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帝國才俊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26章 帝國才俊

第26章 帝國才俊(1 / 1)

在未來的這一撥大宋政壇的風雲人物裡邊,我們首先要說到的這個人就是日後權傾朝野、把風光一時的寇準搞得欲仙欲死、讓當朝太後劉娥對其恨得牙根癢癢但卻無可奈何的丁謂。

丁謂(公元966年—公元1037年),字謂之,後改為公言,兩浙路蘇州府(今江蘇蘇州)人。

這個人在後世已經被公認為北宋的一大奸相,是一個實打實的亂臣賊子,更是一個陰謀家、野心家,是一個應該被千刀萬剮的人。當然,以上這些評價都來自於那些對他極端憎惡之人,至於我們個人應該如何給他下定義還是得通過具體的事件來評判方不失最基本的公允和客觀精神。還是那句老話,沒有誰天生就立誌要做一個惡人,要讓自己遺臭萬年——是的,沒有誰,包括丁謂!

丁謂的早年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神童,他讀書過目則不忘,幾千字的文章他讀過之後就能全文背誦,這已經不是所謂的天賦異稟能夠形容的超常本事了。光是會背書還不行,關鍵在於這孩子還特彆的機靈聰慧,以至於小小年紀就被父親的一位同僚所賞識並斷定其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於是乎這人當場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丁謂,而這人正是趙光義任開封府尹時的開封府判官、太平興國七年升任參知政事的竇偁。

另一位對早年的丁謂評價極高的人則是北宋初期的文學大家,也是我們在前麵多次提到過的諫臣王禹偁。當年還隻有十幾歲的丁謂曾拿著自己的文章和詩詞專程慕名去拜會時任長洲縣令的當世文豪王禹偁。在看完丁謂的“大作”之後,王禹偁大驚,而他給出的評價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隨著丁謂後來在文學和思想領域的進步和成長,王禹偁更是稱讚丁謂為“今之巨儒”。關鍵是還不止王禹偁一人持有此種觀點,向來自視甚高的南唐舊臣、歸宋以後擔任禦史大夫的龔穎也認為丁謂的文章可與韓愈、柳宗元匹敵。

除此之外,丁謂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全才,天象占卜、棋琴書畫、詩詞音律,這些他無不通曉。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丁謂後來醉心於權力和名利,歐陽修這個人物完全可能提前出現,而後來北宋文學領域的複古運動也完全可能會提前上演,說不準就連南宋時期的朱聖人都有可能在北宋提前出現。

當然,以上的這些如果都沒有發生,丁謂的人生隨著他步入仕途的那一天起就開始進入了拐點。公元992年(北宋淳化三年),二十六歲的丁謂科考中第,隨後他出任大理評事並出京通判饒州。十年之後的公元1002年,丁謂此時的官職已經是工部員外郎兼直史館,而他實際的職務差遣則是夔州路的轉運使(擱如今至少也是一個介於正廳和副部級的高官),但他的工作環境卻隻能用險惡來形容。

說到這裡我們就得說到王均的叛亂。當初為了平定盤踞在夔州路一帶的王均殘餘勢力,宋朝曾招募和號召當地的蠻族部落共同平叛,當王均的勢力被徹底剪除後這些人也就此跟著本事見長,如何行軍打仗、如何繪製地圖都被他們給學了過去。出來見了世麵之後這些人也就不想繼續在深山老林裡當野人,外麵的世界實在是太精彩了,山外麵有漂亮的房子和妹子,還有聞著就讓人流口水的美食以及各種讓他們眼饞的好東西,可好東西都費錢,問題就在這兒,他們沒錢。那怎麼辦?搶唄!

眼看搶劫這事一本萬利甚至是無本萬利,於是搶劫的隊伍就開始慢慢壯大起來,直到最後發展成為公然攻掠並洗劫州縣城池的戰爭行為。

丁謂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之下被任命為夔州路轉運使,他的任務就是平定夔州路境內的各處蠻族之亂。丁謂的手段和策略絕對的出乎意料,他到任以後首先就否決了要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方案,他帶著隨從親自翻山越嶺去找蠻族的酋長談判,而且沿途還不斷地削減自己的隨從數量,當他到達目的地時他的身邊隻有兩三個隨從。蠻族酋長被其誠意所打動遂親自出迎,然後就是好酒好肉一頓招呼。丁謂在席間口若懸河大力宣講宋朝的民族政策,諸如和則兩利戰則皮毛不存,你們隻要以後不再惹事,那麼之前的舊賬就此一筆勾銷。

