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些騎兵部隊被分為十幾支乃至二十支部隊,每支號稱萬人,在戰鬥時集中,平時則返回各部族之外,其他結構基本未變。其中骨都侯還兼任輔政大臣,頭曼單於處理東胡事務也主要靠這些骨都侯協助“呼衍狄,東胡的情況怎麼樣了?”
現在頭曼已決意要入侵秦地,他認為秦國剛統一,暫時無暇發動大規模戰事。草原上的商隊活動更顯示出秦對國內商旅的失控,以及前些年秦使淳於越提出和平通商的請求也堅定了他此想法匈奴不動何時動呢?難道等著像從前的趙國那樣騰出手收拾自己?
目前呼衍狄所在的呼衍氏家族,還有蘭氏家族,都是僅次於頭曼一族的強大勢力。此時呼衍狄回答著頭曼的問題,“回單於的話,東胡的已經開始調集兵力了,但他希望匈奴先出手。”頭曼冷哼,“東胡打得什麼算盤?”因為據他了解,秦國已經在代郡安排了近二十萬的軍隊駐防,而南部(原屬燕)地區兵力不多,所以期望東胡能夠分擔這邊的壓力。至少能牽製一些秦軍兵力。
“也許我們可以考慮跟月氏結盟?”呼衍狄提出了一個新的主意。如果三國聯手進攻,就不信秦國人還能招架得住。頭曼皺起了眉,認為月氏過於傲慢又短視,可能難以合作,相比之下,林胡、樓煩這樣的鄰國可能更容易成為盟友。
台下默不作聲的冒頓心中湧起了擔憂與不安,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派遣到新的地方做為人質,尤其是聽到有關聯盟的話題時更為警覺——由於呼衍狄的妹妹是現單於頭曼的閼氏,這種猜測在冒頓的心中越發根深蒂固。
此刻門外有衛兵稟告,烏氏部落的大牧民請求麵見並送上大量牲畜作為贈禮。單於讓烏氏進來,想著這次會帶來怎樣的新提議。很快烏氏走進大帳,“拜見頭曼單於。”看著對方明顯的老態,頭曼詢問緣由,“你為什麼老得這麼快?”對方答稱是來向頭曼求助的。
“若大單於願意救援我與我烏氏一族,我願意將我所有財富及牛羊馬匹儘數獻給大單於。”
吞咽聲此起彼伏,不僅是頭曼,在場的每位匈奴人都情不自禁地吞了口口水,眼中滿是貪婪。作為牧業和商業的巨頭,烏氏倮擁有的巨額財富對匈奴來說無疑是筆驚人的橫財。不僅有眾多牛羊等畜牧產品,更有大量珍貴絲綢、茶葉以及鹽,這些都是中原獨有的稀世珍品。
“大牧主為何如此呢?”頭曼故作虛偽地問道。
烏氏倮歎息道“大單於,秦人準備對付我,為求活命,我隻能懇求大單於搭救。”
“我也清楚,如今秦事強盛,無人能擋。若要引誘匈奴對抗秦國,則確實是我的罪過。”
“但我烏氏全族一萬餘條人命,我不願坐視不管。”
“隻要大單於能夠派遣軍隊拯救我們,我烏氏所有的財產都將是您的。”想到自己落入張落手裡的非法證據,又想到被其控製的族人們,烏氏倮不禁感到萬分悲憤。他曾在秦胡兩方之間如魚得水身為戎狄後裔兼大商人,地位尊崇;受到胡人敬仰和尊敬。
此刻他臉上的悲傷表情讓他的話更顯得真摯可靠。這使得頭曼心中貪婪之意稍稍收斂,並表現出莊重的態度“大牧主,無端與大秦交戰的確不是易事”。
一些匈奴人立刻急不可耐,“單於,不過是秦國人嗎?敢來的全部殺掉!”
“大牧主所在之處上郡,不算遠。以我們騎兵的速度,帶上人畜返回也隻需五六天。”
冒頓冷然地看著那些衝動的人,覺得他們根本不值得高貴的名號。“裝樣是必要的”,他在心裡想著,否則這樣的言行舉止隻會讓對方產生疑慮或後悔。
頭曼瞪眼製止這些人。“你們都是廢物,思維像老鼠一樣局限。”“秦國實在是太強大了。”
看到這些表現,烏氏倮心如明鏡。他知道這些人是在裝腔作勢。於是跪倒在地上懇求道
“大單於,請一定出手相助,我願意做向導帶領大軍前往!”“秦國人既然無情,那麼我也隻能背信棄義!”
“通過我的身份,我可以助大單於占領整個上郡,並且可以享用上郡所帶的全部收益。”
這一言讓在場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距離鹹陽很近啊……”頭曼低語自語。若抓住機會迅速進擊,匈奴也許能趁機攻陷這座秦帝國核心的城市。而一旦國都鹹陽遭到攻擊,就如同圍困匈奴的狼居胥山那樣令人心碎。
到時候,所獲財富必定更加豐厚。
越往中原腹地進發,遇到的人口也會越發稠密!
烏氏倮猜測,對方的遲疑或許源於對鹹陽的擔憂,害怕它離得太近。
“大單於,不必擔憂鹹陽。一旦匈奴出動十五萬大軍,秦人至少需調動五十萬兵力應戰,至少需要兩個月籌備時間。”
“這兩個月的時間足夠我們將上郡搜刮一空,並將所有的秦人帶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頭曼沉默片刻後,略顯猶豫地點了點頭“好罷,大牧主,為鞏固我們的友誼,我願意助你一臂之力。”
烏氏倮欣喜若狂,當即伏地拜謝“感謝大單於!”
他的心事總算塵埃落定,似乎天意垂憐。
這些遊牧民族雖貪婪成性,但此刻頭曼內心亦喜出望外。中原人的謀略果然高明。
他隻是略作姿態,便讓烏氏倮急躁難耐,進而付出了更多的代價,以退為進之計果真奏效。
“大單於,我們何時出發?”烏氏倮迫不及待地追問。
“我不知道秦軍會何時來救援,請務必儘快動身。另外,還有一句中原諺語,兵貴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