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當時的條件所限,當宋軍將糧草和軍械物資準備齊全並開始向交州進軍的時候已經是公元981年3月。侯仁寶率領一部宋軍通過陸路率先越過邊境攻入了交州,但此時宋軍的水軍主帥孫全興卻與侯仁寶在作戰方略上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孫全興認為應該等到寧州刺史劉澄的水軍與他會合之後再行出兵,也就是說他不同意侯仁寶先行從陸上進兵,但侯仁寶在這個時候卻認為應該急速進兵不能給黎桓太多的備戰時間,所以這就有了侯仁寶的先期出兵。他急啊,急著立下大功掃平交州然後回到京城安享晚年,於是侯仁寶獨自率領所部人馬一路如狂飆突進一般地很快便來到了白藤江。
黎桓戰前命人在白藤江的水麵上打下巨型木樁試圖阻擋宋軍渡河,但這些玩意兒隻是個擺設。白藤江之戰宋軍大勝,斬首數千敵軍,俘獲戰船二百餘艘,兵器鎧甲過萬。戰敗之後,黎桓被迫退守支棱江。
白藤江之戰的勝利讓侯仁寶被衝昏了頭,在他眼裡黎桓的軍隊似乎不堪一擊。他再次派人催促孫全興趕快過來與他會合,但孫全興執意要等水軍到來後再進兵。固執的孫全興就此釀下大錯,這個錯誤不但會害死侯仁寶,而且連他自己的項上人頭也會因此而搬了家。
就在侯仁寶準備繼續進兵之時,黎桓派人送來了降書,這讓侯仁寶大喜過望,這意味著他就此大功告成,意味著交州被他一個人給搞定了。侯仁寶忘乎所以之時,災難正在向他悄然逼近。由於得到了降書,宋軍隨之放鬆了戒備就等著黎桓哪天親自過來投降,這像極了宋遼之間的滿城之戰,侯仁寶在這一刻更是被韓匡嗣附了體。眼見詐降成功,黎桓瞅準時機率軍於夜裡偷襲宋軍,毫無防備的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支棱江之戰宋軍損失慘重,侯仁寶更是落得個被黎桓生擒然後斬首的可悲下場。
更為讓人抓狂的是,就在侯仁寶被黎桓偷襲之時,已經與劉澄會合並由水路前出尋敵決戰的孫全興因為一路上沒有遇見敵軍而又打道回府。他怎麼可能找得到敵軍?黎桓這個時候早就撤離了白藤江,孫全興找他乾架的時候他正在支棱江暴打侯仁寶。
在擊敗了侯仁寶之後,黎桓馬上又率軍主動向侯仁寶的副手陳欽祚所率領的另一支宋軍發動了強攻。此時的陳欽祚已經獲知侯仁寶兵敗被殺之事,他的反應是隨即下令所部趕緊後撤,可就是在陳欽祚後撤的時候黎桓追上了他並在他的屁股後麵狠狠地踹上了一腳。陳欽祚的軍隊其實不能叫後撤,而是叫逃跑,逃命的軍隊哪裡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這一戰宋軍同樣是死傷慘重,越南的史書是這樣記載宋軍當時的慘狀欽祚軍大敗,死者大半,屍填原野。
陸路的宋軍就此遭遇大敗,走水路的孫全興與劉澄也因此不敢再與黎桓交戰,他們就此從原路回撤到了宋朝境內。此時對於還留在交州境內的宋軍殘兵而言,除了戰事的不利導致軍心震恐之外還有一個事比這更為的鬨心——那就是氣候和水土不服。久居內地的宋軍這時有很多人都因氣候原因和水土不服而患上了疾病,軍中因疫病而死亡的人數占到了全軍的三成,如此局麵造成宋軍的戰鬥力嚴重銳減。這時候如果黎桓再派兵殺來,那宋軍的下場很有可能就是個全軍覆沒。
值此全軍危亡之際,隨軍的廣南轉運使許仲宣一麵上奏朝廷請求罷兵,一麵命令全軍撤回廣西境內。許仲宣在未得到朝廷回複的情況下就讓全軍撤軍,有人提醒他這樣做可能要被殺頭,許仲宣回道“如果等到朝廷的批複下來,隻怕到時候我們已經屍橫遍野了,殺我一人而讓千萬人得活,我死亦無恨。”
與此同時,許仲宣緊接著也上疏自行彈劾自己未經批準就下令撤軍回國之罪。
