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十萬宋朝的傾國之兵在鎮州停留了長達十餘天且磨刀霍霍之際,遼國人又在乾什麼呢?按理說是該全員戒備準備迎擊宋朝接下來可能性很大的“入侵”行動了吧?抱歉,事實並非如此,後來的事實證明遼國人這時候完全就是在例行公事地在幽州城裡優哉遊哉地當城防隊員。
這時候駐紮在幽州附近的遼軍其實力還是相當可觀的,除了幽州城的原有守軍,這裡還有幾個月前奉耶律賢之命前來協防幽州的遼國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以及遼國乙室部大王耶律撒合的所部兵馬,而被郭進打敗的遼國南府宰相耶律沙以及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領的軍隊這時候也在幽州附近。這些人的總兵力在史料上無法細查得清楚,但以這些人的身份其總兵力加起來至少也是五萬到十萬人的規模。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遼國的這幫高級將領事前並未預料到宋軍竟然會在滅亡北漢後隨即就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千裡躍進向他們殺過來。
李唐王朝在公元907年傾頹以後,後來的幾代中原王朝都在內憂外患中掙紮求生,將近百年以來遼國人幾乎就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敵兵犯境,從來都是他們南下入寇,幾時見過中原王朝的軍隊敢於主動找他們的麻煩?倒是有一個例外,那位縱橫於五代末期的柴榮曾經帶領大軍北上伐遼並從遼國人的口中硬生生地奪下了三關之地。
不過,當年的遼國皇帝可是遼國曆史上有名的昏君加暴君的耶律璟,而且當時遼國的邊防幾乎毫無防備,這才讓柴榮兵不血刃地撿了個大便宜。相比於此,如今遼國的南府宰相、南北兩院大王及其所部兵馬都在幽州駐紮,試問初上戰場且之前毫無軍功可言的宋朝皇帝趙光義敢對遼國動什麼歪心思嗎?不敢——這是駐紮在幽州的遼國大佬們普遍性的想法。對他們來說,宋軍主動來犯實在是太魔幻了,即使宋軍會來但至少也要休整一段時間,而眼下的這個六月是絕對安全的,可問題就出在宋朝的這位皇帝這一次不按套路出牌。趙光義的決定不但讓宋朝的將領們感到錯愕,就連遼國那邊也是怎麼也沒有料到。
出其不意,這一點趙光義還是做到了的。如果把現在的他比作是一名球場上足球運動員,那麼他的這個帶球過人的動作不但晃倒了隊友,而且還把對手也給晃倒了。於是,趙光義帶球開始長驅直入。
鐵蹄錚錚,旌旗遍野,公元979年6月的盛夏時節,宋朝數十萬的大軍如潮水一般跨過了宋遼兩國邊境正式進入遼國境內。趙光義將行營設在了金台頓,然後就地招募當地百餘民眾作為大軍行進的向導,同時趙光義派遣禁軍東西班指揮使孔守正作為大軍先鋒前往岐溝關(今河北易縣)打探軍情。
麵對宋朝舉國之兵的來犯,城內並無大軍駐防的易州隻能選擇閉關守城。孔守正當夜趕赴易州城下,接下來他的舉動堪稱令人咋舌。這位早年曾經跟隨趙匡胤親征太原並與何繼筠一道在石嶺關大敗遼軍的宋軍猛將獨自翻過城外的矮牆,然後穿越城外的拒馬鹿角直接獨身來到了護城河邊。
他扯開嗓門向城上的守軍大喊道“我乃宋朝禁軍東西班指揮使孔守正,叫你們的刺史出來回話!”
