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其實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此時身為西路軍主帥的潘美身上。
趙匡胤初登帝位之時,趙普等人建議他殺掉柴榮的幼子,在場的所有人裡麵唯有潘美不吭聲,他隻是低頭掐柱一副痛苦狀。直到趙匡胤主動問起他時,他才說自己既不想讓趙匡胤懷疑自己的忠心,但又不想看到自己的前主子柴榮的幼子慘遭屠戮。另外,當年在攻打南漢的賀州城時,隨軍轉運使王明建議大軍應該急速攻城,可其餘將領卻持反對意見,麵對眾將的爭論,潘美也是選擇了沉默。這個事我們之前就提到過,潘美對敵人足夠的凶狠,但對同僚卻總是以和事佬的麵目示人,尤其是同僚之間發生爭執甚至是敵對時他的態度總是沉默。用占星學來說,潘美的骨子裡具有典型的天秤座的特質和人格——不想得罪人。
因此,此時當王侁和楊業意見不一且王侁把忠誠這個大殺器搬出來刺激楊業時,潘美的沉默也就不難理解了。難道他這個主帥和副帥楊業要一起反對監軍大人扛起的這麵“忠君”的大旗嗎?如果潘美這樣做了,你信不信王侁可能會就地打滾並高呼軍中有人要造反了?
回到戰場。
計議已定,潘美和王侁帶著伏兵在陳家穀躲貓貓,而楊業出兵的時間則選擇在了淩晨時分的寅時(三點至五點)。儘管楊業如此的小心謹慎,但遼軍主帥耶律斜軫還是提前得知了楊業的動向,他當然不知道陳家穀有宋軍的伏兵,他隻知道楊業已經帶著一隊人馬趁夜向自己殺了過來。雖然手握絕對優勢的兵力,但耶律斜軫卻想逗一逗楊業,簡單的暴力廝殺在他看來缺乏藝術美感,他不但要勝利而且要玩出花來——他命令遼將蕭撻凜(就是十幾年後在澶州城下被宋軍的床子弩爆頭的那位老兄)提前在楊業進兵的路上設下了伏兵。
等到兩軍相遇,楊業率部發起了衝鋒。一陣廝殺過後,讓楊業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遼軍竟然被打得大敗而逃。楊業這一下估計也是醉得不輕,本來他是做好了敗退的準備,連撤退的路線都提前規劃好了,可眼前的事實卻是遼軍敗退了。楊業最初並未衝動地下令追擊,可在左右的競相請求下,楊業動搖了,他下令追擊,他犯了和曹彬同樣的錯誤——身為主將卻被部下所鼓動。
楊業帶著宋軍開始追擊,可他們沒有想到耶律斜軫這次的敗退是故意為之。等到將宋軍成功地引到伏擊圈後,蕭撻凜的伏兵四起,而耶律斜軫這時候再又率軍返身殺回,楊業所部就此陷入了重圍。
再來說陳家穀的潘美和王侁。
這兩人從天還未亮之時就開始等,等到午時將近他們也沒有看到楊業所謂的“敗退而回”,可按照約定的時間楊業這時候早就該回來了。他們都知道這一仗楊業是不可能贏的,可為什麼都到這時候了他還沒敗退回來呢?楊業全軍覆沒了嗎?不可能,這裡又不是平原,遼軍的騎兵再厲害也不可能全殲楊業所部,他們至少也會逃回幾個殘兵敗將。那這到底是怎麼了?
等得實在是有些不耐煩的王侁命人登塔遠望,而這一望非但沒有看見遠方的滾滾煙塵向他們這邊飄來,反而是這煙塵距離他們是越飄越遠。其實,此時的真相是遼軍正在佯裝敗退,而楊業正在引兵追擊。
王侁的腦瓜子靈光一閃不好,壞了,這個楊業真的是太厲害了!我說他怎麼還沒回來,原來這老小子竟然真的把遼軍打敗了,這個軍功可是了不得啊!不行!老子要去搶這個軍功,不能讓楊業獨享此功!
