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青出於藍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39章 青出於藍

第39章 青出於藍(1 / 1)

李繼遷這一死可就把他的兒子李德明給推上了曆史的風尖浪口。某些史料在提到這個時候的李德明時所用的一個詞是“少主”,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時候的李德明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但實際上此時的李德明已經二十四歲了。他是親眼見證了自己的父親是如何從一個土匪和流寇逐步轉變成了西北的一代梟雄,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父子二人這二十多年來是同甘共苦一道走過來的,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李德明又豈能是等閒之輩?

不過,縱然李德明很早就跟隨李繼遷東征西戰且李繼遷在臨死前明確地確立了他的繼承者資格和身份,但誰又能敢保證年輕的李德明就一定能夠坐穩李繼遷留下的那把椅子呢?再者說,李繼遷是突然死亡的,此時的李德明根本就還沒有做好繼承大位的各種準備。然而,這些其實都不是李德明現在所麵臨的最大挑戰和危機,黨項內部他可以慢慢去整合,可已經與黨項人結成死敵的吐蕃人和宋朝人卻不會給他時間去撫平痛失父親的傷痛。那麼,李德明接下來又該怎麼應付眼下的危機呢?

身為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彆的本事不好說,但至少在“奸詐”這方麵是毫不遜色於他的父親。他先是嗣位於李繼遷的靈柩之前並自稱定難軍留後,然後對多年追隨李繼遷的一幫勳貴大行封賞,隨即他派遣使臣去遼國告喪。遼國方麵追贈李繼遷為遼國的尚書令,然後派出一個叫丁振的使臣前往吊喪,這也就意味著遼國基本上承認了李德明的合法地位。有了遼國做後盾,李德明的底氣也就更足了,直到這時他才對外公開為李繼遷發喪。

至於宋朝,李德明對李繼遷的死根本沒有做任何的通報,加之西北距離開封路途遙遠,趙恒直到李繼遷亡故一個月後才經由西北地區的密報得知李繼遷已經死亡的事。緊接著,宋朝駐防西北的各位軍事將領的請戰書也相繼擺在了趙恒的麵前。李繼遷這一死,這些武將們無不歡欣鼓舞,他們摩拳擦掌就等著皇帝陛下一聲令下然後率軍殺入黨項境內進而將李繼遷的勢力徹底予以剿滅。

曹彬的四公子曹瑋在他的請戰奏疏裡說道“李繼遷起兵二十餘年已成我大宋西北之大患,現在他死了,李德明又還年輕,黨項內部此時更是人心不穩,如果我們現在不趁機下手恐怕將來就再沒有機會了。臣懇請陛下許我出兵,臣必生擒李德明並將其押赴開封,如此不但定難五州可得,靈州更是可重回版圖。此機不可失也!”

當然,不止是曹瑋,西北的其他將領同樣有此想法,但這隻是武將們的態度,西北當地的文官大佬以及京城開封的兩府高官們則是另一種態度,他們的建議是對李德明進行招撫。簡而言之,趕快趁著李德明悲傷難過的時候給他伸出和平的橄欖枝並對其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深切慰問與關懷,希望如此能夠讓李德明感動得一塌糊塗繼而立馬在宋朝天子的大恩大德麵前磕頭謝恩並從此當個乖乖的臣子。

趙恒呢?他對文官集團的建議當即表示同意,他一麵命令曹瑋等人不可輕舉妄動,一麵修書一封派人前去宣慰李德明。當然,趙恒的好意和善意也不是沒有條件的,他在詔書裡對李德明說道“隻要你李德明承認你爹之前犯下的錯誤,然後退出靈州並向我大宋上表稱臣,然後定難五州就還是你的,至於對你的封官和賞賜自然是少不了的,開關互市什麼的更是不在話下。總之,隻要你表示歸順,那好處是大大的!”

李德明呢?他接到趙恒的詔書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絕,他隻說了一句話“我老爸還沒下葬,我現在還處在悲痛之中,我現在實在是沒有心思處理這些事,等我忙活完了我老爸的喪事再來說這些事吧!”

他的這個理由堪稱無懈可擊。宋朝既然自稱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值此李德明服喪期間似乎也不太好勉強人家寫什麼“投降書”。於是乎,宋朝這邊就開始等,等著李德明哪天不再那麼傷心了再去取他的“投降書”。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地流逝,趙恒在開封城裡把秋水都給望穿了,可他一連等了三個月也沒等來李德明的回信,他倒是等來了李德明的死敵——吐蕃人進京了。

潘羅支在得知李繼遷死亡的消息後便派遣他的哥哥邦逋支不遠千裡從遙遠的西涼城趕赴開封,這一路邦逋支足足走了兩個多月。他向宋朝證實李繼遷確實是死了,而且是死在了吐蕃人的手裡。同時,他還帶來了潘羅支的一個建議潘羅支已經決定將在不久之後儘起本族和回鶻的精兵直抵賀蘭山下,目的就在於要將李繼遷的餘眾徹底消滅乾淨,但他希望能夠與宋朝精誠合作一起出兵從而把黨項人在河西地區的勢力連根拔起,順帶著也可以幫助宋朝把靈州重新奪回來。