等到遼國易州刺史劉禹來到城頭,孔守正直言由宋朝的皇帝陛下所率領的數十萬親征大軍已經進駐金台頓,明日即將到達易州城下,是戰是降還望刺史大人早做決定。劉禹當然知道宋軍的動向,但是孔守正的這一番話還是讓他禁不住地後背發涼,他自知手裡的這點兵根本不是宋軍的對手,他幾乎沒怎麼猶豫就決定以城請降,他命人放下吊橋邀請孔守正入城商議第二天的獻城事宜。孔守正也不含糊,他單人入城憑借一己之力威服遼國的邊境前沿重鎮易州。
第二天,公元979年6月21日,身披甲胄的大宋皇帝趙光義帶領宋軍的千軍萬馬進入了易州,他留下千餘人守城,然後大軍隨即繼續向北進發。在易州的前方就是與幽州呼吸相聞的涿州(今河北省涿州),而在涿州城外宋軍的前鋒終於是與遼國人的大軍遭遇上了。
在得知宋軍大規模入境的消息後,幽州城裡的遼軍各位大佬們這才如夢初醒,敵人竟然真的是來了,而且對方還是由其皇帝陛下所率領的幾十萬親征大軍。邊境已經被輕易突破,而易州更是不戰而降,麵對如此危局,遼國的這幫耶律們怕了嗎?怕了?笑話!向來驕橫的遼國人什麼時候害怕過?或許在白馬嶺被郭進一頓暴揍險些連老命都丟在那裡的耶律沙和耶律抹之是對宋軍還心存忌憚和畏懼,可有人沒有他們的這個心理問題,誰啊?遼國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
耶律奚底點兵派將帶領著遼國乙室部落的大酋長耶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兵出幽州,他們殺氣騰騰地向著宋軍北進的方向迎頭衝了上來,誓要給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朝人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在涿州城外圍的沙河之畔(今河北易水河),兩軍終於是迎頭相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麵對由遼國北院大王率領的遼軍鐵騎,宋軍的兩位先鋒主將、同為禁軍東西班指揮使的傅潛和孔守正毫不畏懼選擇了立馬與敵接戰。這些宋軍隻是大軍的先鋒部隊,其兵力著實沒法與遼國的北院大王所帶領的大軍相提並論,但這些人與之前在白馬嶺大敗遼軍的宋軍將士們一樣勇敢地拔出了自己的鋼刀,然後舉刀衝向了遼軍的軍陣。
兩軍隨即在涿州城外展開了一場血戰,宋軍將士以遠超於遼軍的氣勢和勇氣與人數遠遠多於自己的敵軍死死地纏鬥在了一起。一場惡鬥下來,遼軍絲毫沒能從這些宋軍的身上占到半點便宜,而就在兩軍陷入鏖鬥之際,宋軍大將高懷德和劉延翰率領所部兵馬趕到了戰場。最後的結果不再具有什麼懸念,在宋軍後續部隊強大而淩厲的攻勢之下,耶律奚底所部大敗而逃。耶律奚底重複了之前耶律沙的命運,而被他扔在戰場上的遼軍殿後部隊則倒了血黴,這些人除開被殺的之外,單單是被宋軍生擒的就有五百多人。
戰前不可一世而此刻卻在向北而逃的耶律奚底這下算是清醒了,他終於明白耶律沙當初為何會遭遇近乎於恥辱的失敗,他也不敢再暗自嘲笑耶律沙是個膽小鬼了。幽州城裡的耶律沙還在心有餘悸,而他耶律奚底現在卻隻想找個地方痛哭流涕並開始思考人生。這一仗耶律奚底被打得徹底地懷疑人生,此戰他到底損失了多少兵馬不得而知,但他因為這次的戰敗而導致整個人就此報廢。耶律沙雖然慘敗於白馬嶺,但此人後來在戰場上重新為自己正名並找回了尊嚴,但耶律奚底卻是從此一蹶不振。戰後耶律奚底因為戰敗之責被遼國皇帝當眾以劍背擊打,而這也是他留在史書裡最後的印記。
另外,這一戰還請記住另一個人的名字——宋軍的先鋒將領傅潛。很多年後,當趙光義的兒子趙恒繼位之後,這個在此時意氣風發敢於以劣勢兵力同遼國人野戰決勝的宋軍勇士將會在曆史上大放異彩——以一種恥辱的、飽受爭議的方式。
沙河之戰讓親眼目睹了戰鬥整個過程的涿州城軍民是震顫肝膽這就是傳說中不堪一擊、經常被我們打著玩的中原王朝的軍隊?這明明是對方把我們的軍隊打著玩啊!
