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軍如喪家之犬般逃回建業。
孫權是個極好麵子之人,可這次北征合肥,若要論丟人現眼程度,相比逍遙津那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大庭廣眾之下扭捏嬌羞的孫權,這回底褲都被滿寵一把都褪到了腳踝。
逃回建業以後,孫權痛定思痛,連續幾日將自己鎖於深宮之中。
多日不見朝臣,此戰使東吳在天下人麵前蒙羞,東吳內部也開始出現各種聲音,有指責孫權指揮失當者,有擔憂曹魏趁機南侵者。
東吳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孫權明白,若想重振東吳士氣,必須采取行動。
於是,數日後,孫權召集群臣於大殿之上。
眾臣入殿時皆心懷忐忑,隻見孫權高坐龍椅,麵色沉靜,卻難掩眉眼間的疲憊。
在所有人都到齊以後,老臣顧雍率先打破沉默
“主公,合肥一役雖敗退,然我江東根基尚在,並未受損,還請主公寬心,臣等必竭力輔佐,共渡難關。”
顧雍話音落下以後,一眾江東文武皆出言附和。
不管他們心裡有什麼小九九,這場麵上的話還是要說的。
孫權微微點頭“諸君心意,孤自知曉,然孤於宮中苦思多日,深感東吳欲圖長遠,需有大變革才行。”
聞言,眾人不解,他們不知道孫權今日葫蘆裡又賣著什麼藥。
於是,張昭出言試探道“我等不知主公何意?還請主公明示。”
孫權微微抬眼,目光緩緩掃過眾人,也不再賣關子,沉聲而道
“如今天下局勢,魏蜀皆已稱帝,各霸一方,我東吳自父兄起,曆經三世,兵強馬壯,士民殷富,文有賢才良輔之臣,武有能征善戰之將,孤決定正其名號,稱帝建製!”
此語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江東一眾文武議論紛紛。
張昭率先站出,急聲道
“主公,此事萬萬不可!魏蜀雖已稱帝,然其皆有其因由,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久掌中原,勢力龐大,其子曹丕才得漢帝之禪位。”
“蜀漢以漢室正統自居,劉備父子乃漢皇後裔,其據有蜀地天險,又得隴右關中,如今根基漸穩。”
“而我東吳新敗於合肥,士氣低落,此時若貿然稱帝,必招魏蜀忌恨,且天下百姓亦會質疑主公之舉,以為我東吳趁亂篡位,名不正言不順,此乃取禍之道也。”
張昭一頓輸出,話語裡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那就是曹魏有天子禪讓得以稱帝,蜀國劉氏人家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延續漢室,稱帝也沒什麼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此二人皆不是自立為帝,人家一個明正,一個言順,是符合標準的。
你孫權禪讓、血緣一個關係都不沾,若實在要想稱帝也不是不行。
那你就該像漢高祖劉邦一樣把這天下重新推平一遍,你稱帝也沒人會說什麼了。
但你這三不沾,僅靠著江東一地就想稱建帝業,而此時又逢合肥新敗,你這不是小醜是什麼?
然朝堂上並不隻有張昭這等頭腦清醒的人。
也有不少人為因為此事而感到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