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小標題下。
許秋提及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陸續出現的二十多種全踝關節置換係統。
統共分為活動平台假體,和固定平台假體。
兩者都遠未達到膝關節置換的效果。
存在許多困局,如假體無菌性鬆動、假體周圍感染風險高等等。
最後,許秋給出了一個嶄新的解決方案。
這也正是論文研究對象陳夢璿所采取的方式——膝關節融合!
實際上,從這裡,王平就已經看不懂了。
因此,他才專門請了骨外的於主任。
……
十幾分鐘後,於主任趕來了。
人還未到,他的大嗓門先傳來“哈哈,聽說許秋寫了一篇咱骨科的論文,這是以後打算去骨科發展嗎?”
這話提醒了王平,他有些好奇地問道“你莫非真打算鑽研骨外?”
許秋搖了搖頭。
隻是可以寫的論文太多了,他隨便挑了一個而已。
王平一想也對。
許秋這邊還參加了鄭主任的人工小血管課題組。
真要研究骨科的話,他哪兒來這麼多的精力。
就在這時,於主任終於推門進來了。
他和王平點頭問好,又和許秋握了握手。
那熱情的眼神,恨不得當場把許秋拐去骨外科。
“老於,彆打許秋主意了,先看看他的論文。”王平把論文遞了過去。
於主任笑嗬嗬的,隨手接了過來。
王平道“於主任是寫論文的一把好手,咱院的主任之中,就他的論文數量最多,質量也不差。”
於主任謙虛地笑了笑。
他的醫術,在主任之中是最差的,甚至有些副主任都比他好。
但,誰也沒法碰瓷他的論文水平。
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因此很少做手術,基本上全身心投入到寫論文上去了。
科室、醫院這邊都很高興有個論文大戶,職位、薪水都給得多。
“能專門叫我來,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了……”
於主任也不傻。
他知道,王平喊他來,絕不會是為了讓許秋裝個逼這麼簡單。
更大的可能,是王平也拿不準這篇論文的水準。
因此,於主任在閱讀的時候尤其認真。
臨床資料、脛骨假體結構示意圖、各種指標,他都仔細地看了下來。
翻完最後一麵時,於主任不由得抬起頭,盯著許秋的臉,怎麼也挪不開眼睛了。
這篇論文,從各個方麵看,都無可挑剔。
於主任是懂期刊的。
他也摸透了各大刊物的喜好、風格。
給他個把月,能水出一篇國家級的中文期刊。
再費點勁,sci也不是不行。
不過,於主任論文的風格,就跟勾兌的衝泡飲料一樣。
好喝嗎?
好喝。
但,終究是勾兌的速溶產品,缺了那麼點內涵,少了點靈魂。
簡而言之——技術力不夠!
這也跟於主任科研這條腿太粗壯,醫術跟不上有關。
但許秋呢?
論文用詞簡潔、精準。
枯燥得像是紀實文學——
在醫學等高技術領域,這是對學術論文最高的讚譽。
沒有半句廢話,一個標點裡都透露著滿滿的含金量!
這種論文,就像是精心烘焙、細細研磨的可可豆。
香氣醇厚。
一口喝下去,舌頭的每個味蕾都在歡呼——
滿嘴都是手衝的靈魂。