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忘乎所以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60章 忘乎所以

第60章 忘乎所以(1 / 1)

隨著澶淵之盟的達成,宋遼兩國不但成了兄弟之國且兩國的皇帝還成了名義上的兄弟,更讓趙恒感到欣慰的是黨項那邊的李德明比起他老爹李繼遷也是不知道乖順了多少倍。自打李繼遷死後,李德明幾乎處於靜默狀態,先前總是狼煙不斷的宋朝邊關也因此而變得寂然無聲。儘管這時候趙恒還摸不準李德明的脈,但他根本不擔心李德明能翻起多大的浪。如今沒了遼國的牽製,一旦李德明敢鬨事從而把趙恒的暴脾氣給勾上來,那他隻需要一隻鐵拳揮過去就能把李德明打得暈頭轉向分不清東西南北。總之,趙恒感覺自己的好日子是真的來了。

放眼當今天下,四海升平,經濟繁榮,文教興盛,耕地大增,人口暴漲,除了軍事之外,今日之宋朝是太祖和太宗兩朝所能比擬的嗎?回想起自己登基初始外有遼國和黨項寇邊,內有西川官軍叛亂以及旱災、水災和地震頻發,再看看如今的這個經過了鹹平大治之後的國家一派祥和安寧的盛世之景象,趙恒絕對有理由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不過,宋朝的國境線現在倒是安靜了,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一個國家若無外患則必有內憂,若無內憂則必有內鬥,之所以如此就因為人這個東西總是要折騰出一些事來才能找到他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比如說,宋朝此時的宰相大人寇準。

作為宋朝方麵鐵杆的主戰派,寇準在澶淵之盟達成後也選擇了麵對現實。他倒也轉變得很快,幾乎轉瞬間他就從先前的沮喪之中走了出來,而澶淵之盟的達成在他眼裡更是他的一件不世之功。試想,如果不是他寇準當初極力勸趙恒親征又豈會有後來的澶淵之盟以及全國上下此時的太平無事?基於此理,寇準覺得不但趙恒要感謝他,就連宋朝舉國的臣民都應該感謝他,這種想法和思維一旦在心裡紮下了根,寇準一時間也就跟著自己的皇帝一道開始飄飄然,甚至於他比趙恒還要飄得更厲害。

回到京城,寇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初他剛剛升任為宰相時誣告他和趙元傑暗中勾結謀反的那個平民申宗古給砍了腦袋。這倒也不能說寇準是在公報私仇,以申宗古的罪行而論,他能活到現在已經算是天恩浩蕩了。

砍了申宗古,寇準還是覺得手心癢癢得厲害,更可怕的是他現在看很多人都不順眼,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頭號倒黴蛋王欽若。以寇準此時的功勞和地位,除了趙恒之外幾乎沒人敢跟他吹胡子瞪眼,如此也就注定了諸如王欽若這一類人此時指定是日子難過。

在寇準眼裡,你老王雖然在大名府立下了戰功,可你之前是個逃跑分子,這是你永遠都洗不掉的汙點,而且你現在還是我的下屬,我還是壓在你的頭上,就算你跟皇上關係好走得近又能如何?隻要我寇準在,你就彆想覬覦我屁股下麵的這把宰相的椅子。

依照寇準的個性,每天與他同在中書省政事堂辦公的王欽若顯然沒少被他冷嘲熱諷。王欽若好歹也是甲科進士出身,而且他十八歲的時候就給趙光義上疏陳論國事,讀書人身上的清高和自傲他王欽若可是一點不比彆人少,而貴為當朝副宰相的他怎麼可能容忍得了寇準每天有意無意地拿他開涮?可是,王欽若不忍又能怎麼辦呢?寇準此時風頭正盛,跟他對著乾指定沒好果子吃。

無奈之下,王欽若思來想去選擇了對寇準暫避鋒芒,我惹不起總躲得起吧?於是,王欽若上表向趙恒主動申請辭去參知政事一職,趙恒不肯,他又當麵請辭。

“那你想乾啥?”趙恒問他。

“乾啥都行,反正我就是不想跟寇準在一起上班。”

原來如此!趙恒嗬嗬一笑,他當然知道王欽若和寇準之間的那檔子事,可寇準眼下是國家的大功臣,他也不好直接得罪寇準,但他也不想委屈了自己的這位王愛卿,身處兩人夾縫之間讓趙恒也覺得王欽若的這個請求不失為避免二人矛盾激化的萬全之法。於是,王欽若被罷免參知政事之職,從此跟寇準從此是眼不見心不煩。在免去參知政事的同時,王欽若也由工部侍郎被平調為刑部侍郎,此外,趙恒為了表示對王欽若的恩寵還特意給他發明了一個新的職銜——資政殿學士(方便他和王欽若隨時保持溝通)。

