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將門虎子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37章 將門虎子

第37章 將門虎子(1 / 1)

自打從幽州回京之後,趙光義的日子就一直沒有舒服過,而趙德昭之死更是讓他心情極度複雜。還不等他緩過神來,他這一個多月以來最為擔憂的一件煩心事真的就找上了門。

就在趙德昭自殺幾天後,遼國皇帝耶律賢決定發重兵對宋朝攻打幽州一事進行軍事報複,說是報複其實還算委婉的說法,耶律賢這一次明擺著是要給宋朝來一次大出血。耶律賢命韓德讓的老爹——遼國燕王韓匡嗣為主帥,遼國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軍,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抹之等人領兵隨行,全軍總計十萬人南下伐宋。遼軍這統兵將領的陣容可謂是空前的豪華,這陣仗如果不能把宋朝的軍隊打個落花流水他們都不好意思回去。

敵人大軍入侵,宋朝這邊好在也是提前就做好了防備。早在耶律賢集結兵力準備伐宋的時候,趙光義就通過遼國境內的宋朝間諜得知了此事,他一麵命令河北前線的將領做好抵禦的準備,一麵派遣內衣庫使張紹勍、南作坊副使李神佑等人率領京城的禁軍趕赴前線進行增援。

得益於前期的情報預警,宋軍北方前線的各部駐軍紛紛向宋遼邊境地帶的滿城(今保定市西北方向的滿城區)集結。首先到達戰場的是鎮州都鈐轄、雲州觀察使劉延翰所部,他駐兵於滿城的徐河一側,準備在這裡跟遼軍一決勝負。很快,李漢瓊、崔翰、趙延進、李繼隆等人也在遼軍到達戰場之前相繼率領所部趕到了滿城。

看到這裡不知道有人是否會發現宋軍屯駐在北方前線的這些將軍裡麵少了一個人——駐守鎮州的宋朝河陽節度使崔彥進。他這次其實也來了,隻不過他另有任務,而這個任務就是繞道至遼軍的背後伺機踹遼軍的屁股。

這裡就要說到趙光義“運籌帷幄”的本事了。他在戰前就預料到了遼軍不久之後會對宋朝進行軍事報複,所以他不但派了重兵駐守邊境,而且連怎樣跟遼國人打仗他都提前做好了安排宋軍集結完畢之後全軍列為八陣,每陣一萬人,每陣相距一裡地,如此便可四下呼應彼此救援。另外,崔彥進必須要在戰前繞道至遼軍的背後,等到戰事呈膠著狀態時突然從遼軍的身後殺出,如此前後夾擊定然會大敗遼軍。

這就是趙光義的如意算盤,可憐了這些從屍山血海裡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宋朝大將軍們,他們在戰場上的一舉一動都要聽從超級軍事發燒友和軍事理論家趙光義同誌的安排,否則就是違抗聖旨。這一招的源頭來自於宋朝的第一戰將趙匡胤,他在當皇帝之後曾經數次向即將奔赴戰場的將領傳授作戰陣圖和作戰方略,而且每一次他都料敵如神從而讓宋軍大獲全勝。不過,這話可是要分開說,趙匡胤不單是戰將,更是帥才,他有資格這樣做,可你趙光義算什麼?你上陣砍過人?你率軍贏得過輝煌的勝利?都沒有,他隻是一個在家裡閉門造車的軍事理論家,而且還是一個經過實踐證明非常失敗的軍事理論家,但他自己認為他的軍事理論和戰略部署是天才之作。

如此帝王,何其偉哉!

客觀地說,趙光義的這個作戰計劃其實是相當完美的——至少在理論上如此,但問題在於他的不知應變。在他的認知裡,不但宋軍要聽他的安排,連遼國人也要按照他的思路來打仗,這就非常惡搞了。

在皇命麵前,宋朝的將軍們不敢抗命,他們按照趙光義的布陣圖將全軍分成了八陣,然後坐等遼軍的到來。幾天後,十萬遼軍鐵騎從北而來,在地動山搖且塵土蔽日的磅礴氣勢下,十萬遼軍排成一字長蛇陣向宋軍撲來。一看這架勢,宋軍的士兵臉上紛紛開始出現懼色。

