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雷厲風行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9章 雷厲風行

第9章 雷厲風行(1 / 1)

如果你去問大街上任意一個中國的男人願不願意當皇帝,絕大多數的回答無疑都是肯定的,可皇帝真的有那麼好當嗎?外族襲擾甚至是大舉入寇,武將叛亂,文臣攬權,朝廷黨爭,財政赤字,官員腐敗,後宮爭寵,皇子奪嫡,大河決堤,雪災、海潮,旱災、蟲災,饑荒,流民,這些事但凡隻發生一件都足以讓人當場吐血,但作為皇帝這些事如果發生了你就必須得扛著。

當然,如果你說自己就想當一個花天酒地的昏君,隻想過把癮就死,那麼一切自當彆論。可是,如果你想有所作為,如果你想名垂青史而非遺臭萬年,那麼你就得起早貪黑費心費力地加油乾才行,比如說趙光義。不管當時以及後世的人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但他自己是想青史留名的,他發自內心地想做一個好皇帝——超越他哥哥趙匡胤曆史功績的好皇帝,甚至是又一個萬古留名的皇帝!

在公元977年這一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趙光義可謂是乾勁十足,完全可以說是進入了一頓操作猛如虎的狀態,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這一年所取得的成績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我很有理由相信他在登基稱帝之前就已經開始在謀劃著該如何治理這個國家,這就好比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被一把手所壓製的二把手一樣,儘管我沒上台但我絕對相信我能比上麵那個人乾得更好。因此,當趙匡胤真的成為了大宋的皇帝之後他便把那些埋藏在心中許久的計劃毫無保留地付諸實施。

趙匡胤在皇帝這個位置上乾了十七年,但作為開國之君他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而他的第一要務毫無疑問就是統一天下。當輪到趙光義登場時他已經不再把這件事作為他的首要任務,畢竟他哥哥把這事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因此,在開科取仕之後,趙光義緊接著就開始整頓國內的貨幣市場。

這件事的源頭來自於那位在采石磯的江麵上設計並建造了浮橋的強人樊若水,這時的樊若水已經官拜江南轉運使,他所肩負的其中一項職責就是管理江南地區的財政。這年二月,樊若水向趙光義上疏建議由政府出麵大量開采全國各地的銅礦用以製作錢幣並禁止民間開采銅礦,同時他還認為應該禁止江南地區大規模地使用鐵製錢幣並對其予以徹底廢除。對於樊若水的奏請,趙光義一律照準,宋朝由此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貨幣改革。

我們這裡需要先說明一下當時的貨幣市場是怎樣的一種現狀。在唐朝天佑年間之前,中國大地上的貨幣市場是相對穩定的,但在天佑年間由於戰亂頻繁且各地藩鎮各自為政,全國範圍內的貨幣市場便開始出現混亂,而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銅幣的缺乏。為什麼會缺乏?因為兵器裝備對銅的需求量開始激增且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急劇下降。唐朝中後期開始,中國一直處在政治和軍事的動蕩時期,加之五代十國的混亂更是加劇了這種動蕩,因而貨幣市場的這種混亂狀況便一直都沒有能夠得到扭轉。

史稱在天佑年間每百錢實際上隻有八十五個銅錢,而後逐漸遞減,從八十五縮減到八十,再又縮減到七十七,而這隻是官方層麵的說法,具體到了地方上就更是各有各的奇葩之處,反正這個數值隻會比官方規定的少而不會多。趙匡胤登基之後為了穩定國內的貨幣市場便下詔讓每百錢恢複到八十或八十五個銅錢的水平。遺憾的是,這其實也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趙匡胤一時間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的銅錢,畢竟他也要打仗,他對銅的需求量同樣很大。

有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那就是在趙匡胤當政時期宋朝有極個彆的地方每百錢隻有四十八個銅錢。如此我們就不難想象五代時期尤其是梁、唐、晉、漢時期中國的貨幣市場是種什麼狀況,那幾乎可以說堪稱災難和崩潰。

趙光義決定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要想國富民強首先就得讓貨幣市場獲得一個穩定和良好的運行環境,而這就需要中央政府運用行政權力加以乾預。趙光義首先開始在江南地區以及其他出產銅礦石的地區大力開采銅礦,有了這些作為保障之後他才能造出大量的銅錢繼而投入市場再又讓其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

在大力鑄造銅錢的同時,宋朝也開始在全國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區廢除鐵錢,趙光義下令民間將鐵錢全部送官,然後官府再向其兌換同等價值的銅錢。另外,他發出嚴令在此之後若有人再私自鑄造鐵錢將殺無赦。在銅幣大量流向市場之後,趙光義又規定每百錢恢複到七十七個銅錢的水平,而且他還規定了銅錢的質量,也就是每貫銅錢的淨重不得低於四斤半,總之就是必須要確保這些銅錢得是硬通貨。