王欽若以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躲過寇準的糾纏,可他想錯了,寇準似乎打定了主意要跟他繼續玩下去。話說這王欽若雖然不再跟寇準一起上班,但每當朝會的時候兩人還是要見麵,寇準這個搗蛋鬼就在這上麵又給王欽若添了一把惡心。

每次朝會的時候大臣們都得按照官爵的大小來排隊,王欽若之前是由翰林學士升任的參知政事,他的站位就在當朝宰相的後麵,而其他諸如翰林學士之類的官員都得站在他的後麵。在寇準看來,既然你王欽若現在不是參知政事了,那麼你的位置是不是應該往後挪一挪呢?那又該挪到哪裡呢?寇準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就很任性地把王欽若的位次排序就給排到了時任翰林學士李宗諤的後麵。此舉擺明了就是想要當眾羞辱王欽若,為啥?因為王欽若之前就是翰林學士,而如今他不但無過反而對國家有功,可他的地位竟然不升反降。這事彆說是心眼和心術都不那麼正的王欽若,就算是正人君子恐怕也會心有芥蒂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王欽若對此的反應當然是大怒我王欽若可是有功於朝廷和社稷的,這是皇上和滿朝文武都承認的事實,況且我這次是主動請辭參知政事,並不是因罪被免,再者說我的原有品級也沒有被降級,你寇準憑什麼要這樣折辱我?為了避免產生新的矛盾我都有意躲開你了,你卻還是要揪住我不放。那好吧!既然你執意要與我為敵,那我王欽若應戰便是!

在說到兩人之間的這段恩怨時,很多人都說是因為王欽若的奸人和小人本性所致,但其實寇準在這其中的責任也不小,甚至可以說是他逼著王欽若與他為敵。依照寇準先天沒心沒肺的好玩本性,他可能就是覺得逗老王玩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他倒沒想過一定要把王欽若給搞倒搞臭,可王欽若卻不是這樣。此人心性敏感,他遠沒有寇準那般的灑脫和神經大條,再加上寇準之前可是把他推到了大名府那個火山口上去接受炙烤,如今新仇舊恨他可要跟寇準好好地算一算了。

至於如何搞倒寇準,這對王欽若這等聰慧之人來說實在是不要太容易了,因為寇準這時候幾乎是一個毫無防備的靶子。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而一個人如果太過得意忘形同樣會被他所身處的環境所不容,不知收斂之人甚至遲早會從高處跌落且摔得粉身碎骨。

我們前麵說過寇準因澶淵之盟而居功自傲,他覺得自己有再造社稷之大功,百姓們都應該感念他的功績,甚至連趙恒都得感謝他為這個國家以及皇帝本人帶來了難得的和平歲月。這段時間的寇準有多牛氣從一個微小的事件裡就可以看出,那就是他已經狂妄到參加朝會的時候可以先於趙恒離開大殿,而趙恒還得站起身來目送他離開。自宋朝立國以來,寇準是第一個做出此等大不敬之事的人,要命的是,他竟然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這就是寇準的悲哀之所在。年少成名且年少科考及第導致他自視甚高,一個一直在順境裡前行的人永遠都無法理解那些如履薄冰之人為何要低調做人。更可憐的是,他枉負一身的學識卻不知道曆代的權臣為何往往都是難以善終甚至是在曆史上惡名昭彰。寇準當然知道那些人和那些事,可他必然不會把那一切跟他此時的所作所為聯係在一起,因為他身處局中自然就難識廬山真麵目,也因為他自覺對趙氏王朝忠心不二。很遺憾,這僅僅隻是你寇準的個人想法,這不代表其他人也這麼想的。

趙恒呢?這個乖寶寶皇帝對於寇準的不敬絲毫不介意,因為他早就習慣了。之前的呂端、李沆和呂蒙正,這三位宰相哪一個不是他為之而尊敬不已的人,見到這些人他雖然接受他們的參拜但卻在任何時候都是對其以師禮待之,他已經被宰相們給“虐”習慣了。至於寇準,按年齡、輩分和資曆,寇大宰相也是他的叔叔輩,況且寇準早就是名聲在外且如今又對江山和社稷有大功,既然如此他對寇準放縱一點又有什麼不可呢?

在這類事情上,趙恒和寇準彼此都是神經大條之人,他倆都沒把這些放在心上,這也不怪他們,誰讓這二人都還沒有從澶淵之盟的興奮裡緩過勁兒來呢?他們這時候都還在天上飄著,腦子還暈得厲害,可宋朝的明白人卻比比皆是,比如此時遠在西川成都為趙恒鎮鼎西南重地的張詠。

作為和寇準、李沆、王旦等人一起中榜的同年進士,與寇準私交甚篤的張詠在成都聽聞了寇準在京城裡的一些所作所為之後是不勝歎息並為寇準的未來所擔憂。在張詠看來,此時的寇準幾乎與西漢的權臣霍光無異,身為寇準的好友,張詠最擔心的也正是寇準有朝一日會成為霍光第二。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