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遷是一條足以興風作浪的蛟龍固然不假,但此時在各個方麵都顯得很稚嫩的他根本就沒資格讓趙光義拿正眼瞧他,趙光義這時候隻知道自己正值春風得意之時。他先是打倒了趙廷美,繼而又是兵不血刃地儘收黨項五州之地,正當他開懷大笑之際,更大的狂歡再又接踵而至,這件事甚至是讓宋朝舉國的臣民都跟著一起拍手稱快——這年九月,遼國皇帝耶律賢病逝,年僅三十四歲。
耶律賢登基之時遼國正處在曆史的低穀期,他從遼穆宗耶律璟手裡接過來的無疑是一個爛攤子。誠然,耶律賢或許談不上是遼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但我們必須承認正是他讓日漸頹廢的遼國再又重新振作,而且遼國也正是通過高粱河之戰再次確立了自己東亞軍事霸主的地位。很難想象的是,如果宋朝第一次征伐幽州之時遼國的皇帝還是耶律璟,那麼曆史會如何走向。
毫無疑問的是,遼國是在耶律賢的領導下保住了幽州,保住了遼國的南疆屏障。在這之後,耶律賢開始了對宋朝的軍事報複,雖然他的報複難言成功,可至少他通過親征遏製了趙光義的野心並讓其在多年之內都未敢輕易地對遼國再次發動大規模的北伐。從這一點上來說,耶律賢是一個合格的君主,而且他能夠做到任人唯賢。正是在他的主政下,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成為了遼國在軍事上的兩根擎天巨柱,這二人對遼國的貢獻和重要性說到天那麼大都不為過。
不過,由於其自小就體弱多病再加上他在其父母被殺的“火神澱事變”中驚嚇過度,這導致其健康狀況一直都不理想,這也直接讓他身邊的一個女人被推上了曆史的舞台中央。就如同唐高宗李治一樣,在繁雜的國家政務和軍務麵前,耶律賢的身體狀況讓其難以承重,而他的皇後蕭燕燕也就成了另一個武媚娘開始幫著自己的丈夫打理國政。在中國曆史上女主當國的例子並不少,秦國的宣太後、漢朝的呂太後、唐朝的武則天、宋朝劉太後都是曆史上響當當的女中豪傑,而蕭燕燕的大名以及其對遼國的貢獻相比於這些人來說其實毫不遜色。
耶律賢死的時候剛剛年滿三十四歲,此時的蕭燕燕也隻有二十九歲,而他們的兒子、遼國的皇太子耶律隆緒這時候還是一個不滿十二歲的孩子。那麼,接下來這遼國的皇位該是由誰來繼承?耶律隆緒嗎?未必!
在遼國之前的曆史上皇位父死子繼的現象並非定式,耶律德光的繼任者是他的侄兒且是通過戰爭手段贏得皇位的耶律兀欲,而耶律兀欲的繼任者又是他的堂兄弟、他二叔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璟,耶律璟的皇位則是由他的侄兒耶律賢繼承。有著這麼多的傳統和先例,你耶律隆緒這麼一個小屁孩憑什麼就覺得自己是最有資格繼承遼國皇位的人?
