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司馬懿加大了圍城的壓力。
虎豹騎在城外不斷呼嘯而過,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他們時不時向城中拋射勸降書,那些寫滿勸降話語的紙張如雪花般飄落在城中的大街小巷,引得孟達軍士兵人心惶惶。
勸降書上寫著朝廷隻誅首惡孟達,其餘願降者皆不追究,誅殺孟達者封亭侯!
孟達雖下令收繳這些勸降書並嚴懲傳閱者,但仍無法阻擋士兵們私下的議論與動搖。
而此時,鄧賢與李輔並未因昨夜孟達的嗬斥而放棄投降的念頭。
他們已暗中與城外的司馬懿再次取得聯係,司馬懿承諾若他們成功獻城或者誅殺孟達,不僅可保性命,還能在曹魏軍中獲得重用與厚賞。
鄧賢與李輔被這些誘人的條件所打動,開始在城中秘密串聯一些同樣對守城失去信心的將領與士兵,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打開城門。
孟達察覺到城中氣氛詭異,愈發心亂,士兵們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躲閃與異樣。
他試圖重新鼓舞士氣,對城中士兵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講述隻要堅守,大漢援軍將很快到來。
然而,他的話語在死亡的恐懼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城牆上的守衛也開始出現懈怠,孟達雖有心整治,但局勢混亂,根本無法有效控製。
……
第三日,陽光照在上庸城,卻沒有帶來一絲希望。
虎豹騎在城外集結,他們的長漢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盔甲反射出令人膽寒的金屬光澤。
司馬懿站在遠處高坡之上,俯瞰著上庸城,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他知道,今日便是破城之時。
隨著他一聲令下,虎豹精銳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衝鋒。
上庸城牆在魏軍猛烈進攻下險象環生。
就在此時,鄧賢與李輔看準時機,帶領著他們早已串通好的一批士兵,突然衝向城門,將其打開。
城外的虎豹騎見狀紛紛駕馬如洶湧的潮水般衝入城中,喊殺聲震耳欲聾。
孟達得知消息後,心中一涼,沒想到跟隨了自己十餘年的副將和親外甥還是背叛了他。
但他仍不甘心束手就擒,西邊退路已被魏軍封死,於是他率領著剩餘的親信士兵,試圖殺出一條血路,出城往北邊楊縣方向逃去。
半個時辰後,司馬懿徹底地占領了上庸城。
當陳泰來稟報,孟達帶著殘兵敗將逃到了楊縣,司馬懿不屑冷笑道
“困獸之鬥,又有何為?楊縣城破矮小,相較於上庸,更為薄弱,況且如今孟達手中士卒定不超過一千之數,我若是他,我便自刎歸天了。”
“陳泰聽令!”
“末將在!”
“令你率領五千鐵騎前往楊縣,擒得孟達可就地處死,不必將其帶回。”
“末將領命!”
陳泰領命之後,馬不停蹄地率領五千鐵騎朝著楊縣疾馳而去。
一路上,鐵騎揚起的塵土彌漫在道路兩旁,仿佛一條黃龍奔騰向前。
而逃至楊縣的孟達,如今已退無可退。
看著眼前這不足一千的殘兵,心中滿是絕望。
曾經,他以為自己可以在這亂世中左右逢源,憑借上庸之地,與各方勢力周旋,抬高自己身價。
可如今,他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在各方強權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小人物罷了。
一步錯,步步錯。
陳泰的五千鐵騎漸近,馬蹄聲如雷鳴般自遠方傳來,震動著孟達的心弦。
孟達在城頭上站著,努力思索著是否還有一絲生路,可每一個念頭都在強大的魏軍壓力下顯得那麼無力。
孟達試圖再次激勵士兵,他沙啞著嗓子喊道“弟兄們,今已無退路,和我拚死一戰,或許尚有生機!”
然而,士兵們隻是木然地看著他,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疲憊,回應他的隻有死一般的寂靜。
此時,他的一名親信走上前,哽咽的勸道
“將軍,魏軍勢大,不如……降了吧。”
聞言,孟達瞪大了眼睛,怒視著他
“放肆!安敢說降?”
說罷,他拔劍欲斬那將領,寶劍出鞘後,孟達奮力揮去。
可劍突然卻在半空中停住,最終無力地垂下。
看著跟隨了自己十幾年的親信,孟達哀歎了一口氣,接著兩眼再無一絲顏色。
孟達執劍獨自登上城樓,望著城外如潮水般的魏軍,心中五味雜陳。
他想起自己的過往,從最初在劉璋麾下,到後來轉投劉備,又與曹魏暗中勾結,害死關羽,在各方勢力間搖擺不定,欲妄圖謀取最大利益。
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死到臨頭,成為了孤家寡人。
陳泰見孟達在城樓出現,高聲喊道
“孟達,你已再無活路,還不快快投降,你雖死,但跟隨你多年的部下卻能免受刀兵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