有了這種肉眼所見的震懾力,當趙光義率領大軍到達涿州城之下之後,涿州城的表現就顯得是那麼的自然而然了——涿州此時的最高長官、涿州判官劉原德沒有做任何的反抗,他親自出城向趙光義請降。
燕雲十六州分彆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在這十六個州裡,瀛州和莫州在柴榮去世前已經被奪下,而如今涿州已下,幽州城已是近在眼前且二者之間再無任何的阻礙,一旦拿下了十六州裡戰略價值和軍事、經濟價值最大的幽州,那麼再拿下其餘的十二州也就易如反掌。時不我待,趙光義來不及去品味勝利的喜悅,更來不及休整,他命令大軍急速行軍,他要趁勢直取幽州——這個讓柴榮和趙匡胤一生都心向往之但卻從未踏足的夢中之地。
公元979年6月23日,宋軍全軍連夜抵達幽州城下。
麵對數十萬的宋朝舉國大軍,一向驕狂的遼國人不敢與之正麵對決。經過幽州城裡一幫遼國軍政高官的一陣商議,最後他們想出的禦敵之策是讓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負責率兵守城,而耶律沙、耶律奚底以及耶律斜軫等人則率領數萬遼國騎兵分散於城北各處伺機與宋軍接戰。
相信當這個決定出來以後韓德讓的心裡是止不住地在罵這幫耶律們的老娘你們倒是跑出去了,然後把我一個人留在城裡去承受幾十萬宋軍接下來的攻城壓力,而你們卻躲到城外麵去,嘴上說是什麼伺機待敵,可一旦發現情勢不對你們這幫人說不定比兔子跑得還要快。彆跟我說什麼遼國人絕不後退,耶律沙和耶律奚底你們這兩個老小子又不是沒有逃跑過。就你們這幫契丹大爺的命金貴,老子的命就不值錢啊!
不過,牢騷歸牢騷,韓德讓還是得強打精神留在城裡等待著承受宋軍的蹂躪。他親披甲胄巡視四城且日夜都不卸甲,實打實的一個忠君愛國、愛崗敬業之模範賢臣。他這樣其實也是彆無選擇,他如果丟了幽州城或是投降了宋軍,那麼他可能會保留住一條小命,但他老子韓匡嗣以及他的所有家小恐怕都會被耶律賢砍了腦袋。
或許有人會說你韓德讓是一個漢人,你怎麼就沒有一點民族大義呢?很遺憾,這個事對於韓德讓來說還真的談不上。在這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韓德讓的家庭背景,他本人甚至包括他老子韓匡嗣都是生於遼國長於遼國,在戶籍本上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遼國人。
再者說了,當時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民族情結,即使有,可對比當今的現實世界就能發現在個人性命以及全家人的福祉麵前,這種所謂的民族情結對於很多人來說也實在是值不了幾個錢。古往今來的無數漢奸是不是漢族?古今數不勝數的賣國賊是不是漢族?擱眼下說,某些躲在海外的各種眼巴巴地等著看大陸出點狀況的敗類是不是漢族?
對於這時候的韓德讓來說,他隻知道自己必須要守住幽州,唯有如此他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住自己的家人。所以,千年以後我們也彆對韓德讓太過苛責。不說彆的,那些詛罵韓德讓的人,如果換了你是韓德讓,你會怎麼選?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彆人,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此即為賤人也。
在宋遼兩國關於國運走勢的這場超級戰役到來之時,曆史選擇了由韓德讓來決定這場戰役的勝負走向,而在這之前,他可以說是毫無功績可言,他能夠做到遼國南京留守這個高位上全是沾了他老子韓匡嗣的光,但就是從這一刻起韓德讓抓住了命運賜予他的為自己正名並從此在遼國騰步青雲的機會。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