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的事宜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影淵在美國的精英們,在fbi對中華複興黨的調查風波平息後,開始不動聲色地滲透到美國各大城市。
一周後,陳華安帶著一份詳儘的回國人員名單來到了秦浩然的辦公室。秦浩然接過名單,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每一個名字。
軍事委員會的全體成員,一個不落,全部安排回國。中央委員會方麵,除了蕭瑾軒、經濟處副處長高力行和組織處副處長孫清源因特殊情況需暫留外,其他成員也都將踏上歸途。
這份名單上的人員,回國的順序都經過了精心策劃,以確保不會引起fbi的警覺。陳華安還對一長串其他人員名單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和備注,總人數竟然高達1000人。
秦浩然看著這份名單,心中滿是感慨“華安,你真是辛苦了。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你就能把這件事做得如此出色。”
陳華安微微一笑,謙虛地回應道“一周的時間哪裡夠用,這些都是我提前準備好的。這一周,隻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調整而已。”
“哦?你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秦浩然好奇地問道。
“自從我們討論產業轉移回國的時候,我就開始著手準備了。後來組織處成立,我們的進度就更快了。”陳華安如實回答道。
秦浩然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有你在,人事方麵的事情我就放心了。不過,你們還要幫我多留意一下那些在各自領域理論研究水平比較高的人才。我們不僅需要實乾型人才,也需要理論性人才。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你提到的這些人才,我們組織處已經在關注了。”陳華安信心滿滿地說道。
“你們怎麼會想到這些的?”秦浩然好奇地問道。
“一個國家要想複興,離不開方方麵麵的專業人才。所以我們不僅關注這些人才,還在留意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隻是我們現在暫時用不上他們,所以也就沒有向你彙報。”陳華安解釋道。
秦浩然聽後,對陳華安的遠見卓識讚不絕口“得你華安,真有如得臥龍鳳雛也。”
陳華安聞言,連忙擺手謙虛道“我可不敢自詡為臥龍鳳雛。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分內之事,當不得你如此誇獎。”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陳華安的腳步聲漸行漸遠,秦浩然的目光從門口收回,落在桌上那份沉甸甸的名單上。門外傳來敲門聲,秦浩然收回思緒,沉聲說道“進來。”
門被推開,李雲鵬走了進來。他的臉上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坐下後,他迫不及待地說道“遠洋航運公司已經整合好了。我們現在有5艘客船,10艘萬噸級的貨船,隨時都可以投入運營。”
秦浩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想到的不是客船,也不是貨船,而是那龐大的航空母艦。於是,他脫口而出“有沒有10萬噸級的貨船?”
李雲鵬被這個問題問得愣了一下,隨即露出有些哭笑不得的表情“您這可真是難為我了。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貨船,載重也不過噸,還是英國今年剛建造的。10萬噸級的貨船,現在想都不敢想?”
秦浩然一聽,頓時意識到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
他擺了擺手,笑道“是我太著急了。那現在收購的造船廠,能不能生產萬噸級的貨船?”
“可以生產。”李雲鵬肯定地說道,“但是一年最多隻能生產4艘這樣的貨船。我們收購的那家遠洋運輸公司,之所以有那麼多萬噸級貨船,也是因為他們分幾家船廠訂購,然後再統一運營。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盲目擴張,最後導致資金鏈斷裂。我們正好撿了一個大便宜。”
秦浩然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那以後我們的造船廠,就按3萬噸的標準來預研新的貨船吧。我們不能總是跟在彆人後麵,要走在技術的前沿。”
李雲鵬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欽佩的光芒“好的,這個可以做預研。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估計得兩三年才能出成果。”
“這個沒關係。”秦浩然說道,“我們以後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再預研一代。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保持在技術的前沿,不被時代淘汰。”
李雲鵬聽後,深受啟發“明白了,老板。下來我們所有產業的技術研發,都按這個思路來。”
隨後,兩人又詳細討論了產業轉移的先後順序、相關細節工作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
秦浩然時而點頭讚許,時而皺眉沉思,而李雲鵬則始終全神貫注地記錄著每一個要點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