得知宋軍在交州大敗,趙光義倒也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經曆過以武力滅亡北漢以及高粱河之敗的他這個時候對勝敗得失早已經看透了。勝不足喜,敗不足憂,這話在勝利者嘴裡說出來是一番味道,但在失敗者嘴裡說出來卻又是另一番味道,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種隻有成熟的人才能修煉得出來的心性。對趙光義來說,征伐交州本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便宜,勝利了固然可喜可賀,但失敗了也對宋朝的元氣和國力沒什麼損失,畢竟宋朝這次出兵也就兩三萬人的規模,而且還不是由名將統帥的精銳之師。
話雖如此,但這卻並不代表他趙光義就可以容忍這次的失敗,他反而對此次戰敗的責任人進行了極為嚴厲的處罰閣門祗候王僎(後周樞密使王樸的兒子、楊業之死的直接責任人王侁的弟弟)、軍器庫副使賈湜(趙光義當王爺時的王府幕僚賈琰的兒子)、寧州刺史劉澄三人因為督軍不力或逗留不進之罪於邕州被就地正法(命令下達之時王僎已經病死,他也就此免了砍頭的那一刀);孫全興被押赴開封下獄,隨後也被處死;陳欽祚、郝守浚、崔亮三人雖然保住了小命但卻被貶官為團練副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至此,宋朝第一次征伐交州的戰爭宣告結束。對宋朝以及趙光義來說這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事雖然心疼但卻不會肉疼,可對侯仁寶來說卻是把老命都搭進去了,而對於還活著的趙普來說這就是深仇大恨一件。趙普的仇人自然就是盧多遜,他認定是盧多遜生生地害死了他的妹夫,這筆賬他會給盧多遜記著,不久之後他會對盧多遜加倍奉還。
說完了侯仁寶的兵敗,現在讓我們再把視線從嶺南收回並把時間退回到公元980年,因為就在侯仁寶準備發兵交州的同時宋朝舉國的目光幾乎都不在南方,而是在北方——因為遼國人再次大舉入侵了。這也就是說,宋朝在這個時間段裡分彆在南北兩個戰場上同時用兵。
這一次遼國的入侵不同於韓匡嗣和蕭咄囉的十萬兵馬南下,遼景宗耶律賢為了這次的南征可是準備了足足有大半年之久,等到夏日過去,等到草原的駿馬都膘肥體健之時他才率領大軍離開上京向南開拔。這年的深秋十月,耶律賢的親征大軍到達遼國的南京幽州
高粱河之戰的勝利對耶律賢來說早就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滿城和雁門關之戰遼軍都是大敗,這兩仗遼軍的損失遠遠超出了宋朝在高粱河之戰裡的損失。人生如賭場,輸急了眼的耶律賢能夠保持大半年的冷靜才決定征伐宋朝已經是極為難能可貴了。眼見自己手下的將領不能替他完成複仇的心願,於是他決定親自動手誓要給自己也是給東亞乃至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強國找回尊嚴。
對於這次南征,耶律賢不但在兵力和軍事部署上做足了功課,這位儀式感無比強烈的遼國皇帝在戰前還舉行了極為隆重且複雜的戰前祭祀典禮。這套儀式和程序分了好幾次才算走完,首先他命巫師祭祀天地神靈以及掌管戰事的兵神,然後又祭祀了全軍的旌旗和戰鼓等軍械,最後是以亂箭射死戰俘(射鬼箭)作為整套儀式的結尾。無比虔誠地搞完了這些封建迷信活動之後,耶律賢率領遼軍的千軍萬馬如洶湧的潮水一般漫過了宋遼的邊境。
趙光義其實早就知道遼國即將南侵,遼國那邊鬨出那麼大的動靜怎麼可能做到掩人耳目?就在耶律賢忙著祭祀天地鬼神的時候,趙光義下令萊州刺史楊重進、沂州刺史毛繼美率領所部兵馬馳援駐守關南的崔彥進,亳州刺史蔡玉、濟州刺史陳廷山率軍支援定州,單州刺史盧漢贇率軍支援鎮州。
