵原因何在呢?因為南唐方麵認定了曹彬已經是煮熟的鴨子,為了確保可以吞下曹彬,所以他們需要花時間對戰局進行一番周密的部署並調派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前去應戰,等到一切都十拿九穩後再對曹彬發起總攻也為時不晚。
在南唐人還在磨磨蹭蹭地集結兵力的時候,此前遠在安慶水域的宋軍架橋部隊已經帶著他們的那些竹木筏子和龍船火速地趕往采石磯。到了地方後,他們馬上就在曹彬所部的警戒和保護下開始在采石磯水域架設浮橋。有了在石牌鎮成功架橋的經驗且加以無數次的演練,這些宋軍的工程兵乾起活來可謂是輕車熟路。
原來曹彬不是在等待援兵,而是在等人過來在長江上麵架浮橋。情報傳入金陵,李煜和他手下的大臣先是驚愕,然後便是一陣嬉笑和調侃——愚蠢宋朝人竟然妄想在長江上架橋!
李煜向他的寵臣張洎問道“宋朝人真的能搞成這事嗎?”
張洎也是一陣迷糊,但博古通今的張大才子最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種事彆說是現在,就是在以前的書裡也從來沒有看到過有此記載,所以這種事絕對不可能成功。”
李煜聽完頓時就完全放鬆了,他長歎一聲,說道“我也覺得宋朝人這是腦子犯糊塗,想在長江上麵架浮橋,這不是在鬨著玩兒嗎?”
沒錯,如果沒有樊若水這個南唐人,那麼宋朝人即使想在長江上麵架浮橋也隻能是做做夢罷了,而李煜等人這時候也不會想起那個叫樊若水的人。在他們看來,浮橋是絕對架不起來的,等到宋朝人明白這事後自然會知難而退。到時候事情就好辦了,南唐這邊再送點錢過去說不定趙匡胤就會認命了,甚至是死了滅掉南唐的這個心。
李煜還在做著美夢,可三天之後他突然做了一個噩夢宋朝人隻用了短短的三天時間就把浮橋給建好了,而且長江北岸的宋軍潘美所部共計十餘萬的步騎大軍正是通過這座浮橋已經源源不斷地登上了長江南岸的土地!
很遺憾,這一切不是李煜做的噩夢!這是真實發生的事!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