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趙光義這邊剛剛向道家的神靈們表示了自己的虔誠,但緊跟著宋朝的西北邊境就再又鐵蹄奮起煙塵蔽日——這一次不是李繼遷又開始作妖,而是遼國人終於又打過來了!
也不知道這次遼國人是怎麼想的,宋朝陷入兩線作戰之時他們不趁火打劫,可當宋朝擺平了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的動亂並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卻出兵寇邊了。這回遼國人進犯的目標既不是河北也不是山西,而是宋遼交界的陝西府州(今陝西省府穀縣),遼國的領兵大將則是韓德讓的弟弟、遼國西南麵招討使(西南戰區總司令)韓德威。
韓德威這次帶來了一萬契丹鐵騎,另外還強行從遼國西南邊陲多個民族的部落武裝那裡征召了近萬餘兵馬一起進犯宋朝。遼軍從振武(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出發,一路上風馳電掣直奔府州方向而來。
消息傳來,府州的宋軍在永安軍節度使兼府州知州折禦卿帶領下準備迎敵,而折禦卿的頂頭上司、宋朝此時在河東路的最高軍事統帥張永德在得知消息後卻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占卜手冊《太白萬勝訣》開始為這次即將來臨的戰事做預測。
作為後周世宗陛下柴榮的妹夫、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曾經的老上級,此時已經六十七歲的張永德在默默地一番掐指運算之後突然開懷大笑。隨後,他對身邊的一眾幕僚說道“韓德威進兵的時間選對了,但老天爺這次不站在他這邊,值此歲星對衝之時貿然發兵乃兵家大忌。韓德威此戰必敗,我們這次根本不用為折禦卿操心。”
左右聞聽此言皆默然不語,但心裡卻都在犯嘀咕你這個老頭子一臉輕鬆且說得頭頭是道,可這種事誰敢打包票?到時候打了臉看你又會怎麼說?
張永德坐鎮太原當然有閒工夫替折禦卿占上一卦,可作為此次事件的直接受衝擊者,折禦卿顯然不能坐等韓德威如張永德卦象所言的那樣自行潰敗。
說到折禦卿,我們這裡就很有必要提及一下在北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折家軍”——請注意,這個折字在姓氏裡得念shé。
如果我們要說北宋的將門世家,地處大宋西北邊防的府州折氏絕對當仁不讓地要占據一個名額,而後來將星璀璨的大宋西軍當中的種(chong)家和姚家也得占據一個名額,這兩家我們到時候會有更詳細的說明。事實上,相比楊家將裡麵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的三代而終,折家、種家和姚家才更有資格被稱之為北宋的將門世家。
折家軍的開山之祖是折宗本,此人是唐懿宗和唐僖宗時期的人,其家世代居住在府州。折宗本早年投身行伍,最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升到了振武軍五鎮都知兵馬使的位置。他的兒子折嗣倫在此基礎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官至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而真正奠定了折家將門世家地位的正是折嗣倫的兒子折從阮。
折從阮年輕時跟隨李存勖征伐天下並成為李存勖的親兵將領,李存勖稱帝之後,折從阮出任府州刺史就此開始為後唐鎮守一方。石敬瑭取代後唐建立後晉的代價之一就是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府州雖然不屬於十六州的範圍但卻也在割讓之列,可折從阮愣是不從皇命反而率眾奮起抵抗遼國對府州的接管。麵對這麼一個不好招惹的硬茬兒,遼國人也就此放棄了對府州的奢望,折從阮也由此成為表麵上稱臣於中原王朝但實際上卻製霸一方的地方藩鎮。