趙光義整頓和改革貨幣市場這件事的意義和影響有多重大我這裡無法說得完全,但宋朝往後經濟的繁榮是必須要給這時候的趙光義記上一功的,我甚至覺得說他是北宋日後經濟繁榮的奠基者也毫不為過。客觀地說,趙光義雖然在後世被無數的人狂噴,但他對宋朝的文化事業和經濟建設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容被抹殺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不知道這個評價是否中肯和客觀,但作為帝王,趙光義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在為他個人謀取利益和資本,他的所為更是決定著當時的中國在各個方麵的發展和走向。在諸多領域他對宋朝是有功的,而且是大功,這一點必須要承認。

在金融市場小試牛刀之後,趙光義把目光投向了帝國的官場。不是說他在官場上將會有什麼大動作,而是他將用兩個人來開刀並以此昭告天下官吏現在是我趙光義當皇帝了,你們這些當官的都給我守點規矩,有誰敢胡作非為我就要收拾他,不管你是誰,我都絕不饒恕!

撞到趙光義刀口上的這個人名叫王繼勳。此人可是來頭不小,因為他可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小舅子。

王繼勳起初依靠著姐姐王皇後(趙匡胤的第二任妻子、北宋孝明皇後)的這層關係在軍隊裡得了個武職,他仗著自己國舅爺的身份經常胡作非為,甚至是犯下了諸多罪不容誅的罪行,但趙匡胤愛屋及烏經常包庇王繼勳,儘管他也懲罰和責備過王繼勳,但對王繼勳而言這些不過是隔靴搔癢。當趙光義繼位之時,王繼勳這時候正在西京洛陽府當官。按理說,趙匡胤死了之後他就應該夾緊尾巴做人,可他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作惡。

早在京城開封做官時王繼勳就開始吃人,他府中的女仆稍有觸怒於他輕則打罵重則殺戮,而且他殺人的式簡直令人發指他經常將受罰的女仆綁起來然後從身上一片一片地割肉,直到這人最後痛苦地死去。這個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把這些割下來的人肉拿來吃了或是與人共同分食。為了防止府中的這些女仆告發他,他將這些女仆都嚴加看管,以至於他的惡行在很長時間以來都不為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他府中的院牆被雨水給浸塌了,府中的女仆於是爭相出逃才開始讓他的罪行曝光於天下,但即使如此趙匡胤也沒有砍了他的頭,隻是將他貶出了京城。

到了洛陽,這個禽獸仍然不改惡習,他繼續吃人,甚至達到了吃人隻剩下骨頭的境地,然後他就命人把這些骨頭扔到郊外。也正因如此,所以他的府中經常要買入新的女仆,甚至是洛陽城的棺材鋪老板時不時地要去他家裡接活。然而,他是國舅爺,當地的老百姓和官員都不敢得罪他更不敢告發他,更何況即使告發他也未必就能讓他受到應有的懲處,到最後反而有可能遭來他的瘋狂報複。趙光義早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知道了王繼勳的這些惡行,但他那時候也奈何不了王繼勳,可如今就大不一樣了。

當趙光義登基之後,有人向他告發了王繼勳在洛陽吃人的罪行。趙光義大喜,他手中的那把饑渴難耐的大刀正是想舔血的時候就有人往刀口上撞,而且這個人的身份又是如此的招人眼,懲處這人又是如此的具有示範效應和轟動性,拿這人祭旗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什麼?他是太祖皇帝的國舅爺?我哥哥的小舅子?狗屁!現在我是皇帝,他算什麼國舅爺!

為了彰顯律法的公正,趙光義沒有直接把王繼勳給就地正法,他走了正常的司法程序他派出雷德驤前去洛陽徹查此事。

還記得這個雷德驤嗎?就是當初因為告發趙普有不法之事而被趙匡胤一斧頭砸下去弄掉了兩顆門牙的那位大哥。作為與當初的開封府尹趙光義一同搞倒趙普的戰友,雷德驤在趙匡胤駕崩前幾年就已經被召回了京城並擔任戶部員外郎、侍禦史兼知監事。趙光義登基之後,雷德驤又添了一個新職——提點開封府刑獄(掌管開封府境內的各類司法與刑獄訴訟及審理)。

到了洛陽,雷德驤先是以欽差的身份查實了王繼勳的罪行,然後便將王繼勳果斷收監。經過一番司法審訊之後,在無可辯駁的證據麵前,王繼勳全部招認了,這個人渣供認自己前後共計吃掉了一百多個女仆!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趙光義直接下令將王繼勳於洛陽鬨市斬首示眾,與他一並處斬的還有八個給他女仆的人販子以及一個與他一同分食人肉的和尚。不過,這個和尚就死得爽了一點,趙光義親自下令先將這個和尚打斷雙腿,然後再砍頭。

行刑當日,洛陽城裡的居民蜂擁至刑場觀刑,百姓們無不稱頌趙光義的英明聖德。這是趙光義對自己哥哥取得的一個勝利,此可謂一舉雙得,一來懲處了惡棍贏得了民心,二來狠狠地打了趙匡胤一記耳光。