彆著急!這時候的遼軍並沒有開始發動進攻,他們隻是剛剛抵達戰場而已,當他們發現宋軍已經在徐河邊上嚴陣以待也隨即在河對麵紮下了營寨。

宋軍的右龍武將軍趙延進在遼軍到來之時立即領著幾個親兵登高遠望,然後他急衝衝地趕到了宋軍的帥帳。

他對帳中的宋軍諸將說道“我剛才看了遼軍的陣勢,他們密密麻麻地從東到西根本看不到首尾。如果他們就這樣朝我們衝過來,那我們這次絕對死定了。我們是八個方陣,一旦被敵人分割包圍就會相繼被吞食。要想打勝仗我們現在就必須要變陣,我們也可以像遼軍一樣把全軍合為一陣,這樣我們才有勝算。雖然這樣做會違抗皇命,但如果不變陣我們就會失敗,變陣打敗敵人總比戰敗強吧?

可惜的是,趙延進這一頓唾沫橫飛並未打動宋軍的這些將軍們,崔翰等人還是眉頭緊鎖。趙延進說的這些他們都懂,他們何嘗不想變陣,可是變陣就意味著違抗聖旨,這可是要殺頭的大罪,就是說即使他們打贏了這場仗也有可能要殺頭。另外,他們還有一個擔憂你趙延進說的是很有道理,可是如果變陣之後我們還是打輸了,那該怎麼辦?

聽到這話,趙延進挺直了脖子大聲地吼道“如果變陣之後我們還是輸了,那麼所有責任由我一個人承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同樣很可惜,趙延進這慷慨激昂的宣言並未讓崔翰等人兩眼放光,這些人還是低頭對著趙光義的陣圖默不吭聲。這裡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你趙延進雖然和當今皇上是連襟,可大宋的淑德皇後尹氏早就死了,你趙延進到時候如果真的出事了,恐怕後宮裡也沒有人會出來幫你說話,我們這條命押在你身上可不怎麼保險。

值此全軍十萬將士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另一個人勇敢地站了出來,此人在這個時候還顯得有些寂寂無名,但他的大名在兩宋三百餘年的眾多名將裡可謂是熠熠生輝。這個人就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前樞密副使李處耘的長子——李繼隆!

李處耘因為在平定荊湖期間與當時身患重病的宋軍主帥、趙匡胤的結義大哥慕容延釗不睦,最後慘遭趙匡胤的罷黜並被外放至淄州為官。這件事連帶著也讓當時隻有十三歲的李繼隆遭了殃,他本以其父的恩蔭擔任宮廷供奉官,但隨著父親的被貶他也被除名。所謂落難的鳳凰不如雞,李處耘得罪了慕容延釗還不算什麼,可關鍵在於慕容延釗在幾個月後就死了,這讓趙匡胤為此而痛哭流涕,他更是把慕容延釗之死的罪責怪在了李處耘的頭上。這個時候也沒人敢往李處耘的身邊靠,此人終此一生也沒能再翻過身來,三年後他在淄州抑鬱而終。

不過,老子英雄兒好漢,這話放在李處耘和李繼隆父子身上同樣是再恰當不過。雖然外放被貶,但李處耘並未對自己的兒子降低要求和期望,少年時期的李繼隆在李處耘的嚴格要求下勤學武藝並練就了一身將來征戰沙場的好本事。

李繼隆的人生轉機出現在公元967年趙匡胤的生日那天,作為開國元勳的家屬,他與母親前往開封為趙匡胤賀壽。時隔三年,趙匡胤對慕容延釗的思念以及對李處耘的怨憤都開始回歸理智,看到這對孤兒寡母,他一時間也追念起李處耘當初的戰功以及對他的擁戴之功,於是李繼隆被官複原職。很快,年及弱冠的李繼隆被派往剛剛征服的蜀川去擔任果州和閬州的監軍負責平定當地的匪患。李繼隆的母親擔心他的安全,於是準備聯絡李處耘的老部下跟隨李繼隆一同隨行,但這被李繼隆給拒絕了。

他對母親說道“此行孩兒自會建立一番功業,母親無須勞煩諸位叔伯,此事還望母親勿憂。”

在蜀川任期屆滿之後,李繼隆受命回京,在山嶺險峻的蜀道上他連人帶馬墜入山崖,但所幸他大難不死被一棵樹給掛住了並被人給救了上來。不久,李繼隆又被派往湖南平定當地的蠻族叛亂,也不知道當地的長官是不是因為李處耘的原因而對李繼隆刻意刁難,他隻給李繼隆派了三百名僅僅手持刀盾的士兵去討平數千蠻族匪幫。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李繼隆就是用這三百人將數千匪兵打得大敗而逃,而此戰親自操刀上陣的李繼隆不幸被毒箭射中手足且命在旦夕,但他最後卻奇跡般地大難不死並活了下來。此戰過後,少年將軍李繼隆的勇武之名傳遍宋境,就連趙匡胤聽說此事後也是對其嘖嘖稱讚。