五代更替,折從阮相繼向後漢和後周稱臣,他在後漢時期官至府州團練史兼領朔州刺史、振武軍節度使。後周時期,折從阮先後擔任北方四鎮的宣義、靜難、保義、永安軍節度使。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折從阮病逝,享年六十四歲,後周太祖郭威追贈其為中書令。
接替折從阮掌理府州軍政大權的是他的兒子折德扆,此人與其弟折德願終生對後周以及後來的北宋都忠心效命,期間更是數次出兵協助柴榮和趙匡胤征戰各地。北宋乾德二年,四十八歲的折德扆離世,其長子折禦勳接替其位,但此人命不長久,趙光義登基的第二年他就死了,接替他控扼府州的正是他的弟弟、此時正率兵準備迎戰韓德威的折禦卿。
折禦卿參與過公元979年北宋滅亡北漢的戰爭,期間他率軍大破北漢可嵐軍城並陣斬和擒獲數名北漢高級將領。戰後,折禦卿因功升任崇儀使,隨後又遷官為府州觀察使、永安軍節度使。也正是從折禦卿開始,北宋中央政府對府州的掌控權明顯加強,雖然府州知州的位置始終都由折家子孫擔任(繼承),但真正掌理政務的是朝廷派來的府州通判,折家也慢慢地由最初的一手獨攬軍政大權的標準藩鎮變成了真正的為國戍邊的將門世家。
折氏一門世代為中原王朝鎮守府州,自折禦卿之後,其後世子孫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皆為北宋名將,無論是抵禦遼國還是後來在參與對西夏的戰爭中他們都衝鋒在前。家門如此名將輩出且曆代子孫都為宋朝立下過赫赫軍功,再加上折家數代人對宋朝蒼天可鑒的耿耿忠心,我們據此說折家是北宋第一將門世家其實也毫不為過。一切如正史裡對折氏所描述的那樣雖不無世卿之嫌,然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扞,可謂無負於宋者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後再說兩點,《楊家將》裡的主人公楊業的妻子——那位小說裡的佘太君正是折禦卿的親姐姐。小說裡給她改了姓,但她真正的姓氏其實是折。另外,折氏一門其實是和李繼捧與李繼遷家族一樣,他們都是黨項族人,但不同的是,折氏世代忠於中原王朝並隨時聽候調遣,而李氏家族裡則出了一個畢生矢誌抗宋且立誌於稱霸一方的時代梟雄李繼遷。
有一個設想很有意思,如果李繼捧當初沒有因為李氏家族的內亂而向大宋獻地,那麼作為旁係的李繼遷是否會有出頭的那一天?又是否會有後來的赫赫聲名以及那一番足以讓他死而無憾的驕人功績呢?或者說,李繼遷是否有可能會像折禦卿一樣成為拱衛宋朝西北邊疆甚至是把遼國人打得丟盔棄甲的一代名將呢?
如此畫麵著實大美,美不勝收!
好了,回過頭我們再來說韓德威在公元995年正月的這次南下犯邊。
韓德威此次進犯其實也不是想攻城掠地,史書上沒有對其出兵原因的記載,估計也就是出於習慣帶著一大票人過來想搶一些漂亮姑娘和錢財回去,這種事有一個專用詞彙——打草穀。
遼國在未完全漢化之前是不給士兵糧餉的,除了皇帝的近衛親軍,其他士兵基本上都是自備兵器和戰馬,這些人平時是牧民,扔下馬鞭拿起刀槍跨上戰馬就是士兵。遼國的軍隊之所以戰力強悍,除了本身騎射技術高超以外,這種通過戰爭的掠奪可以快速發家致富的獎勵機製也是一大原因,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所搶到的一切的物品(包括女人)都是他們的私人財產,這可比什麼戰後發賞之類的口頭承諾更能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欲望。
蕭燕燕當政時期,遼國在各方麵都已經開始逐步且深入地進入漢化,比如他們也開始由政府出資為軍隊增置武器裝備以及為士兵按時發放軍餉。但是,對於韓德威麾下的這種常年都在邊關待著的遼軍來說,打草穀就是掙外快,而且這比工資還掙得多。再者說,山高皇帝遠,他們出去打個草穀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作為主帥,韓德威帶著大夥兒一起出去打草穀反而還可以為他博得一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既是如此,何樂而不為?
