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走了,那個帶給他此生最大屈辱的人也幾乎是在同一年先於他撒手人寰——在曹彬過世的半年前,公元998年12月1日,遼國的南京留守、大於越、宋王耶律休哥死於遼國南京幽州。得知噩耗,遼國皇帝耶律隆緒下詔為耶律休哥之死輟朝五日,同時耶律隆緒任命皇弟耶律隆慶為梁王並接替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
對於耶律休哥這個敵人,我們同樣也無需多說什麼。
趙光義此生最大的恥辱和曹彬此生最大的恥辱都是拜此人所賜,此人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將趙光義和曹彬所卷來的強大洪流給硬生生地擋了回去並讓這股洪流最終反噬在了宋朝的身上。他是一個改變了宋朝曆史和中國曆史走向的人,若不是他在高粱河畔渾身是血地在近乎於絕望的逆境中對趙光義發起的決死攻擊,那麼趙光義就將實現他的千秋宏願,宋朝就將奪取燕山和長城防線,遼國從此將被牢牢地被壓製在燕山以北,甚至於曆史上就將再次出現另一個匈奴或突厥——在強極一時之後泯沒於世界民族之林。在那之後,漢統再次中興,盛唐之光再度閃耀整個東亞大地。總之,趙光義的那個美夢有多麼輝煌壯麗,他耶律休哥對遼國的功績就有多麼蓋世恢宏。
無可置疑,正是耶律休哥一手促成了宋朝終其一生都未能扭轉的戰略頹勢,北宋之所以會被遼國壓製甚至最後之所以會亡國都是因為耶律休哥在高粱河的那個黎明時分的冒死進擊。他是一個在那個特定的時刻扭動了曆史開關的巨人,對當時的宋朝和漢民族來說他是我之巨敵,但對於遼國和契丹人來說他是國家和民族的英雄。如果說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父子是遼國的締造者和開創者,那麼他耶律休哥就是為遼國橫刀立馬的守護神。沒有他,遼國興許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分崩離析,而契丹這個族群也將就此重回相互攻伐的部落時代。
相信耶律休哥臨走的那一刻一定是沒有什麼遺憾的,他甚至是驕傲地離開的,他在高粱河的搏命式衝鋒以及在岐溝關和易水河畔的所向披靡足以讓他含笑九泉。一個男人能夠成為所屬國家和民族所世代稱頌的英雄,在如此偉業和聲譽麵前,作為一個生於天地之間的大丈夫,此生何憾?
遼國送走了自己的戰神耶律休哥,宋朝這邊也送走了他們的第一良將曹彬,率先走出悲傷氛圍的遼國人在公元999年7月由他們的皇帝耶律隆緒正式以皇命的形式下發了一道詔令——南下伐宋!
平靜了十年的宋遼邊境就此再度戰雲蔽日!
獲報遼國下詔伐宋,此時正值年輕氣盛的趙恒在度過了短暫的驚慌之後立馬下令河北前線以及駐防京城的禁軍準備迎戰。
趙恒任命禁軍馬軍都虞侯、忠武軍節度使傅潛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康保裔、範廷召、李繼宣、楊延昭、楊嗣等河北各地邊鎮將領皆受其節製,宋軍在河北境內總計十餘萬步騎也皆受其統領。趙恒另外還從開封城裡挑選了一批人負責為傅潛此次出征保駕護航富州刺史張昭允為大軍都鈐轄,洛苑使、入內副都知秦翰為大軍都監,萊州防禦使田紹斌、崇儀使石普、單州防禦使楊瓊為大軍先鋒。
以上部署並非宋朝為此次戰爭所準備的唯一迎擊力量,趙恒在這方麵比他老爹大膽得多。當年趙光義在雍熙北伐失敗之後麵對遼國的進犯隻是下令河北前線的宋軍固守城池,但趙恒這次不但在河北集結重兵準備與遼國大戰一場,而且隨後他還在開封舉行了一場由二十萬禁軍參與的盛大閱兵典禮。他向京城的禁軍發布了戰爭動員令,如有必要這些人將隨時開赴前線。趙恒這不但是在給自己和軍隊打氣,更是在向遼國表明他堅決抗戰的決心。