在耶律賢病重行將大漸之時,遼國的上層就已經是暗流湧動,一大堆的耶律們正兩眼放光地盯著那把即將虛位以待的龍椅,一場圍繞著皇位繼承權的明爭暗鬥悄然展開。蕭燕燕此時是勢單力薄,儘管在曆史上遼國的蕭氏一族可謂是終朝鼎盛,但由於蕭燕燕的老爹、遼國前北院樞密使蕭思文早在十幾年前就已遇害身亡,況且整個蕭氏家族此時也因為皇位的爭奪而分成了好幾派,因而蕭燕燕現在是急需援手。於是,在耶律賢病危之時,蕭燕燕派人暗中緊急聯係了自己的老相好、此時的遼國南院樞密使韓德讓並希望他能夠趕緊過來幫她穩住局麵。
結合曆史上留下來的諸多細節我們可以斷定韓德讓跟蕭燕燕之間確實有過一段舊情,值此老相好麵臨危局之時,韓德讓沒等皇帝的宣召就帶領親兵直奔耶律賢的行營。此時的耶律賢雖然還沒有咽氣但卻已經是處在彌留之際,韓德讓和蕭燕燕就此開始著手準備後事。這個後事可不是耶律賢的喪葬大禮,而是如何讓年弱的耶律隆緒順利登基。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無疑就是兵權,要想讓耶律隆緒順利登基很大程度上就得取得兩位軍方大佬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的支持,隻要這兩人表示支持,那麼耶律隆緒的皇位就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耶律休哥在這件事情上是何態度在史料上無從查證,但作為此時官拜“於越”的遼國第一重臣且是軍功最大的軍方大佬,耶律休哥無疑是支持耶律隆緒上位的。至於這其中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正所謂知遇之恩,恩同再造,耶律休哥能有今日的榮光和權力全是拜耶律賢所賜。作為一個知恩圖報的鐵血硬漢,耶律休哥就衝這一點也要誓死力保耶律賢的兒子成為遼國的新任皇帝。至於耶律斜軫,他的另一層身份正是蕭燕燕的侄女婿,況且他同樣深受耶律賢的知遇之恩,因此韓德讓幾乎是沒有怎麼費勁兒就將其給爭取了過來。
當韓德讓帶著耶律斜軫準備前去見耶律賢最後一麵時,遼國的這位皇帝已經駕崩而去,他們所看到的是此時正泣不成聲的蕭燕燕。丈夫駕崩而去,皇族裡的各位耶律們手握重兵對皇位虎視眈眈,南邊的宋朝更是與遼國早已結成了死敵,而自己卻是一對孤兒寡母,如此局麵讓蕭燕燕怎能不痛哭流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蕭燕燕淚眼朦朧地對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哭訴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奈何啊?”
見此,耶律斜軫當即向蕭燕燕表了自己的忠心“太後你隻管信任臣等,其他的事你根本無需擔憂,我們全都幫你搞定。”
於是乎,在以蕭燕燕為核心的遼國“四人集團”的精心謀劃下,凡是掌有兵權的各位遼國皇族相繼被調離遼國的機要部門或是被直接解除了掌兵之權,他們甚至是被勒令居家待命不得擅自出府。在陸續接管或是掌控了遼國的軍政大權後,耶律隆緒最終得以順利登基,蕭燕燕則以皇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並總攝軍國大事。要說這事為什麼會辦得這麼順利,其實原因同樣也很簡單,韓德讓帶兵控製了大內,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的大軍則在外麵震懾全局,在這三隻鐵拳的強力威懾之下,遼國皇族裡的那幫耶律們儘管心有不甘但最後也隻能是乖乖地聽話。
新帝登基,除了大赦天下自然就是大行封賞已經是位居於越這個極品官職的耶律休哥被加封為遼國南麵行軍都統負責整個遼國南部的軍政事宜,耶律斜軫則被加封為遼國北院樞密使並成為僅次於耶律休哥的遼國第二號重臣。不過,這裡需要提醒各位,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看似占據了遼國臣僚的頭兩把交椅,但同樣對耶律隆緒立下了擁立之功的韓德讓其實才是遼國此時真正的男一號。沒錯,他確實是男一號,他的權勢甚至淩駕於小皇帝耶律隆緒之上。