按說你韓德威要來打草穀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你常乾這事,可你來個百八十人也就算了,這次竟然帶著幾萬人來打草穀就實在是有些囂張了。另外,韓德威這次出兵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被他強行征調的這些部落武裝有好些是不願意來跟他搶劫的,這些人不但有抵觸情緒甚至還對這次強行征兵的韓德威懷有很深的敵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對韓德威極為不利的情況,那就是在他進兵之前就已經走漏了風聲。這次被韓德威所裹挾的黨項部落裡有人提前將此事告知給了同為黨項人的折禦卿,此人甚至連韓德威的進兵路線也都一並告知給了折禦清,這就讓折禦卿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應對此次戰事。為了達到攻擊的突然性,自以為聰明的韓德威這次決定不走大路而是走地勢險峻且道路崎嶇的山路,折禦卿將計就計決定在遼國人回軍的路上設下伏兵以待之。
遼軍一路上暢通無阻地進入了宋境之內,但折禦清早就下令府州全境實施堅壁清野戰術,本以為能夠發一筆橫財的遼軍走了老半天卻什麼也沒搶到。如此局麵讓韓德威猛然發覺情況好像有些不對勁兒,他深知如果繼續這麼走下去,那他這幾萬人馬很有可能會前胸貼後背地往回趕。在進退之間幾度猶豫之後,儘管心裡有萬千個不情願,但韓德威最後還是被迫下令原路回軍,他這一次的大掃蕩最終以兩手空空而慘淡收場。
垂頭喪氣的遼軍在行至子河汊時,折禦卿提前埋伏在此處的伏兵突然殺出,一路行軍的遼軍麵對宋軍的突襲根本毫無準備,而宋軍則是一陣瘋狂地砍殺。就在兩軍激烈交鋒之時,遼軍的身後突然著了“大火”——戰前被韓德威裹挾的數個黨項部落在這個時候突然反水,為大軍充當後衛的他們詐言有大股宋軍從後麵衝了過來並以敗兵之勢衝擊遼軍的主陣。正在前方的山路上與宋軍激戰的遼軍就此軍心大亂,他們以為自己被宋軍給前後夾擊了,無心戀戰的他們這時候隻想著趕緊逃命。遼軍就此開始自相踐踏,慌亂中很多遼軍士兵都被後麵的隊伍直接就給撞下了山穀的懸崖。
此戰遼軍被宋軍斬首五千餘級,其中單是將官就有二十餘人,墜崖者更是數以千計,契丹本族的一萬人馬在此役中折損大半,僥幸衝出去的遼軍為了活命更是扔下大量的戰馬和輜重涉水過河逃之夭夭。要說這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還真的是有幾把刷子的,韓德威在如此絕境之下竟然也像個年輕人似的憑借自己超一流的水上功夫成功地逃到了河對岸,雖然他成了一隻落湯雞,但這條老命至少是保住了。
子河汊之戰無疑是折禦卿軍事生涯的高光時刻,可讓人感到惋惜甚至是痛心的是,這一戰的大勝卻像是折禦卿整個人生裡的一場最為壯麗和絢爛的煙花秀——當繁華落儘,世間隻剩下一片塵埃。
就在次年的十二月,一直病體纏身的折禦卿突然病重,此時再又跟宋朝翻臉的李繼遷和韓德威都得知了此事。於是乎,在李繼遷的不斷慫恿之下,韓德威再次發兵南下欲報子河汊戰敗之仇。已經處於生命彌留階段的折禦卿抱病領兵禦敵,當韓德威親眼在陣前見到頂盔披甲的折禦卿立於軍前這個事實後,先前還誌得意滿的韓德威頓時氣餒乃至於竟然不敢下令進兵。
得知折禦清病重的消息,他的母親派人勸他回去就醫,但韓德威此時並未退兵,折禦清隻得命人向母親回信道“折家世受國恩,強寇未滅,禦卿之罪也,臨敵安可棄士卒自便!死於軍中,乃其分耳。望母親無念我,忠孝豈得兩全!”
說完,自知命不久矣的折禦卿也不禁是當眾潸然淚下。第二天,他就病逝於軍中,年僅三十七歲。趙光義聞之悲痛不已,他追贈折禦卿為侍中並任命折禦卿的兒子折惟正為洛苑使兼知府州。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