遼國是在七月發布的戰爭動員,而他們集結兵力的時間則是整整兩個月。九月,蕭燕燕、耶律隆緒、韓德讓等遼國上層率領遼國禦營親軍進入幽州。作為遼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蕭燕燕隨即任命自己的次子耶律隆慶為此次南征宋朝的大軍先鋒元帥。
按照慣例,出兵之前遼國還是舉行了一係列的宗教儀式以祈求各路神靈保佑遼軍能夠取得大勝,但就在遼軍準備開拔之際,他們所祈求的各路神靈就給他們送了個黴頭遼國數一數二的重臣、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病重。縱使遼軍上下如何祈福於上蒼以延續其生命,但在公元999年9月24日這一天,耶律斜軫還是追隨耶律休哥而去病死於行軍途中。
不到一年的時間,遼國在這一時期戰功最為卓著、聲名最為顯赫的兩位軍事統帥相繼離世,而他們對遼國的重要性和貢獻絕對冠絕當世。這二人就如遼國這個巨人的兩隻巨臂,耶律休哥南拒宋朝,而耶律斜軫則為遼國鎮守北疆,在他的征伐下遼國北麵各個民族和部落悉數被蕩平繼而臣服於遼國,此外耶律斜軫還參與了對宋朝的所有重大戰事。高粱河之戰他也立下了赫赫戰功,而雍熙北伐時也正是他所率領的軍隊將此前鋒銳難當的潘美和楊業給頂了回去,楊業之死也是拜其所賜。如果說耶律休哥是遼國的戰神和守護神,那麼耶律斜軫則是光芒絲毫不遜色於耶律休哥的另一個戰神和守護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耶律斜軫之死讓遼軍再又延遲了進兵的時間,在為其舉哀發喪之後,蕭燕燕讓她的那個有實無名的老公韓德讓接替其出任遼國北院樞密使,本就是遼國大丞相的韓德讓就此集遼國的軍政大權於一身。在這之後,遼軍開始大舉南侵。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宋軍早已在邊境線上做好了迎敵的各種準備。十月,遼軍的先遣大軍突破宋遼邊境進入了保州境內。在保州的宋軍第一時間獲知了敵情,宋軍的先鋒將領田紹斌、石普和保州守將楊嗣決定發動夜襲狠狠地挫一下遼國人的驕狂之氣。
入夜時分,遼軍安營紮寨準備第二天繼續進兵。突然間,楊嗣和石普領兵殺到,遼軍驚慌失措之餘倉促應戰,兩軍在黑夜裡展開了激戰。如果宋軍的對手是李繼遷,那麼這場突襲很有可能將是毫無懸念的一場大勝,可這一次宋軍所麵對的畢竟是遼國人。
在發現宋軍隻是一支人數不過數千人的突襲部隊之後,遼軍開始組織兵力對宋軍進行合圍。楊嗣和石普陷於重圍之後拚死力戰逃出了包圍圈,隨即渡河後撤。就在遼軍對宋軍展開追擊之時,作為夜襲第二梯隊的田紹斌率軍拍馬趕到。田紹斌毫不猶豫地率部對遼軍展開逆擊,而楊嗣和石普則返身與遼軍再戰。在有援兵殺到且軍心複振的宋軍麵前,遼軍在這漆黑的夜裡也不知道宋軍到底來了多少援兵。一場慘烈的血戰之後,遼國人終於是感覺無法支撐,他們開始蜂擁逃竄。
正所謂痛打落水狗,此時不打更待何時?宋軍一路追殺,他們直接將遼軍打回了遼國境內。這一夜宋軍陣斬遼軍首級兩千餘級,繳獲戰馬五百餘匹。
開局第一戰,宋軍取得大勝!
作為遼國皇帝的親弟弟,心高氣傲的遼軍先鋒主帥耶律隆慶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惡氣?人生第一戰就被宋軍踢黑了臉,這讓他還有什麼臉麵去見自己的老媽和老哥?
幾天之後的十月二十四日,耶律隆慶帶著自己龐大的主力軍團再次越過宋遼邊境,敵軍勢大,宋軍隻得退入城池進行防守。耶律隆慶好不威風地在保州境內策馬奔騰,很快他就率軍來到了遂城(今保定市徐水區以西遂城鎮)。這是宋朝設在邊境線上的一個軍城,城裡駐軍加上城中百姓不過三千餘人。
手心癢得不行的耶律隆慶正想練練手,他命人向城內傳命宋朝人,投降吧!如此可免你們一死!
遼軍得到的回應是從城樓上射下來的一支箭矢,仔細一看隻見城樓上的宋軍將領正怒目以視。投降?做你們的春秋大夢去吧!
這位宋將是誰啊?他正是敗亡於耶律斜軫手下的楊業之子楊延昭!