需要指出的是,這已經不是吐蕃人第一次請求與宋朝一同出兵合力對付黨項人了,但之前宋朝總是打哈哈。這一次李繼遷都已經死了,如果宋朝還是一盆冷水澆在吐蕃人滾燙的心頭上,那吐蕃人會怎麼想就很難預料了。考慮到這一點,再加上李德明遲遲都不肯對宋朝的招撫給出回應,趙恒便決定改變對李德明的態度——由撫變剿。他同意了吐蕃人的請求,雙方約定,隻要吐蕃那邊一動手,宋朝西北前線的各路將領就將帶兵殺入黨項境內來個兩麵夾攻,而且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也不需要向朝廷請示和彙報,怎麼合適就怎麼去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麼,李德明在這幾個月裡到底在乾什麼呢?很遺憾,因為後來蒙古人對西夏的毀滅和報複實在是太過徹底和狠毒,這讓我們如今根本就無法獲取由西夏本國人所記錄的曆史訊息。因而,李德明在這段時間裡具體都做了什麼我們是無從知曉,但我們所能夠確定的是他在這期間定然會想著如何向潘羅支討回殺父之仇這筆血債。

潘羅支的哥哥邦逋支在得到宋朝願意出兵夾擊李德明的允諾後開始往回趕,他這邊還在回去複命的路上,那邊的李德明卻已經在這時候集結起部眾向潘羅支發動了進攻,可李德明第一次掛帥出征就吃了個敗仗。

為了對付複仇心切的李德明,潘羅支這回除了集結六穀部和者龍族之外的兵力外,他還另外召集了其他幾個吐蕃部落的人馬。對於數百年來居住在河西地區吐蕃諸部來說,黨項人謀圖奪取河西走廊無異於是一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而這些人為了阻止黨項人打進河西走廊也是很願意彙聚在潘羅支的旗幟下共同對付李德明。如此一來,雙方的實力對比陡然間就發生了改變。這場戰鬥最後的結局也是沒有什麼懸念,一場激戰下來,李德明帶著部眾是落荒而逃。

潘羅支再次勝利了!真的嗎?未必!

處在勝利喜悅中的潘羅支不會想到一個禍根甚至是他的追命索已經係在了他的脖子上。李德明這一次攻擊潘羅支看似敗了,但這其實隻是他連環計當中的第一步。相信不會有人忘記特洛伊之戰中的那匹舉世聞名的超大木馬吧?沒錯,李德明在這一次的交戰中也給吐蕃人送了這樣的一匹木馬——不,不是一匹,而是兩匹。

怎麼回事呢?原來,李德明在敗走之時,他所帶來的部眾裡麵有兩個黨項部落的人向潘羅支的盟友者龍族投降了。這個者龍族倒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像潘羅支的六穀部一樣是吐蕃人裡麵的一個較大的部落,而這兩個向者龍族投降的黨項部落分彆叫做“迷般囑”和“日逋吉羅丹”。這兩個部落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個部落是帶著任務投降的,簡單點說就是——詐降。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人活一世其實也就是個利益二字。李德明派來的這兩個打入了吐蕃內部的黨項部落也不知道是花了多少金帛或是許下了多大的好處,總之他們在投降後的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迅速地暗中策反了者龍族裡總共十三個部落裡的六個部落。

大功告成之後,這兩個黨項部落的人就馬上秘密派人告訴李德明叫他趕快派兵過來,然後他們就可外部包抄加中心開花從而一舉將潘羅支的六穀部給屠了。李德明的這出連環計的第二步已經完成了,他隨即就帶人殺向了者龍族的營地。

潘羅支這會兒正在涼州城裡眼巴巴地等著自己的大哥從開封給他帶個好消息回來,可他等來的卻是自己的盟友者龍族即將被黨項人攻擊的消息。或許天意真的是存在的,身為手握數萬精兵的吐蕃六穀部的大首領以及涼州城的土皇帝,潘羅支竟然隻帶著百餘騎就衝出了涼州城。自信過了頭就是自大,而潘羅支將會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到了者龍族的營地,潘羅支立即下馬進帳與者龍族的首領商議如何禦敵。他前腳剛進去,那兩個黨項部落的人就帶著被策反的者龍族六個部落的人將潘羅支所在的大帳給包圍了。接下來的故事就沒什麼可說的了,潘羅支等人就此被這一群人衝進大帳給生吞活剝了。

吐蕃六穀部的大首領就這樣死了!

潘羅支一死,六穀部馬上就推舉潘羅支的弟弟廝鐸督為新的首領,正當吐蕃人還來不及做出下一步反應時,李德明的大隊人馬殺向了西涼城。內憂外患之下,西涼城被黨項人迅速攻破,李德明終於是給自己的老爹李繼遷成功地報仇雪恨。

消息傳入開封,宋朝的君臣們個個是目瞪口呆繼而又搖頭歎息本以為這李繼遷一死我們就可以大喘氣了,可這李德明哪裡像是什麼毛頭孩子?這人簡直比李繼遷還要奸詐一萬倍啊!哎!這往後的日子看來還是很難過啊!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 靈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