憑借自己的聰慧、膽略以及出色的外交手腕,丁謂成功地取得了酋長的信任並表示隨同丁謂一道回到夔州府衙去商討具體的招撫事宜。為表信義以及對丁謂的信任,酋長也在沿途逐步地削減自己的隨行人員。等到酋長一行人等入住城中館驛以後,丁謂派人以朝廷的名義賜給他們華美的錦袍和銀帶,而且每頓都是各種美食大餐,這可把酋長等人給感動得淚如雨水。

如此這般好生招待了幾日以後,丁謂這才派人前去說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們丁大人其實就想讓你們歸還之前被你們掠走的百姓,如果你們能夠主動把這事提出來,那我們大家臉上都有麵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估計丁謂也實在是沒辦法了才會叫人來說這一番話,他以為這個大酋長是個聰明人,可事實證明天底下的聰明人還是太少了,這種事到了最後還是非得讓他來有意無意地挑明才能解決問題。經過這麼一點撥,大酋長立馬一拍大腿責怪自己太蠢了,這些天就顧著好吃好喝卻把正事給耽誤了。於是乎,在酋長“主動”表示要歸還被掠的漢人百姓後,丁謂為了表示天朝上國的氣度便決定對方每歸還一人就送一匹絹,最後丁謂送出去絹達到了一萬餘匹——也就是說,丁謂將一萬餘百姓從蠻族的手中給解救了出來!

此事的前後過程不但讓丁謂在夔州路百姓中博得了好名聲,他的所為尤其是對蠻族之前的殺戮劫掠既往不咎以及無比厚重的恩賞也讓整個蠻族上下為之而感恩涕零,蠻族酋長甚至在境上為丁謂刻石立碑以銘記他的功德並盟誓永不為亂。

當然,作亂的蠻族可不止這一處以及這一支,丁謂之所以要這樣做隻是因為這一支蠻族擄掠的百姓最多,對於其他各處蠻族的零星侵擾,丁謂則是另有方略。在夔州與荊南交界之地,丁謂在一番實地考察之後命人在險要路段修建由當地人負責守衛的寨堡,平時這裡麵隻留數人負責了望警備,其餘人則各自回歸田間地頭,有警之時則四而聚之共同進寨禦敵。另外,有鑒於萬州和忠州等州縣無力供養和維持大軍長期駐紮的日常消耗,丁謂下令將軍隊大營遷往夔州,需要軍隊出動的時候再讓這些大兵們回歸本州,如此也可省去經常性運送軍糧所造成的民力和財力的耗損。

緊接著,丁謂又坐著小船去了巫山縣和施州(今湖北恩施)視察工作。同樣,他之所以要來這兒也是因為施州這個地方也深受蠻族的侵擾而不得安寧,而這裡麵的原因就在於施州產井鹽,而蠻族缺鹽但又沒錢買,於是他們就隻有搶。你搶我就要打你,宋朝的大兵就得要剿匪,這就涉及到了軍糧以及軍糧運輸的問題,偏偏施州本身又缺糧且與周邊各州縣的道路又不通暢。結果就是,施州有鹽賣不出去反而被搶,外麵有糧又不好送進來。丁謂的辦法就是在巫山與施州的水道上每三十裡設一鋪,每鋪置三十人常駐,每次去往施州方向的行人或商人順路帶糧食過去,從施州方向過來的行人或商人則順路把鹽帶出來,如此一進一出,外麵的人得了施州的鹽,施州則得了外麵的糧。

隨著丁謂的到來,施州蠻族的侵擾問題也很快得到了解決,丁謂發榜你們這些蠻人不是因為沒錢買鹽所以要搶嗎?那你們有什麼土特產就拿出來,我們不要你們用錢買鹽,我們以物易物進行公平交易。對了,你們不是有馬嗎?拿出來吧!政府給你們專門開辟一個馬市,有馬的儘管拿出來,我們負責購買,你們有多少我們買多少。

就此,夔州路境內的蠻族之患基本得到了解決,而這些就是丁謂出任夔州路轉運使之後的工作成績單,丁謂也因此而得到了朝廷的嘉獎,他被加封為刑部員外郎並賜白金三百兩。此時的丁謂不過才三十六歲,一顆前途不可限量的政治明星就此崛起——是的,是明星,不是新星,身為一路轉運使的丁謂可不是什麼九品芝麻官。

多好的一個青年才俊啊!放在今天絕對是感動中國的時代楷模,可是,誰能想到他就是後來的那個在曆史上留下了千載罵名的丁相公呢!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