開寶初年,李繼隆奉命帶領一隊士兵到定州去戍邊,當時的定州軍事主官正是後蜀末代皇帝孟昶的兒子孟玄喆。當時孟玄喆正在軍中舉行射箭比武競賽,得知李繼隆是李處耘的兒子,孟玄喆也想開開眼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猛人李處耘的兒子究竟是不是有乃父的遺風。結果讓孟玄喆甚是歎服,李繼隆張弓搭箭全部射中靶心,而且他在孟玄喆麵前舉止謙恭、溫文儒雅,完全不像是一個純粹的武夫。

這次的會麵讓孟玄喆對李繼隆有了一個流傳後世的評語此人他日非吾所能及也。一個年輕人能夠被能文能武且心性高傲的後蜀前太子、此時的宋朝定武軍節度使孟玄喆如此讚譽也著實難得。

在此之後,李繼隆又參與了宋朝覆滅南唐的戰爭,但他並未出現在金陵城下,他當時的任務是負責保護宋軍在長江航道上的後勤運輸線。在此期間,李繼隆數次打退南唐軍隊對宋軍後勤運輸線的侵擾,他還被南唐水軍的箭矢射中了頭盔,也多虧了那個頭盔質量好,否則這位未來的宋朝一代名將可能在當時就早早地一命嗚呼了。

平定南唐之後,李繼隆因功被封為莊宅副使,不久之後又隨同趙匡胤巡行西京洛陽府。當時,劉遇負責統領隨行的宋軍為趙匡胤保駕護航,而李繼隆則是負責巡檢趙匡胤禦營四周的安全。趙光義登基之後,李繼隆更是前途一片光明,原因隻有一個,他的妹妹因為趙光義的上位而成為了當朝的皇貴妃。

趙光義禦駕親征太原之時,李繼隆也隨行其間。在太原城下,宋朝的彰德軍節度使李漢瓊以主將的身份親自帶領宋軍攻城,李繼隆當時就在他的身邊與其一同登城奮戰,北漢軍隊的投石機將李繼隆身邊的親兵當場砸中身亡,然而李繼隆麵不改色繼續奮戰。在李漢瓊被趙光義強行要求撤離戰場時,李繼隆身為當朝國舅爺更是親自為李漢瓊斷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幽州之戰,李繼隆與郭守文作為宋軍的先鋒負責清掃遊弋在幽州城外的遼國散兵,他們先後擊潰了好幾支數千人規模的遼軍騎兵。高粱河之敗,宋軍全線南撤,全軍上下當時都處在慌不擇路的潰散中,但這裡麵唯有李繼隆所部陣容嚴整護送著隨行的部分王公大臣及其家眷緩緩有序而退,遼軍見此竟也不敢對其進行追擊。

好了,李繼隆的事先說到這裡,後麵還有他大把的出場時間,我們現在要說的是李繼隆這時候的故事。

值此兩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就要展開激烈廝殺且己方的布陣明顯不合理的危急關頭,眼見作為當今皇上的連襟站出來說話都不管用,李繼隆覺得他應該站出來了。既然皇上的連襟說話不管用,那他這個當今皇上的大舅子說話應該管用了吧?

李繼隆對身邊的袞袞諸公說道“打仗最重要的是要隨機應變,戰場上哪有什麼定勢可言?我們現在必須要變陣,如果皇上今後要追究變陣的責任,那麼就由我李繼隆一人承擔違命之責!”

果然,有了當朝國舅爺這一番話,崔翰等人立馬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兩眼瞪得溜圓。好了,國舅爺都說他願意獨自承擔變陣的責任,那我們還怕個啥?變陣!

於是,一聲令下,八萬宋軍由八個方陣變為前後兩陣,眾將士隨即都麵露欣喜之色。這個事太好理解了,這就好像八個人打十個人,對方十個人是抱團衝鋒,而這邊卻是八個人各自為戰,這怎麼能不讓人心驚膽戰?可如果是這邊的八個人也抱成一團,那這局麵與之前相比可就是天壤之彆。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 靈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