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額頭青筋暴起,雙手緊緊握住鍋的邊緣,使出渾身解數,一步一步地將鍋朝著公用場地挪動。
每挪動一步,都伴隨著沉重的呼吸聲和鞋底與地麵的摩擦聲,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毅和執著。
而那些家中既沒有食材也沒有鍋的村民,並沒有閒著。
他們自發地結伴前往附近的樹林,手中緊緊握著斧頭或鐮刀,眼神堅定而決然,仿佛即將奔赴戰場的戰士。
來到樹林後,他們熟練地尋找著乾枯的樹枝。
這些樹枝在樹林中隨處可見,它們或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被落葉掩蓋了一部分;或斜靠在樹乾上,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
村民們揮舞著手中的工具,斧頭落下之處,木屑飛濺,乾枯的樹枝應聲而斷,發出清脆的斷裂聲;鐮刀劃過之處,樹枝紛紛倒下,發出“簌簌”的聲響。
不一會兒,他們就收集了足夠的柴火,用繩子仔細地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後將柴捆扛在肩上。
那柴捆壓在他們的肩上,他們的身體微微前傾,但步伐依然穩健,邁著堅定的步伐返回村子。
一路上,他們互相鼓勵著,談論著即將到來的晚宴和對戰士們的祝福。
在忙碌的過程中,村民們有說有笑,那爽朗的笑聲在村子裡回蕩,驅散了夜晚的些許寒意。
他們互相分享著對這場晚宴的期待,言語中充滿了對戰士們的感激之情,也感慨著孩子們的成長與擔當。
一位滿臉皺紋的大叔,停下手中的活計,用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大聲說道“這頓飯可得好好做,讓孩子們吃得飽飽的,上了戰場才有勁兒打鬼子!他們都是咱村的驕傲,咱得讓他們知道,家裡人都支持他們!”
旁邊的一位大媽連連點頭,應和道“是啊,咱們村能有今天,多虧了李營長和戰士們啊!要不是他們,咱們還不知道在鬼子的壓迫下過著怎樣的苦日子呢。”
李義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村民們如此忙碌,心中滿是過意不去。
他覺得自己身為營長,本應和村民們一起勞作,而不是坐在這裡袖手旁觀。
於是,他主動走到一位正在搬柴的老人身邊。
這位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歲月並沒有磨滅他的硬朗。
他穿著一件破舊的棉襖,頭發稀疏且花白,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但他的眼神依然明亮而堅定。
他正費力地將一捆柴往肩上扛,那柴捆對於他來說略顯沉重,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但他依然咬牙堅持著。
李義快步上前,伸出手去,準備接過老人肩上的那捆柴。
老人卻像是受到了驚嚇一般,急忙閃躲開。
他的臉上帶著些許嚴肅和堅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神情。
“李營長,您可不能乾這個。”
老人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您是咱們白江村的大恩人,要不是您帶著兄弟們趕走了鬼子,我們哪有今天的安穩日子。您就好好歇著,這些活兒我們來乾就行。您是我們的主心骨,得保存體力帶領戰士們保衛村子呢!”
李義還想堅持,他誠懇地說道“大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大家都這麼忙,我怎麼能閒著呢?”