多說一句,這個濟州刺史陳廷山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記性好的人應該記得他曾是楊業的部下,當年宋軍攻伐北漢時他率領的巡邏隊遇到了宋軍的主力,於是在力量對比無比懸殊的情況之下他選擇了投降並加入了宋軍。他後來的結局更是有意思,因為跟同僚不和加之又是北漢的降將,他為此而沒少在同行那裡受鳥氣,一番掙紮之後他寫信給遼國的南部戰區總司令耶律休哥,決定與其內外呼應謀奪宋朝的城池。耶律休哥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他竟然把回信送到了宋朝霸州知州石曦的手裡。這個石曦的來頭更大,他竟然是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的侄兒。石曦等人得信之後一麵將此事火速密奏給趙光義,一麵設計將陳廷山給抓了,陳廷山最後的結局是被公開處斬並陳屍三日。
好了,陳廷山在這裡突然冒出來我順便多說了幾句,從此人的遭遇上麵其實也多少可以看出楊業的命運。同樣是降將,而楊業更是為宋朝立有大功且極受趙光義恩寵和信任之人,他招身邊人眼紅嫉妒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再將話題回到耶律賢和趙光義的身上來。
細看趙光義的戰前部署其實很容易就能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他為什麼不把兵力集中在一起?為何要四處設防以至於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耶律賢要來搞事情肯定不會提前通知趙光義他要在哪裡開刀,整個宋朝的北方邊境幾乎都是一馬平川,遼國人的騎兵可以隨意選擇攻擊的地點,為了防止被遼軍一打即穿,宋朝這邊隻能是采取多點防禦的策略。沒辦法,作為防守的一方在這方麵注定了要吃大虧。
在整個宋遼戰爭的過程中宋軍其實一直都在吃這方麵的虧。宋軍為了實施全麵防禦就必然導致兵力分散,遼軍則經常是幾萬甚至十幾萬大軍一起出動,這要單挑的話,分散於各處的宋軍即使能夠有數萬的軍力也指定死得很慘。後來為了應對這種超級尷尬的局麵,宋朝在定州設立了一座超級軍營,這是一個可以跟遼國的大兵團實施戰略決戰的龐大軍團,同時各處軍事要地和重要城池也配備了相應數量的守備部隊,如此才讓這種尷尬的局麵稍微有所改善。不過,這種部署其實仍然有漏洞。
多年以後,蕭燕燕帶著她的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禦駕親征直撲澶州甚至想直接打到開封去,他們的策略就是近乎瘋狂地大膽穿插,他們不但不去招惹沿途的宋軍各個軍寨和城池,甚至連定州大營的宋軍也不去招惹,而守在各處城寨裡的宋軍則隻能毫無辦法地乾瞪眼,因為遼國人是騎兵,而宋軍步兵居多,人家想去哪裡你根本攔不住,除非是遼國人想跟你打架,否則你根本奈何不了人家。
這就是宋朝的悲哀,這也正是為什麼終北宋一朝幾乎所有的帝王都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的原因。如果宋朝有燕山和太行山的這兩個門神,那麼遼國人怎麼可能一出國門就能在廣闊的河北大地上撒著歡兒地策馬奔騰。
俗話說顧上了腦袋沒顧上腚,趙光義這個時候還看不到那麼遠,他隻知道自己眼下隻能做出這樣的部署。你遼國人隻要和某個地方的宋軍糾纏在了一起,那各地的宋軍就可以隨即趕來參戰就此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拚殺,甚至於趙光義本人都可以親自上來跟遼國人打一架。
感謝上蒼的眷顧,這一次耶律賢禦駕親征其本意就是想跟宋軍來一場超級會戰。耶律賢對於千裡躍進去掏趙光義的老窩這種事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現在的興趣就是來跟趙光義痛痛快快地打一架。
遼軍此次南侵並不出乎趙光義的預料,耶律賢這次為了報仇雪恨而親自跑到了遼國的南京幽州也不出乎趙光義的預料,但讓趙光義沒想到的是耶律賢這一次竟然會親赴前線,他本以為這個從小就病懨懨的遼國皇帝隻是會待在幽州城裡靜候戰報。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