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大部隊途經富陽縣,在這個居民不過數萬,無險可守的縣城中短暫休整。
“雲龍將軍,喝口熱湯。”
副官趙毅殷勤地捧來了一碗豬肉雜碎湯,富陽縣畢竟還在方臘控製的勢力範圍內,當地官府連夜宰殺肥豬犒勞將士,連夜狂奔數個時辰難免有些人困馬乏,喝上一碗熱湯緩解疲勞。
方天定等高層人員也顧不上排場,就地簡單商議,不知道身後追兵何時到達,決定即刻上路,一直過了險要關卡烏龍嶺才能完全放心。
北宋時期的兩浙路,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形容,杭州一帶還屬於地勢開闊的平原地帶,過了富陽縣,便是連綿的山脈,山路蜿蜒崎嶇,即使官道,也隻是僅供馬車通行的石子路。
一路走走停停,順便破壞了一些小橋和道路,身後的追兵似乎不急在一時,一直日上三竿,才有斥候來報,在十幾裡外發現了梁山大軍的隊伍,密密麻麻不在少數,根據雲龍掌握的情報,應該在四萬兵馬左右,比自己這邊多,但多的有限。
雙方派出的大量斥候在山林中展開了一場情報戰,各有傷亡,己方陣營士氣低落,為了穩妥起見,放棄了在此處設伏反擊的打算,一門心思到安全地方為止。
烏龍嶺,位於杭州以南,睦州以北最後一個關卡,烏龍山主峰以西,為一馬鞍行的山嶺,是江南一帶南北方向的重要官道要衝,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嶺上建造了城樓碉堡,道路狹小,易守難攻,有兩千守軍可保萬無一失,嶺下正靠長江,山峻水急,上立關防,下排戰船,四個水軍總管浙江四龍率領約5000水軍守衛江岸一帶。
作為睦州城的最後防線,烏龍嶺在下午時分迎來了從杭州一路退守至此的大隊人馬,至此,這兩萬步兵,五千騎兵總算順利突圍。
前往睦州的路上,斥候傳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好消息是有兩萬從清溪縣幫源洞大本營前來支援的禦林軍已經抵達睦州,加上城內兩萬五千守軍,從歙州正在增派過來的一萬人馬,加上太子方天定帶回來的將士,睦州即將集結方臘勢力的八萬大軍,有足夠的底氣與官軍展開一場正麵大戰。
不得不說,這個任務世界的聖公方臘,且不論在治國用兵方麵有多少才乾,至少在派兵支援方麵毫不含糊,集中力量,敢打敢拚,沒有給前線將士拖後腿。不像曆史文獻中的那般優柔寡斷,妄圖鎮守所有的城鎮,結果被官軍以優勢兵力一路蠶食,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最終喪失了決戰的實力。
一個壞消息是,有一夥戰鬥水平高超的歹人,疑似是官軍派來執行斬首行動的精英小隊,人數約莫二十來人,在十幾天前低調抵達了大本營清溪口,結果因為當地普遍使用一種拗口難懂的方言,交流困難,導致這些陌生人暴露了行跡。
隨後小隊跟當地官府發生了激烈戰鬥,打傷打死多人,引起了聖公方臘的警覺,帶領一眾官員躲進了地形複雜的幫源洞老巢閉門不出,那夥歹人也是頗有耐心,靜等數日沒有機會,便伺機獵殺南國高層,右丞相婁敏中不幸身亡,引發聖公盛怒,於是從三萬禦林軍中分派兩萬追捕,一路追到了睦州。
這些歹人賊心不死,又在睦州城中製造了一場慘案,負責坐鎮指揮的左丞相祖士遠被暗殺,並於昨夜逃出睦州,聽聞杭州方向有大隊兵馬撤回,他們改道西北方向前往歙州,追至半路失去了蹤跡。
用腳指頭想想,這夥膽大妄為的歹人自然就是敵對陣營的那二十名玩家,在一個叫盧克的家夥帶領下執行什麼斬首行動,這下好了,方臘沒乾掉,還惹了滿身騷,沿途打秋風邊跑邊搞破壞,意義不大,侮辱性挺強。
聽聞這個消息,雲龍念頭一轉。
當前己方暫時處於平穩狀態,有了烏龍嶺這道天險屏障,隻要守軍不犯傻官軍絕難攻破,而根據史料記載,要想繞過烏龍嶺抄小道過來,山高路遠,起碼要多半天行程,即使兵臨睦州城下,就憑梁山陣營的四萬剩餘兵力也無濟於事。另一夥童貫的六萬部隊趕來沒這麼快,又要打造攻城器械,這裡可比不得杭州城外地勢開闊,沒有天的準備,攻城絕無可能。
“也就是說,後麵幾天時間應該無法開戰,倒不如趁此機會去解決那些家夥,免得大戰以後在後方鬨騰。”
打定主意,雲龍跟杜成乙、副官趙毅、上級石寶知會一聲,騎著一匹快馬,做當地人尋常打扮,脫離大部隊低調前往歙州方向。
沿著官道馬不停蹄,沿路打探了幾個人口規模不一的村鎮,一番打聽,並沒有相關陌生外鄉人出現的痕跡,畢竟這個時代交通閉塞,古人根本沒有旅遊度假的行為,尋常行腳商人因為戰事波及隻有選擇老老實實的待在當地,幾乎沒有人口流動。
如果隻有個玩家,在山野中風餐露宿極難追蹤,但是一支十多個玩家臨時拚湊的隊伍,不可能完全維持行動的紀律性,一個個自詡高人一等,可以隨意欺淩普通劇情人物,肯定要去人口聚集區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目標大,戾氣重,漠視這個世界的社會秩序,隻要冒頭很容易揪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天色暗了下來,雲龍找到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落,靠近官道不遠,地勢平坦,大概一百多戶居民的樣子,早早地就閉門休息,沒有水電照明,天黑以後當地居民就幾乎不出門了。將馬匹找個隱蔽位置綁在樹下,隨意采摘些野草喂食,這次騎的可是血肉之軀的真馬,不是係統認可的坐騎,吃喝拉撒睡免不了,否則就要罷工。
敲響了村口住戶的院門,裡麵顯然圈養了不少雞鴨狗之類的寵物,聽到聲響紛紛聒噪起來,隨後整個村子開始鬨騰。戶主謹慎地沒有開門,防止是什麼夜間歹人作祟,抵在門後哆哆嗦嗦地溝通幾句,根據消息找到了村正家的位置。
村正是個有點見識膽識的小老頭,在雲龍亮明身份後句話就透露了有用的內容,表示沒有陌生人來過,但是下午村口一戶村民家院子裡飼養的雞鴨不知道被誰偷走了,當時護家的土狗還朝著外麵一頓狂叫,等到人們趕出來依稀看到幾個遠去的身影,應該是前往歙州方向。
心裡有了底,至少判斷是正確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個小時,如果這夥人保持正常速度,有坐騎的情況下這會快到歙州城一帶,於是也不沿途打聽浪費工夫,一路快馬加鞭追趕過去。
章潭縣位於歙州東南方,距離不過十幾裡,盛產木材和石材,養活了許多手藝工人,具有數萬以上的居民,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城鎮,走近了才發現外圍還澆築了一圈兩米來高的土質城牆,城門緊閉,幾個守衛站在高處打著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