說來這其實是趙光義給他那死去的哥哥抽出去的第二記耳光,因為在處決王繼勳之前他還收拾了另一個人,而這人最終的結局也是僅次於殺頭的流放。

這個人叫張全操,因為敢於直言邊事而讓趙匡胤對其很是賞識,趙匡胤讓其出任西北邊關重鎮靈州(今寧夏靈武)的知州。按理說山高皇帝遠,張全操即使是趙匡胤的寵臣也不至於很快就成為剛剛繼位的趙光義的眼中釘,可趙光義就是盯上了他並收拾了他,而且是讓其一生都不能翻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事其實也怨不得趙光義,因為張全操這次捅的簍子實在是太大了。仗著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地方大員,張全操在邊境貿易上從來不跟當地的少數民族兄弟講什麼規矩,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強買強賣,而他倒黴就倒在這事上。

靈州周邊地區就是草原,這地方牲畜眾多且尤其盛產優質馬匹。在向當地蕃族兄弟購買馬匹時,張全操手下的人經常以劣質的貨物換取對方的馬匹,這事發生一兩次也就算了,可張全操把這當成了慣例。靈州地區的番族兄弟雖然文化不高,但他們也不是傻子,終於有一天這些人集體憤怒了——他們拒絕再與張全操進行馬匹貿易。張全操大怒,他派人抓了十八個所謂的“肇事者”並將這些人全部處死,然後他把對方的羊馬等牲畜全部搶奪了過來。

此事徹底點燃當地番族的怒火,各部落的首領們聯合在一起聚眾襲擾邊地,靈州一帶的漢人一時間慘遭屠戮和劫掠,宋朝的西北邊疆由此動蕩不已。自覺還未坐穩皇位的趙光義這時候當然不想大舉用兵,為了平息事態,他派人帶著大量的金帛前去招撫當地的各部落首領並許諾從此互不侵犯,而且他還向對方保證一定會嚴懲張全操。如此一番周章後,靈州地區的緊張局勢終於得到緩和。事後,張全操被關進了監獄,他最終被一頓大棒子伺候並流放海島。

王繼勳和張全操,一個是趙匡胤的小舅子,一個是趙匡胤的寵臣,一個是內地的權貴,一個是邊關的地方大員,一個被殺頭,一個被流放。趙光義的這一記組合拳打出去讓世人都看見了他的公正和嚴明,而這兩個身份和背景都不同一般的人相繼被他收拾更是在殺雞儆猴。他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和自己的哥哥是不同的,他不允許在他所治理的國家裡出現不法之事和不法之人,不管這些人身份和背景如何他都敢收拾。通過這兩件事,趙光義不但向全天下傳遞出了他要整頓官場風氣的決心,同時他這也是在建立他的個人威望和形象,順帶著他也把自己哥哥的神聖形象給結結實實地黑了一把。兩相對比之下,他可是比太祖皇帝還要熠熠生輝。

開科取仕,規範貨幣市場,整頓官場風氣,這一頓操作下來,趙光義算是讓全天下的人都領教了一番這位曾經的大宋第一能吏的本事。那麼,接下來他又要準備乾什麼呢?彆急,在開始進行下一步大動作之前,趙光義也不知道是基於何種目的竟然再一次地狂撒鈔票,而這一次受益的人則是清一色的趙氏皇族和朝廷權貴。

宰執集團的三位宰相薛居正、沈倫、盧多遜以及樞密院的兩位長官曹彬和楚昭輔分彆被趙光義賞賜銅錢五百萬、銀三百斤。另外,兩位軍隊高官宣徽南院使潘美、北院使王仁鎬被賜錢三百五十萬、銀兩百斤。換算過來,薛居正等人單是得到的銅錢就相當於如今的三百多萬人民幣,潘美等人則是兩百多萬人民幣。

接下來是趙氏的皇族齊王兼開封府尹趙廷美獲賜絹一萬匹、錢五百萬,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獲賜絹五千匹、錢五百萬,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獲賜絹三千匹、錢三百萬。

禁軍的高級將領也有封賞,殿前都指揮使楊信、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獲賜銀六百斤、殿前都虞侯李重勳、馬軍都虞侯李漢瓊、步軍都虞侯劉遇、神衛軍左右廂都指揮使楊美分彆獲賜銀三百斤。

這次同時受到賞賜的還有前南漢皇帝劉鋹、前南唐國主李煜,趙光義下令從今以後除了給這二人正常的俸銀外再加賜其他名目的生活供給費用。

還是那句話,宋朝的這些頂級權貴們遇到趙光義這樣的老板還能說什麼?難道要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再者說,這個新老板不但出手大方外,而且他這段時間的工作其實也著實乾得相當不錯。得了,逝者如斯,如今之計大夥兒還是跟著這位新老板好好地過日子吧!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