楊延昭此時的職務是保州緣邊都巡檢使,他的任務就是巡視宋遼邊境的保州段。麵對遼軍的大舉入侵,身負國仇家恨的楊延昭怎麼可能後撤和投降?楊延昭此時麾下的士兵隻有千餘人,而城下卻是遼軍此次南侵的先鋒兵團,楊延昭絕無擊潰眼前這數萬遼軍的自信,但他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此戰他大不了追隨其父的步伐為國儘忠而死。
既然楊延昭毫無降意,耶律隆慶隨即下令攻城。數以萬計的遼軍將小小的遂城圍了幾圈開始輪番攻城,楊延昭組織城內的百姓上樓與士兵一道守城。即使如此,城樓上的守備力量也不過兩千來人,而他們所麵對的卻是數萬窮凶極惡的遼國大兵。情勢之危急不難想象,但就是憑借這兩千人堅強防守,楊延昭沒有讓一個遼國人染指過城樓一寸。
耶律隆慶震驚之餘更是出奇地憤怒了,幾萬遼軍竟然拿不下這麼一個小破城?其實他大可不必如此,平時都騎馬作戰的遼兵突然要順著繩子爬牆,而且上麵還不斷有能夠砸死人的石頭和滾木落下,這簡直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的蠢豬思維和行為,你不敗誰敗?除非你能將城裡的石頭和滾木全部耗乾,除非你能就這麼耗下去直到裡麵的人把糧食吃光最後全部餓死。
耶律隆慶這次是要乾大事的,他哪有心情和時間為了這麼一個小地方而耗下去?就在他恨恨不已並準備撤軍去乾大事的時候,他的老媽和老哥來了,楊延昭的對手就此變成了遼國此次南侵的全部大軍——十餘萬氣勢洶洶的遼軍!
見耶律隆慶吃了這麼大的虧,蕭燕燕決意給自己的小兒子出口惡氣。遼軍組織兵力再次攻城,而且貴為皇太後的蕭燕燕和遼國皇帝耶律隆緒還親上戰場督戰,楊延昭最大的考驗終於來了。
遂城看樣子是要遭遇滅頂之災了,這不單單是遼國人的想法,城內的宋朝人這回也是覺得自己死定了。城破之時,他們還能活命嗎?不能!正是有著這種必死的信念(或者叫恐懼),守城的人反而越戰越勇,奇跡就此發生在十餘萬遼國人的圍困和交替攻擊下,遂城始終都牢牢地掌握在宋朝人的手裡。
這下抓狂的就不止是耶律隆慶了,包括他們母子三人在內的所有遼國人都跟著一起抓狂。十幾萬人一起憤怒的結果是什麼?眼看城裡的人滅頂之災就要到來,老天爺這時候出麵幫忙了,正當遼國人準備好好地睡個覺然後在次日徹底將遂城夷為平地的這個夜晚,一股寒流降臨在了河北大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所謂天助自助者,光有老天爺幫忙還不行,你自己也得努力。楊延昭這一晚忽然靈機一動,這股寒流讓他顫栗更讓他興奮不已,他命人在半夜裡順著城牆往下潑水。第二天早上,當瑟瑟發抖的遼國人再次像螞蟻一樣準備爬城牆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城牆突然變得很好玩,他們是怎麼也抓不穩——隻是一夜之間,遂城變成了一座冰城。得了,這下就算是城樓上沒有人守城他們也爬不上去。
夠了!蕭燕燕受夠了!將軍逐鹿,不追野兔,更何況還是統帥伐國之師的皇太後,要是此次南征就在這麼一個小地方被拖乾耗死,那她無疑將死不瞑目。蕭燕燕下令撤軍,遼軍繞過遂城直撲擁有八萬大軍的宋軍定州大營。
這裡需要額外提到的是遂城之戰對楊延昭的個人影響。這一戰沒有讓他在宋朝那邊獲得什麼了不得的獎賞,但這一戰卻讓他在遼國人那裡一戰封神。他隻率領區區兩千人卻抵擋住了遼國十萬大軍持續數日的圍攻,這讓崇尚佛教且又迷信的遼國人堅信他不是“人”,因為這不是人能辦到的事,甚至遂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冰城在遼國人看來也是神的傑作。
在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裡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之地,而楊延昭因為打贏了這一場不可思議的防禦戰且常年駐守保州震懾遼國的幽燕地區,於是在遼國人的口口相傳中楊延昭便被說成了是這顆星鬥的人間轉世,楊六郎之說由此傳開。
當然,這隻是目前比較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一種說法,楊六郎之說究竟從何而來並無定論,甚至這個說法到底是宋朝人還是遼國人首先提出來的也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楊延昭被叫做楊六郎不是因為他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這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是楊業的長子,另一種說法他是楊業的次子,總之他楊延昭絕對不是楊家的老六。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