王侁命令全軍出擊,他要去追上楊業去搶楊業的軍功。潘美呢?史書的記載是身為主帥的潘美竟然無法阻止監軍王侁的擅自行動。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想想當初耶律沙的境遇,耶律敵烈帶兵渡河攻擊宋軍時他也是無法阻止。王侁帶著人馬走出二十裡之後,他突然得到前方的最新戰報楊業中伏,此時正被遼軍圍攻。
得報之後,王侁的反應不是馬上去救楊業,而是掉頭就跑。前麵是十萬遼軍,他如果過去多半是個肉包子打狗的結局,他王侁可不是什麼孤膽英雄,他可以對著小鬼李繼遷齜牙,但麵對耶律斜軫這個大魔鬼,他隻會被嚇得魂不附體。再者說,楊業既不是他的皇帝更不是他的老子,即使深陷重圍的人是主帥潘美,他也未必會去救。
王侁命令大軍趕快跑路,耶律斜軫現在還在圍毆楊業抽不出手來乾彆的事,而此時的百姓也已經安全撤離,他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王詵這一逃相當徹底,他不但一口氣逃回了宋境,而且還把設在陳家穀的伏兵一起給帶跑了。在王侁想來,十餘萬遼軍圍毆楊業那麼一點人肯定是十拿九穩,楊業這次是死定了,他根本就不可能活著回來。
這邊楊業從午時開始被遼軍圍攻,一番拚死力戰他終於是帶著殘存的士兵突出了重圍,他們開始按照之前的預定計劃向陳家穀撤退。耶律斜軫在後麵緊追不放,一路上宋軍損失慘重死傷殆儘,等到楊業等人帶著渾身的創傷敗退到陳家穀時,時間已經是這天的日暮時分,他們本來是該在中午的時候就撤到這裡的,可耶律斜軫的佯裝敗退和伏擊完全將楊業的計劃打亂。換言之,楊業其實犯了一個大錯,他就不該去追擊耶律斜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楊業的身邊此時僅存百餘人,他們從這天的淩晨出發戰至此時的日落時分,這些渾身鮮血的勇士曆經九死一生總算是來到了陳家穀,這意味著他們安全了,因為這裡有人會接應他們。可是,當他們舉目四望時卻發現陳家穀的兩側山頭是空空如也,可他們的身後則是遼軍騎兵的鐵蹄所卷起的漫天塵土。
麵對此情此景,楊業是悲從中來,這個在戰場上一身錚錚鐵骨的硬漢此時撫著自己的胸口不能自已地放聲痛哭。傷心和絕望籠罩著他,強烈的自責也在吞噬著他,他本來可以不去冒這個險的,可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還是領兵出戰了,拚死殺出重圍之後他以為自己得救了,但沒想到自己最後還是難逃一死。更加讓他痛心疾首的是,他所帶出去的這些將士今天都將因為他對耶律斜軫的貿然追擊導致中伏大敗而全部命喪於此,他實在是無法原諒自己!
一番痛哭之後,自知今日必死的楊業決定在此以身殉國。他對身邊的百餘名跟隨他一路死戰的士兵說道“我今日決定以死報國,你們都有父母妻兒,如果今天你們跟我一道戰死沒有多大意義。現在你們趕緊撤走,我來為你們斷後,你們要留著自己的有用之身今後還可尋機報國!”
眾人皆被楊業的這一番話所打動,他們紛紛流淚不止,最後沒有一個人願意離去。楊業也不再強求,麵對已經迫近的遼軍,決心以死殉國的楊業拿起兵器騎上了戰馬,他向著對麵的遼軍義無反顧地殺了過去,在他的身後是一百多個同樣決心在此地以死報國的熱血男兒。
楊業大喝著衝入了敵軍陣中,他先後擊殺遼兵數十人、身中十餘刀仍然奮力死戰,而他身邊的士兵則相繼倒下。此戰之中,楊業的兒子楊延玉戰死於敵軍叢中為國殉難,嶽州刺史王貴張弓搭箭射殺遼兵數十人,最後他的箭都射儘了,他又再以雙拳擊敵,前後再又斃敵數十人,但最終他還是因力竭而被遼軍斬殺。
戰至最後,宋軍全都戰死了,隻剩下了楊業一個人。此時的楊業也已傷重力儘,更要命的是他的戰馬也身受重傷以至無法繼續戰鬥下去。人馬皆重傷之下,楊業策馬躲進了一片密林,但他那一身顯眼的大將戰袍在密林間隱約可見,遼將耶律奚低一箭射過去正中其身,楊業翻身落馬被遼軍生擒。
擒獲宋軍大將楊業讓遼軍上下是興奮不已,耶律斜軫親自來看他的這個俘虜,但他是來羞辱楊業的。他對楊業說道“你和我大遼爭鬥了三十餘年,今日卻終成我的階下之囚,你不覺得羞恥嗎?”
楊業的回答儘顯其英雄本色——有死而已,吾何懼哉!
耶律斜軫本想著拿楊業這個被俘之人大做文章,可楊業沒有遂他的心,楊業被俘之後絕食三日而死。
故事歸故事,真相歸真相,情懷歸情懷。楊業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還需要冷靜去看待,宋朝的史書說他是主動絕食而亡,但楊業重傷被俘直到最後以身殉國其死因隻有遼國人才是最有發言權的,楊業的死因在遼史的記載裡是——“瘡發不食,三日死”。就是說,楊業極有可能是因為身體上某個部位的外傷導致其無法進食而亡,那麼他的這個創傷很有可能就是咽喉或下顎,但考慮到他被俘之後還跟耶律斜軫有過態度強硬的對話,那麼這個導致他無法進食的傷處很有可能就是在下顎,至於是刀槍傷還是箭傷就不得而知——當然,這隻是我們的一種推測而已。
楊業死了,耶律斜軫沒有給予楊業應有的尊重,他將楊業的首級砍下,然後傳送給了遼國的皇廷。蕭燕燕再又命人這位宋軍西路軍副帥的首級送給幽州的耶律休哥,她還特意傳旨讓耶律休哥將楊業的首級傳示遼國三軍以壯軍威。
在得知楊業死亡的消息並追查其死因之後,自覺被遼國嚴重羞辱的趙光義對造成楊業敗亡的三個主要責任人做出了處罰主帥潘美被連降三級,檢校太師變成了檢校太保,罪魁禍首、西路軍監軍王侁被革去官職並流放金州,為王詵幫腔的劉文裕流放登州。楊業被追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趙光義另賜其家布帛千匹、糧千石,楊業的長子楊延昭被加封為崇儀副使,楊業的其餘五個兒子以及和楊業一同戰死的王貴的兩個兒子被朝廷特錄為宮廷供奉官或殿直。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