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曹爽率軍離開西城後,行軍沒多久就遭到了諸葛亮以及薑維的埋伏。
五萬大軍猝不及防下被殺的丟盔棄甲,瞬間折損了幾千人。
慌亂之下,曹真率兵匆匆向東逃竄。
行軍過半,前方奔來一魏國哨騎。
“報,啟稟大都督,司馬都督讓我前來傳信,西城至上庸的退路已被蜀將戚繼光、薛仁貴所切斷,司馬都督讓大都督千萬彆退向上庸方向,避免被蜀軍前後夾擊,他已在房陵一帶設下伏軍,請大都督立刻帶人轉道房陵,與他一同退守宛城。”
曹真聞哨騎之言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想那司馬懿平日裡雖與自己在朝中偶有政見不合,可在此生死攸關之際,卻能不計前嫌,這般周全地為自己謀劃退路,實乃真君子也。
於是,曹真深吸一口氣,對著曹爽說道
“兒啊,那司馬懿還是個忠厚人啊。”
曹爽坐在馬上,聽著蜀軍殺聲漸近,焦急道“父親,來不及感慨了,立刻轉道房陵,小小三郡,丟了也就丟了,大不了就是被陛下責罰,罷官免職,但若是這幾萬人帶不回去,你我父子命皆休矣。”
曹真自然是理解這個道理的,點頭答應,也不廢話,組織大軍朝房陵方向撤退。
於是,東三郡的土地上就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曹真曹爽帶領著四萬多魏軍在前麵逃竄,諸葛亮、馬岱、薑維帶領著三萬漢軍在後方追逐。
他跑,他追,他插翅難飛。
……
另一邊,東吳建業。
朝堂之上。
此刻,孫權正在上方緩緩開口道
“曹丕已在壽春集結了十五萬重兵,陸遜也在濡須口一帶組織防禦,朕想問,諸位對前方戰事,有何看法啊?”
聞言,張昭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今曹魏來勢洶洶,攻伐我江東,臣覺得,陛下在此時不應位居建業,建業之地,太過靠東,遠離戰場,不利於全局,陛下應遷都至武昌,如此方能振奮將士士氣,又能居於中心統戰全局。”
孫權微微沉思後,轉頭看向顧雍
“對於子布所言,丞相是何意見?”
顧雍居於堂下,眼觀鼻,鼻觀心,見孫權發問,他才向前一步說道“臣以為,張公所言有理,但一切還需陛下聖斷。”
說完便退了回去。
顧雍如今已被孫權任命為東吳丞相。
顧雍當上丞相後,他有幾個原則。
第一,他從不主動獻策。
第二,他從不在背後議論朝堂。
第三,他從不像張昭那般慷慨陳詞說個沒完。
顧雍這個人,他是把丞相當成一個顧問來做的。
他摸準了孫權設相的心思,孫權要的就是一個顧問型丞相,而不是一個總理型的丞相。
所以顧雍對自己的要求便是到位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有事做顧問,沒事做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