周圍的其他村民看到這一幕,也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勸說著。
“是啊,營長,您為我們做的已經夠多了。今天這頓飯就是為了感謝您的,您要是動手乾活,我們心裡可過意不去。”
一位年輕的村民急切地說道,他的眼睛明亮而真誠,看著李義的眼神中充滿了敬意。
“營長,您就彆為難我們了,您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已經為我們付出了太多。現在就讓我們為您做點什麼吧。”
另一位村民也跟著勸道,他的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雙手不停地比劃著。
李義無奈之下,隻好作罷。
他在場地邊找了個地方坐下,抬頭望著天空。
夜幕中,繁星閃爍,宛如鑲嵌在黑色天鵝絨上的寶石,散發著神秘而璀璨的光芒。
李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閒適,但同時也夾雜著對未來戰鬥的深深思考。
他深知,雖然暫時趕走了鬼子,但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著這片土地,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戰場上的慘烈畫麵和戰友們的英勇身影,也在思索著如何更好地訓練新兵,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以應對可能再次來襲的敵人。
在場地中央,幾個經驗豐富的村民熟練地架起了大鍋,生起了火。
他們先在鍋底鋪上一層乾燥的樹葉和細枝,那些樹葉是秋天從樹上飄落下來的,經過風吹日曬,已經變得十分乾燥,而細枝則是從樹林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粗細均勻。
然後,一位村民用顫抖的手拿出火柴,小心翼翼地劃燃了火柴。
那火柴頭瞬間燃起明亮的火焰,他迅速將火柴湊近鍋底的樹葉和細枝,火焰瞬間燃起,起初隻是小小的火苗,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仿佛是一個脆弱的生命在風中掙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村民們不斷地添加柴火,火焰越來越旺,熊熊燃燒起來,那熾熱的溫度將周圍人的臉映得通紅。
火焰跳躍著,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響,仿佛在演奏著一首激昂的交響曲。
婦女們圍坐在鍋邊,開始準備食材。
她們手中的菜刀在菜板上有節奏地跳動著,切菜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美妙的音符。
蘿卜被切成均勻的塊狀,每一塊都大小適中,切口平整;白菜被撕成一片片的,葉片在燈光下閃爍著光澤;土豆則被切成厚厚的片,土豆片的厚度幾乎一致。
切好的食材被一一放入鍋中,隨著食材的入鍋,鍋裡很快就傳出了劈裡啪啦的聲音,仿佛是一場熱鬨的音樂會。
食材在鍋中翻滾著,與鍋底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湯汁也在不斷地翻滾著,冒出一個個氣泡,氣泡破裂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這火可得燒旺點,把菜煮得爛熟些。”
一位婦女說道,她的眼神專注地看著鍋裡的食材,手中的勺子不停地攪拌著。
“放心吧,咱這火夠大的,一會兒就能煮好。”
另一位婦女回應道,她的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額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
隨著時間的推移,鍋中的食材在火焰的加熱和婦女們的攪拌下,逐漸融合在一起。
蘿卜變得軟糯,用勺子輕輕一壓,就會陷下去;白菜的葉片變得透明,仿佛能透過葉片看到鍋底;土豆也開始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那香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和煙火的氣息。
那香味先是在鍋邊彌漫開來,濃鬱的氣息讓人垂涎欲滴,周圍的村民和士兵們聞到香味,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要將這香味全部吸入肺中。
隨後,隨著微風的吹拂,那香味緩緩飄散到整個場地,鑽進了每個人的鼻子裡。
村民們和士兵們聞著香味,不禁吞咽著口水,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起來。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渴望和期待,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開飯。
一些士兵們圍坐在一起,小聲地議論著。
“這味道太香了,肯定好吃!我都好久沒聞到這麼香的飯菜了。”
一位年輕的士兵說道,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大鍋,嘴角微微上揚。
“是啊,今晚可得多吃點。這可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啊。”
另一位士兵附和道,他的雙手不停地揉搓著,似乎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碗筷了。
經過四十多分鐘的忙碌,飯終於做好了。
一大鍋熱氣騰騰的大鍋菜擺在場地中央,香氣撲鼻。
那升騰的熱氣在燈光的映照下,形成了一片朦朧的霧氣,仿佛為這鍋菜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眾人紛紛圍在鍋邊,眼神直勾勾地盯著鍋裡的飯菜,眼中閃爍著饑餓和期待的光芒。
但是,沒有一個人率先動筷。
一位年長的村民站了出來,他在人群中顯得格外莊重。
他穿著一件深藍色的長袍,雖然有些破舊,但卻乾淨整潔。
他緩緩地走到一旁的桌子前,桌子是用粗糙的木板製成的,上麵擺放著一些碗筷和勺子。
他拿起一個乾淨的大碗,那碗是用粗瓷製成的,碗壁上有著簡單的花紋。
然後用勺子小心翼翼地盛了滿滿一碗飯菜。
那飯菜在碗中堆得高高的,熱氣騰騰,蘿卜、白菜和土豆相互交織在一起,湯汁在碗中蕩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