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英,現在就走?萬一公與他們還能擋得住呂布大軍,我要是私自回去東平陵勸降,恐怕……”
辛評總感覺這樣私自回去勸降,似乎有些對不住沮授他們。
“還有,袁譚之前並沒有想過投降,更沒有想過投降太尉府,在沒有被圍城的情況下,他很難會同意……”
辛憲英想了想,道“我們不能等,真的他袁譚被圍城了,也就沒機會投降太尉府了,那時候他已經沒得選擇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動手,至於怎麼說服他……”
少女提著筆,輕輕寫著,畫著,在思考著對策。
辛評早就聽小弟書信往來中說過,這侄女一直在陽乾書院就讀,據說被鄭玄大家稱為是“蔡琰第二”的才女。
這“蔡琰第二”的名頭就已經夠了,足以讓辛評對她刮目相看。
“伯父,有辦法了!這樣……父親,你寫一份書信,就說我們已經勸降袁譚歸附太尉府,派隨從立即趕往冀州軍府,請求軍府派兵馬過來接管平原郡以東的郡地。”
“這……憲英……這都還沒談呢!萬一袁譚拒絕,或者拖著……那我們怎麼跟軍府交待?”
辛憲英這話,讓辛毗都緊張起來。
這八字還沒一撇呢,怎麼就派人去叫軍府了?
“父親,伯父,如今的局麵很簡單,東平陵不被圍城,袁譚不會投降;東平陵被圍城,他就隻能投降大將軍呂布了,那時候,就算是太尉大人也不好過來強奪,所以,咱們就先下手為強……”
“怎麼個先下手為強法?”
辛評兄弟倆都在看著眼前這小姑娘,他們兩兄弟好歹也算是謀士一類的,竟然都沒想明白還能如何先下手為強。
他們現在手上又沒有兵馬,想要逼迫袁譚投降都不能。
“父親,你寫完這封信之後,就和伯父一起前往東平陵以東,去找到沮授他們敗退之兵,告訴他們,袁譚已經歸附太尉府,要他們趕緊也一起歸附了……”
“這……”
兩兄弟越來越聽不明白了。
“父親,你跟著伯父一起過去,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父親就是代表著太尉府……因為父親和伯父是兄弟,太尉大人派父親來勸降那是最合適的,這一點,沮授大人應該也能想到……”
“既然父親大人已經來了,而且伯父也告訴他們,說袁譚也已經同意歸附了,那麼,明明知道再打下去也是死路的沮授大人,會怎麼決定?”
“這個……”
被辛憲英這麼一說,辛評也覺得沮授應該會直接投降。
本來就已經走投無路勉強支撐著,如果這時候有人告訴他,他所需要支撐的那個人已經投降了,那他還支撐下去做什麼?
“那萬一……袁譚傳訊給沮授,說沒有投降呢?”
“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因為袁譚無緣無故不可能去傳訊自己有沒有投降,還有,沮授他們目前四處行軍,就算是伯父想要找到他們都不容易,彆說袁譚了,他也沒有這個必要,他隻需要等沮授大人稟告就可以了……”
辛評仔細想了想,感覺辛憲英這個推斷還是可行的。
不過總還是有漏洞。
“伯父,這裡麵肯定有漏洞,不過即便有漏洞又如何?隻要父親和伯父在一起,不論是沮授,還是袁譚,誰敢對伯父和父親動手?估計現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他們隻是下不定決心而已,隻要我們幫他下了,事就成了。”
“好!既然沒有風險,那就值得一試!”
辛評也是果斷之人,如今這局麵,就算袁譚能扛過這一次,也扛不過後麵的,自身沒實力這才是硬傷。
就如今這格局,又哪裡有機會讓袁譚繼續發展的?
辛毗寫完信送出去之後,他就跟著大哥辛評一起帶著三千兵馬前往尋找沮授他們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