韓德讓此時的頭銜是“司徒兼政事令”,換成今天的官職就是首相或總理大臣,而且韓德讓還掌管著皇城和皇帝行營的防務。這些還不算什麼,更為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韓德讓就此和遼國的當朝太後雙宿雙飛,儘管他沒有什麼名分,但這二人已然開始過起了出雙入對的夫妻生活。還有讓人驚掉下巴的,遼國小皇帝耶律隆緒對韓德讓待之如父,每天他都要派遣他的弟弟耶律隆裕代替他去向韓德讓問候起居,而且隻要一看到韓德讓的大帳就得立馬下車或下馬步行著走進去。
這時候遼國的大權與其說是掌握在耶律隆緒的手裡還不如說是掌握在他媽媽蕭燕燕的手裡,但與其說是掌握在蕭燕燕手裡還不如說是掌握在韓德讓的手裡。作為漢人,我們其實對此沒必要感到有哪怕一絲一毫的暢快,韓德讓的身上確實流淌著漢人的骨血,但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鐵杆遼國人,宋朝對於他來說是仇敵,是敵國,終其一生他都在全心全意地為遼國服務。
韓德讓這樣做其實也沒什麼好去責怪他的,畢竟他生來就是一個遼國人,而且細看往後的曆史就會發現韓德讓對遼國的進步和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遼國能從一個不識禮數隻知道為了權力和利益而野蠻殺戮的蠻邦變為與宋朝一樣重視詩書禮樂、大興農業、明刑嚴法且倡導民族平等的文明國家,他韓德讓在這裡麵可謂是功不可沒。
史書把這些功績都記在了蕭燕燕或者耶律隆緒的頭上,但顯而易見的是蕭燕燕背後的那個男人才是這一切真正的主導者。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但蕭燕燕這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其實也有一個極其成功的男人。
說完了這些,我們再來聊點八卦。
之所以要說韓德讓極其成功是有原因的,這一點我們在前麵的章節裡也有提到過,放眼中國曆史上的所有權臣很難找出第二個韓德讓,更難找出比他更為傳奇的人。試問彆的權臣有誰跟當朝太後雙宿雙飛?有誰可入朝不拜?有誰做到了讓當朝的皇帝對其以父禮待之?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韓德讓的這種待遇幾乎可以比肩多爾袞,但多爾袞是什麼身份?多爾袞最後的下場又是什麼?他是皇太極的弟弟,是皇族宗室,而且也是順治皇帝的叔父,可韓德讓呢?他不但是一個漢人,而且還不是遼國的皇室宗親,但遼國的小皇帝終其一生都將韓德讓當成老爸一樣地敬重。
這些或許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但至少可以證明蕭燕燕對韓德讓是真情一片,這些事如果不是她安排的,那耶律隆緒指定不會這樣做。還有更勁爆的事,蕭燕燕此後不久又派人給韓德讓的正牌夫人送去了一杯毒酒,從此她就獨霸了韓德讓的靈魂和肉體。當然,韓德讓並不是她的男寵,除了韓德讓之外,蕭燕燕的宮闈之中再沒有進過彆的男人。
以上的事實隻能讓後世之人相信那個傳說,那就是這二人確實在早年就是一對即將成婚的情侶,即使兩人後來都各自成婚但也沒有斬斷彼此間的那份真情。不清楚耶律賢是否知道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如果他知道,那麼還真的佩服一下他的胸懷和氣度。換了彆人是耶律賢,韓德讓的小命估計早就沒了。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耶律賢還因為韓德讓在幽州之戰裡立下了大功而對其大加封賞,韓德讓由此成為了遼國南院樞密使從而位列遼國頂級大臣的行列。
如此說來他們這幾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很有意思。韓德讓的老爹韓匡嗣備受耶律賢的寵信,這是因為他早年在病床上跟韓匡嗣建立了深厚的醫患關係,而這勢必也讓耶律賢和韓德讓在很早之前就打上了交道,而且很有可能他倆之間的私人關係還相當不錯。如此說來,蕭燕燕自然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走進了他們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耶律賢隻能是默默祝福這兩人,但在當了皇帝之後本就對蕭燕燕傾慕已久的他毫不客氣地從韓德讓的手裡把蕭燕燕給搶了過去,韓德讓對此隻能是徒呼奈何。可是,世事難料,韓德讓和蕭燕燕終究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